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目前的各种信息来看,不论从技术上还是从生产与战备层面,重启203毫米大炮炮群的装备基本上已成定局。而对某大国来说,任何一种重炮决心装备,那么就从来不是小打小闹的事情。毕竟以大炮兵与大陆军起家,而且有全球最强的陆地突击火力的这家来说,203大炮的技术本身并不缺乏;甚至在20多年前就有完整的试验与测试,并且进行过小批量的生产,甚至样炮还摆在那里。因此只要决心重启,那么图纸设备生产工艺都是现成的。目前看来只需要2到3年,装备300门以上全自行状态的203大炮,编成至少几个独立的重炮旅,基本没有什么问题。当然也可能以更小的编制出现,比如作为特殊的重炮团编入现有的军级单位。那么300门以上的203重炮足够编成10个左右的重炮团,部署在重点战略方向。
除了生产炮本身,自然还需要配套生产足够数量的炮弹。考虑到203毫米重炮从来没有进行过规模化的列装,那么估计原本存留的炮弹就不多,即使有也仅仅作为样品保存。那么假设重新生产360门203毫米大炮,1门炮如果标配1万发炮弹。那么就需要再生产360万发重磅炮弹。这个生产任务就是交给现在的超级大国也需要在持续生产15年,但是对某大国来说,也许3年时间就足够了。而从规划到正式列装也需要最多3年。到时候炮有了,编制有了,同时足够的炮弹也准备整齐了。现在回头再生产203大炮;前面也讲过了,就是专门为打击高度设防的硬工事与现代城市或者滩头的较厚建筑体准备的。说白了就是作为现代战争的专用攻城炮、攻坚炮或者滩头清障炮群存在。由此也可知,
203大炮炮群除了在陆地上形成规模之外。在下一代的水面战舰上也会装备相当的数量。而作为舰炮,由于有水冷循环以及全自动化的供弹装置。因此1门大口径舰炮的发射火力密度就相当于2个连甚至是1个整营的同口径陆炮火力。比如203自行陆地大炮也许最高射速最多是每分钟3到4发。而一门203毫米全自动舰炮,5分钟内就能向一个滩头或者海上目标快速倾泻200到300发大口径炮弹,甚至是精确打击的制导炮弹。因此这种火力与杀伤力是十分惊人的!问题是既然已经有了大量的300毫米火箭炮营装备,甚至可以实现从150公里之外的精确打击。那么为何还要重启装备射程不超过50公里的203毫米炮群呢?首先在于战役层级不一样。300毫米火箭炮一般是军属火力,部署在战线之外至少100公里,
进行齐射压制或定点精确攻击。而203大炮群也属军级火力。但是实战中却可以直接下放到师旅级指挥。203炮群更接近交火线,对目标的打击也更加灵活机动。其次300毫米火箭炮有多种弹种,比如高爆弹、云爆弹、子母弹、末敏弹以及钻地弹等。以适应对付不同类型的目标。而203炮群虽然也有不同弹种,但是中心任务就是对硬工事的打击摧毁为主。300毫米精确制导火箭弹多采用卫星加微电子制导模式;在实战中有可能被干扰卫星信号导致打击效果下降。而203毫米重炮的制导炮弹以激光制导或无制导为主。被干扰的概率相对更低,甚至必要时可以抵近到目标数公里之内进行猛烈的直瞄摧毁。这是重型火箭炮不容易做到的。最后一点,虽然203重炮系统运用成本相对也不便宜,但是对比价值数十万,
1发的重型火箭弹仍然相对廉价。因此生产储备量以及必要时的实战消耗量仍然可能比重型火箭炮多一个数量级。可以形成更猛烈的一线火力。因此两者功能并不重复;都是火力不足恐惧症的深度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