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戎评:反华联盟集结!美日韩大动作频频,中国接连发声|2023-03-16

前几天戎评写文章说,尹锡悦主动帮太君还债,推动日韩和解只是表象,真正用意是为了完成美国快速整合美日韩三边力量,以对付中国的任务,有人批评咱有被害妄想症。

但这话说出去没两天,韩国人自己就承认了。

就在青瓦台公布劳工解决方案的次日,一位在华盛顿开会的韩高官透露,韩国政府将加快步伐参与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机制,这显然是尹锡悦在兑现竞选时希望积极参与美印日澳四边机制并发挥关键作用的承诺。

图片

3月13日,美韩重启战区级军演(文在寅时被叫停),引发外交部高度关切。两天后,澳大利亚正式宣布,将从美国采购5艘弗吉尼亚级攻击型核潜艇。本来这次交易属于美英澳小圈子里的事,但日本却跳出来第一时间跳出来表示支持和欢迎。

这个动向充分说明:美英澳核潜艇出口计划,有极大的概率向美日印澳四边机制蔓延。换句话说,美国和澳大利亚把窗户纸捅破后,日本和韩国都有可能照此模式寻求发展或采购核潜艇。

所以,我方的反应非常强烈:

中国已经多次强调,美英澳建立所谓的“三方安全伙伴关系”,推进核潜艇及其他尖端军事技术合作,这是典型的冷战思维,只会刺激军备竞赛,破坏国际核扩散体系,损害地区和平稳定,爱好和平的国家对此表达了严重关切和坚决反对。

——中国外交部

美印日澳四边机制究竟是什么成分,想必大家都心知肚明,说穿了,就是美国扩大围堵中国范围的小圈子。以前美国的岛链封锁仅局限在西太平洋,这在中国海军还处于黄水阶段的时候还挺管用,但随着我们海空和常规战略导弹力量的跳跃式发展,第一岛链和第二岛链就不太管用了。         
         
所以,美军在经过长达三年的讨论和调整后,在2018年把原太平洋战区司令部扩编为印太战区司令部,负责范围由太平洋扩大至印度洋。而作为策应印太战区的美日印澳四边机制随之被重新启动。

印太战略的核心在于:中国有三分之二的进出口贸易线集中在印度洋,但我们的军事实力暂时还无法辐射到此,属于典型的控制盲区。而美国筹建美印日澳四边同盟,不仅在整个印太维度上把中国堵得死死的,还可以掐住我们的贸易生命线,最关键的是,我们或将长期处于两线作战的不利境地。

中国清楚这一点,美日印澳也清楚这一点,韩国更清楚这一点。因此,文在寅时期的韩国在是否加入的问题上,一直比较暧昧。老师说,韩国作为在美国面前没有任何议价能力的殖民地,能做到这地步真的很不错了!         
         
韩国在文在寅和尹锡悦时期展现出的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并非是单纯的个人政治属性抑或是美国因素,而是各自背后所代表的利益团体使然。


文在寅代表的是中产阶级和中小企业的利益。

在韩国的企业结构里,中小企业的占比为99%,他们提供了全社会88%的就业岗位。这也就意味着提升韩国民众的生活质量,重点就取决于如何做大中小企业的蛋糕和员工收入!

为此,文在寅政府的经济改革,主张通过提高基本工资的方式,让中产阶级和劳工阶级实现以工资为导向的经济增长。         
         
该方案在理论上确实可行,毕竟截至2020年疫情大流行前,韩国经济都处于扩张的阶段,企业能赚到钱,自然也能够给员工增加工资。但它忽略了在韩国大型企业的盈利能力比中小企业更强,而且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是专门围绕大型企业做配套的。

这能说明什么呢?         
         
