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毛选第一篇文章的第一句话。
十年前我第一次读毛选的时候,读到这句话犹如醍醐灌顶,从此就被教员圈粉,开始读毛选、党史、近代史。
随着读的越来越多,我发现毛选里的观点不能生搬硬套,更不能教条化,从某种程度上说,书里的观点更像是一种公式,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可以灵活的运用。
就像“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不同的时代背景,有不同的敌人,也有不同的朋友。
那么和谁联合,和谁斗争,也要随之做出改变。
这是革命年代的成功经验,也是解读当下的一把钥匙。
1927年,为期十年的土地革命战争开始。
那时欧洲的德国深陷一战的泥潭,经济衰落、国际地位低下,虽然德国人都有为国复仇的雄心,但不可能付诸于实践。苏联刚摆脱内战和政治斗争的阴云,斯大林正在启动工业化,准备一国建成社会主义,对于世界争霸,无心也无力。
日本倒是对中国雄心勃勃,但止步于朝鲜,尚未进入东北,对中国并没有直接威胁。
太平洋彼岸的美国,正在经济腾飞的浪潮中狂飙,每个美国人都在为家庭的小确幸而奋斗。
这样的世界格局,意味着每个国家都专注于本国的事,对中国的影响主要是间接影响,并没有直接瓜分中国的利益。
既然中国没有直接受到外国的威胁,那么国际矛盾就不是主要矛盾,国内的阶级矛盾才是主要矛盾。
所以在十年土地革命战争期间,红军和国军打的血流成河,蒋记中央军和地方军阀合纵连横,地方军阀又和红军暗度陈仓,粮食和钨矿生意做的飞起。
而在社会层面,新文化运动搞得如火如荼,关于意识形态的论战铺满报纸,每个有抱负的人,都对国家的前路有自己的主张。
乱,但精彩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