据共同社报道,为应对东北亚局势,日本政府基本决定将加强与美军可搭载核武器的轰炸机实施联合训练,此举旨在基于被称之为灵活威慑选项这一概念中渲染核武威慑能力。
拥核在日本国内已经是公开讨论的秘密了,尤其是乌克兰战争打响后,相关进程明显得到提速。
2022年2月27日,在俄罗斯宣布将威慑力量调至装备状态的当天,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公开鼓吹改变日本需改变现行核政策。随后,有关日本变相拥核的言论就在执政的自民党中密集登台,3月6日,自民党政务调查会长高市早苗附议修改无核三原则中不运进核武器的原则。3月10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参议院预算委员会议上表示支持各党讨论关于在日本领土上部署共同运用美国核武器的核共享政策,并鼓吹修宪恢复日本的主动宣战权。
最值得警惕的一点是,曾遭到过原子弹轰炸的日本民间,近年来也在拥核的态度上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逆转,2022年3月,在针对与美国核共享的民意调查显示,20%的受访者赞成,另有60%的受访者认为可以考虑。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日本民意的转变,对拥核的支持率大幅提升!
日本的拥核计划分为三步走,第一步是允许美国的核武器部署在本土,初步具备延伸性核威慑。第二步是效仿英国,自行建造核潜艇,然后搭载美国提供的潜射战略核导弹获得相对独立的核打击能力。第三步是自行研发与部署核武器,拥有完全独立的核打击能力。
作为战败国,日本当然不能发展核武器,但问题是,牵着狗链子的美国正不断给他松绑:在2022年发布的美国国防战略报告中,拜登政府声称核保护伞和延伸核威慑的重要性,在日部署核武器符合美战略需求。
而这一切的一切都倒向一个结果:美国人试图复制胜利!
最近几年人们在讨论国际形势时,总会不由自主的想起两次世界大战前夕发生的事情,美国的战略大师基辛格不止一次地强调,当今世界局势与一战前非常相似。对此,大家不约而同地解释为历史的轮回或押韵,实则这些都是美国有意为之的复制粘贴。
有两点关键元素:首先是美国的刻意扶持,一战结束后,美国并没有如愿以偿的从欧洲手中攫取世界霸权,于是转向扶持德国和苏联,希望通过这两个国家在欧洲制造更大的战乱以此渔翁得利。
在此期间,美国先后启动了道威斯计划和杨计划,这两个计划给德国提供的技术包括但不限于氢化石油专利、坦克润滑油技术、航空发动技术等,由此奠定德国超级军事强国的基础。
德国发动世界大战,是美国暗中扶持以及德国一点一点试探的结果
其次是德国背靠美国的支持,用温水煮青蛙的方式,一点一点突破凡尔赛条约的限制:不论是德军占领莱茵非军事区,抑或是出兵西班牙,甚至是入侵捷克斯洛伐克,英法都没有给出及时且有效的回应,这让德国的胆子和动作越来越大,最终当希特勒向英法摊牌时,德军已经兵临巴黎城下了。
1955年,西德先是打破不能拥有武装力量的限制成立国防军;1960年,德军又打破不能拥有进攻性武器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限制,在陆海空三军全面装备当时世界上最顶级的武器,比如豹式坦克和二代半战斗机。
到七十年代中期时,西德军队已成为一支具备一万台装甲车及坦克、五百架直升机、七百架战机、实力仅次于美苏的世界第三大军事强国!
只不过苏联解体后,美国迅速把德国的武装解除了,否则今天欧洲大陆究竟是啥样子还真不好说!
按照雅尔塔体系的规划,日本是不允许搞工业的,但为了应对中苏,美国在朝鲜战争时期大规模向日本转移产业和技术,使之在短短的二十年间就发展为世界第四大超级工业强国。不过,日本的军力一直处于封冻状态,只保留对华稍微有点优势的状态即可。
直升机航母也是一种进攻性武器,主要用于两栖登陆或夺岛
本世纪第二个十年,随着中国国防实力井喷式大爆发,美国又在军事领域一点一点对日解禁松绑:
2010年,日本突破禁止海外军事扩张的限制,在吉布提租用军事基地;
2011年,日本突破武器出口三原则限制,允许出口武器和共研武器;
2015年,日本强行通过新安保法,宣布可以行使集体自卫权;
2016年,日本突破不能海外用兵的限制,向南苏丹派遣维和部队;
2022年,日本批准新安保文件,要求自卫队以攻代守,尽快实现打击敌国军事基地的能力,这在法理上突破了禁止装备进攻性武器的限制;
2023年,日本在行动上突破禁止装备进攻性武器的限制,宣布从美国采购四百枚战斧巡航导弹。预计在导弹完成部署后,日本自卫队将具备大规模对外攻击的能力。
看似历史轮回的背后,其实是美国在一次又一次复制肮脏的利己套路。
对于美国来说,如果西太平洋注定要失守,那不如利用给日本的松绑挑起中日间的冲突。这样一来,聚集在东亚的大量国际资本和产业链,必然蜂拥逃往远离战区的美国。日本自然也明白美国的心思,所以它们才敢在核问题上,来回试探和作死!