假如韩国制造业的盈利水平是100元,那么大型企业就分走了95元,留给中小企业的只有5元。本来分到的蛋糕就不多,还要给员工涨工资,中小企业肯定撑不住啊,再加上疫情的冲击,不少抗风险能力弱的小企业倒闭了,员工接连失业,锅自然得让文在寅来背。

尹锡悦代表的则是美日资本和大型财阀的利益。

不论是大力给企业减税,抑或是放松政府对经济活动的管制,允许财阀更自由的兼并和吸引外资,根本目的就一个:做大头部企业的基本盘,为其背后的美日资本在韩国攫取更多的经济利益

图片
三星电子优先股股权结构,外资持股比例高达73%

而现在韩国的头部企业正在重演当年日本企业的覆辙:因为东亚的产业赛道高度重叠,曾经韩国和中国台湾在崛起的过程中,不断蚕食日本的市场,导致日本经济越来越趋于南非化。如今中国产业的崛起也在不断蚕食韩国头部企业的市场份额,由此引发韩国掉入南非化陷阱的担忧。

注:所谓南非化,是形容发达国家跌落成发展中国家。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前的南非,拥有并不逊色于欧洲国家的汽车工业和国防工业,但受欧美的诱导开展去工业化运动,失去产业对经济的支持,南非很快在千禧年前后就从发达国家变成了发展中国家。

最先感受到压力的是韩国的汽车产业,2月16日凌晨,韩国起亚汽车中国首席运营官发了一条微博,怒喷王传福和比亚迪请水军抹黑他们的产品,措辞用语相当激烈,就差破口大骂了。

图片

在中国市场的几大外资汽车品牌,通常都有自己固定的优势,德系车的优势是品牌效应强,三大件稳定;法系车的优势是内饰好,操控性强,底盘调好;美系车的优势是硬朗;日系车的优势是省油;唯独韩系车,常年混迹于中低端市场又在消费者心目中没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所以在国产化的浪潮下,韩系车自然就沦为了被骆驼压垮的第一根稻草。

2016年,起亚汽车在华市场销量达到65万台的巅峰后,就开始跳水了,18年销量雪崩到37万辆,19年28.9万辆,20年24.93万辆,21年16.34万辆,到去年已不足10万辆,照现在这速度崩下去,最多五年,起亚就将在国内市场销声匿迹。

图片          
起亚高管在线喷网友,说实话,有点丢分,韩国车确实不是啥买不起的存在

韩国另一大汽车品牌现代的日子同样不好过,在本世纪初,现代曾经创下过连续四年销量破百万的奇迹,但也是在国产汽车全面崛起的2016年前后,现代在中国市场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18年79万辆,19年71.9万辆,20年50.2万辆,21年38.5万辆,22年37万辆。

毫不讳言,随着以吉利和比亚迪为首的国产汽车全面崛起,韩国汽车及产业在国内正在经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溃败

紧随汽车产业其后的是造船业,船舶制造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按产业广度来算,造船业供应链范围基本囊括现有制造业的全部分支,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大工业门类;按产业对GDP的贡献来算,造船业附加值仅次于航空制造业、电子制造业、汽车、家电,是第五大工业门类。

本世纪前二十年,韩国大部分时间都是造船业的龙头老大,但从16年起就有点不行了,到2020年已整体被中国超越。

国际造船业主要有三大指标: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

按三大指标五小类数值,即万吨载重、全球占比、万修正总吨、全球占比、修载比依次排列,中国在造船完工量的数据分别为:3853、43.1%、1082、36.2%、0.28;韩国的则是2440、27.3%、883、29.5%、0.36。

在新接订单量方面,中国为2893、48.8%、969、43.8%、0.33;韩国为2454、41.4%、854、38.6%、0.35。

在手持订单量方面,中国为7111、44.7%、2502、35.8%、0.35,韩国为5293、33.9%、2228、31.9%、0.41。

从以上数据不难明显看出,除了修载比(衡量高端船舶承接量,修载比越高说明承接的高端船舶订单越多)这一项,中国造船业在其他四个指标上对韩国几乎是碾压性的存在。

图片

戎评知道肯定有朋友会说韩国接的订单技术含量比中国高,利润比中国大。

技术含量高这点我承认。

全球民用造船业,附加值高且订单量大的船舶类型就两种,豪华邮轮和LNG运输船。前者产业链高度集中在欧洲,没有讨论价值,而LNG运输船去年韩国的订单量韩国是115艘,中国是55艘,但中国LNG运输车订单的年增长率要高于韩国

除此之外,还有两点需要注意:第一、民用造船业和军用造船业的供应链高度重叠,近十年来中国海军下水战舰不论是在吨位上亦或是在数量上都位居世界第一,这对民营造船业的产能造成了一挤压和分流。


在山东舰的供应链中,民营造船业的数量为412家,占比77.4%

第二、韩国造船业的利润增长点有部分来自于偷工减料,2004年,韩国大宇造船厂率先提出轻量化设计的概念,打算用十年的时间,把超大型船舶的整体重量下降10%,结构零部件数量减少20%。

中船重工以前算过一笔账,以1000万吨的造船钢铁总量计算,如果减少5%的重量,每年最多能节省50亿人民币的成本。

而韩国造船业用了十四年的时间,将船舶整体的重量削减了12%!就这每年就能省出近百亿的成本,利润当然高了,但船东可就遭殃咯。

超载是运输行业司空见惯的事,海运也不例外,况且国际海洋运输属于周期长回本慢的行业,经常超载运输。采用轻量化方案设计的船舶,遇到环境恶劣的海况非常容易出事,13年日本三零重工的MOL Comfort号集装箱船,就因为这个发生过龙骨断裂导致沉船的恶性事故。

2019年9月8日,韩国现代重工旗下一艘名为金色光线号的货轮,在美国东南部佐治亚州不伦瑞克港发生侧翻并起火,当时附近海域没有恶劣天气,经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调查,事故被认定为大副在向船舶稳定性计算机输入压载舱液位数据时出现错误。但有员工辩解称,轮船本身的设计就有问题。

另一方面,韩国造船业到手的利润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韩国的LNG运输船生产优势主要集中在工艺领域,各种设备和零部件基本靠进口。比如殷瓦钢专利技术依赖法国GGT公司,港吊是从上海振华重工设备买的,船舶控制仪表的解决方案是西门子给的,韩国说白了就做个组装和焊接。当然,LNG运输船的焊接本身也是一种先进工艺。

但再先进的工艺水平抹不平设备和技术的差,由于一边要压价跟中国同行抢订单,一边又要花巨资引进LNG运输船的各种设备,最近这五年,仅三星重工就血亏了188亿人民币,这还是在有政府补贴的情况下。等到韩国企业和政府扛不动的那天,离造船业重蹈汽车覆辙的日子也不远了!

汽车业和造船业垮了之后,韩国还剩什么支柱性产业?

对!

半导体电子产业。

对不起,这条赛道如今也越来越窄了。3月5日,韩国统计厅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月韩国芯片出货指数为71.7,环比下跌25.8%,库存率达到265.7%,创26年来最高录。

韩国在半导体这条赛道惯用的伎俩是,在衰退期大肆扩张产能,以超低的价格拼死对手,获取优势甚至垄断地位。以前他的对手就只有台湾和日本,且两者的体量不算大,但如今中国国产存储器厂商增长一年比一年强劲,再加上消费市场需求减少,韩国半导体重蹈日本的覆辙是迟早的事。这不,你看韩国半导体厂商都不怎么闹火灾了。

图片
今年2月,韩国半导体出口同比下降42.5%

相比之下,韩国企业在美国市场活得更风生水起,2022年,起亚在美国售出69.3万辆汽车,同比增长9.7%,是美国第七大汽车品牌。

资本主义国家,资本利益决定国家利益,而像韩国这种处于美国半殖民统治的国家更甚于此。

这也是尹锡悦敢摊牌的底气所在。

就在13日,尹锡悦又指示各部门深挖并推进韩日各领域的合作项目,以构建面向未来的韩日关系,明摆着是打算一条道走到黑了。

既然如此,我不妨给青瓦台提个项目建议,韩国泡菜用福岛核废水泡,泡好了日韩俩兄弟一起吃,反正你们都说无害嘛!

赞(0)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戎评:反华联盟集结!美日韩大动作频频,中国接连发声|2023-03-16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