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数据,截至2021年,日本共有65座核电站,就核电总量与国土面积对比来看,日本是仅次于法国的世界第二大核电强国,但地质结构决定了日本其实不是一个合适发展核电的国家。核电站在运行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来冷却反应堆,但普通的淡水资源稀少价格昂贵,因此核电站一般修在海边,用海水做冷却,排放时也方便很多。
问题是,日本地处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之间,地震十分活跃,既容易破坏核电站内部的结构,又容易在大规模海啸后导致海水倒灌核电站,从而引发核泄漏事故,比如当年的福岛核电站危机就是因为地震造成的。
答案很简单:以发展核电为名,储备核武器相关技术及原材料。
从国土面积和核电站数量来看,日本的核电站密度确实很广
1965年,时任日本首相的佐藤荣作在访问美国时,着重和讨论了此前一年中国成功爆炸首颗原子弹的相关事宜。佐藤荣作很直白的指出,尽管日本人主张日本不应该保留核能,但我个人认为出于对抗中国的需要,日本也应该保留核武器。
六十年代中期国际形势异常复杂,刚在古巴导弹危机上狠栽跟头的苏联,对美国展现出极为强烈的敌意,战略进攻的频率一天比一天高,而中国试爆原子弹更是令美国在西太平洋部署的力量沦为摆设。
在这种被动的环境下,作为桥头堡的日本,其重要性更加突出了!如果继续束缚日本的手脚,刚经历过原子弹轰炸的日本恐怕没胆子跟中苏斗下去。但让日本明目张胆的拥有了核武器,就意味着破坏战后秩序,这必然会动摇美国称霸世界的合法性。
于是白宫决定采取比较折中的办法,即:通过向日本援助核电站技术帮助其进行核武储备。1966年,也就是佐藤荣作访美的第二年,日本在东海村建立了第一座核电站反应堆,此后日本核电站进入高速扩张的阶段。
七十年代二十台机组;八十年代16台机组;九十年代15台机组;21世纪第一个十年装机5台机组。数据显示,自1966年日本商业核电起步后,其核电产业平均以每年增长150万千瓦时的速度直线上升,直到2011年史无前例的福岛危机才放缓脚步。
1968年,日本国家安全保障会在核武器生产的潜在能力一文中提到:我国的核弹路线应以钚239为原材料,因为相较于铀,钚更容易获取,且所造成的污染小不利于检测。
确定钚的技术路线后,日本每年都会囤积小额的钚,经过五十年的积累,到2015年时,日本以超过47吨的储量,成为世界第一大钚材料储备国,而这些分离钚足够制造1350枚核弹!无独有偶,1969年9月,外务省在提交给内阁的外交政策大纲中明确指出,日本虽不保留核武器,但任何时候都应拥有制造核武器的经济技术潜能。
综上所述,日本现在已经完全具备生产核武的能力,只要有需求,它们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拿出成品。
弹道导弹和运载火箭的技术是相同的,日本最先进的艾普斯龙运载火箭,起飞重量和运载能力与美国第四代弹道导弹和平卫士系列相当。
我以前有个观点,当代大国竞争,是三大国家的舞台,即大人口、大面积、大资源国家。尤其是大面积,在全球瞬时打击和高能爆炸并进的当下,战略纵深越广阔的国家胜算越高,而缺乏战略纵深的小国第一波次打下来就没了,武器装备再先进,科学技术再强大,也无济于事。
基于此,戎评曾天真的认为,日本再怎么闹也掀不起啥风浪,因为他们不敢。
日本是个嗜赌成性的国家,特别是在没有退路的情况下,他们更敢赌,而且赌得更大。
经济水平和居民收入三十多年没有任何进步就不说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赛道一个没有把握住。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日本必定会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全面铺开而跌落成发展中国家,你说他们能甘心吗?
或许有些日本人愿意认命,但那些右翼分子绝对不会!我以前看过日本原陆上自卫队幕僚副长匠幸一郎陆将撰写的文章,他说今天的日本正处于甲午战争的前夜。
有两种解读,一种是当前东亚的形势类似于甲午战争前期,但这种解读没有获得大部分人的认可,因为十九世纪末期的东亚,正处于中衰日盛的阶段,不论是从工业化发展趋势抑或是基础设施,日本都要远胜中国!而今天的东亚是中盛日衰,更关键的是,东亚的大国对决不是简单的中日对决,而是中国与美国的战略大角逐,两者差距大相径庭。
所以,另一种观点最被大家所认可,日本右翼分子把东亚大聚变看作一次千载难逢的绝佳良机,他们想再打一次甲午战争并取得胜利,那么日本就能以此邀功向美国索要一批高附加值产业链,甚至是东亚霸权也未尝不可。
日本的右翼分子究竟会不会铤而走险,我们现在不得而知,但外交部反正是把丑话说在前头了:任何人胆敢重走军国主义老路,挑战中国人民的底线,必将碰得头破血流!
给作者打赏,选择打赏金额
¥1¥2¥5¥10¥20¥50¥100 自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