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温伯陵:袁世凯到底是怎么想的?|2023-04-04

 

1

清朝写了三篇,再接着写一篇袁世凯称帝吧,这件事可以说是辛亥革命的延续,甚至是清末新政的延续。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大清失去半壁江山。在失去东北退路以后,面对汹涌澎湃的反清浪潮,大清走到了一个进退维谷的十字路口。

宣统皇帝退位交出江山,还是和革命党殊死一搏?

毫无疑问,对于一个统治中国276年的政权来说,轻易放弃江山是不可能的,而大清麾下最强的武装力量,便是北洋六镇。于是在排挤袁世凯收回军权、重用满人成立皇族内阁的基础上,摄政王载沣派镶黄旗人、陆军大臣荫昌督师南下,准备一举扑灭革命党,再造大清江山。

结果荫昌对军事一窍不通,也毫无统兵实战的能力,彻底辜负了摄政王载沣的期望。

皇族内阁的总理是庆亲王奕劻,副总理是那桐和徐世昌,这三个人都是袁世凯的政治盟友,而袁世凯继承了李鸿章的衣钵,统领北洋十余年,是北洋六镇官兵都服气的老领导。

他们便劝摄政王载沣:“非袁世凯不能收拾局面。”

载沣遭遇巨大的军事政治失败,又见群臣的意见一致,便在10月14日起用袁世凯为湖广总督,到湖北后又任命为内阁总理大臣,命他全权镇压起义。

随后袁世凯任命冯国璋为第一军总统,11月底便焚烧汉口、攻克汉阳,将革命军逼到武昌城里。同月袁世凯任命张广建为山东布政使,让他奔赴济南收取山东。

12月,袁世凯派北洋军第三镇兵临娘子关,挫败阎锡山和吴禄贞的晋燕联军。命河南布政使倪嗣冲统兵进入安徽,北洋军第二镇统制王占元统兵逼近潼关。

这一系列战事,意味着袁世凯巩固了大清北方局势,随时可以提兵南下,和革命党会猎于江南。

所以在1911年底,袁世凯是大清唯一能用的人,袁世凯的一举一动,决定了大清的命运,乃至中国的走向。

此时的袁世凯是金戈铁马,只手弄乾坤。

南方的起义军虽然人多势众,拥有的兵力总数也占绝对优势,但问题是,起义队伍里的实力派如新军统领、咨议局成员、豪商士绅等等,只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扩大地方权力,对战争并没有太大的热情。

只要大清皇帝退位,中国改朝换代,他们就满足了。

而革命党扎根于城市,论战于报纸,根本没有左右局势的实力,能掀起这么大的革命运动,无非是在汉人对大清不满的历史进程中,革命党“排满反清”的口号,成为最大公约数,团结了大多数地方实力派而已。

革命党想打仗,但没有实力发起战争。

这就导致了一个结果,起义阵营的目的不同,并没有统一的领导,不能有效调动人力物力。

一盘散沙的阵营,只能被袁世凯压着打。

所以在北洋军的几次打击后,起义军便提出议和的要求,说只要袁世凯能调转枪口,逼大清皇帝退位,就拥戴袁世凯做大总统。

而经过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英法德日美俄等国,在中国的政治经济利益,已经有相当大的规模,他们特别害怕南方的反清革命燃起熊熊烈火,扫荡了他们在中国的既得利益。

这些国家也在积极调停南北战争,希望中国保持和平状态,保证他们的利益不受损害。

如果南北战争实在停不下来,这些国家就准备出兵,直接干涉中国内政了。

外国对南北战争的立场,导致辛亥革命后独立的省份,特别担心外国出兵干涉,重演一次八国联军侵华。真到了那个时候,国家的主权和利益必然受到损害,自己的利益也不一定能保得住。

于是外国的立场,更坚定了南方起义阵营的议和立场。

既然外国希望和平,起义阵营希望和平,大清唯一能用的人是袁世凯,那么议和这件事,便是南方、外国和袁世凯的三方谈判。

这个时候,袁世凯该如何选择?

继续在满人帐下做奴才,随时被王公们替换掉,还是顺势而起,做开朝立国的大总统,这个选择其实并不难做。

汉风网网站提示:
建议老友们升级会员,升级会员后,可以全部阅览。目前系统支持用户名为字母形式、拼音形式、中文用户名现在正在调试中。
如果不会操作升级会员,请加汉风网微信,我们后台给您添加。
请老友们一定点击“立即购买 或 升级vip”按钮进行购买,因服务器反应慢点击购买后大概需要8秒左右,(如果等待8秒没有反应,可以再次点击一下)会跳转到支付页面。购买成功后才可以查看到剩余内容,购买成功后如果遇到服务器没有反应则请等待一会刷新(如果还是看不了,请再次刷新一下),或重新打开本篇文章,因技术原因请老友们尽量在半个小时内阅读完,超过时限会需要重新购买。此费用为支持汉风网服务器带宽以及编辑人员相关费用。谢谢老友您的支持。如果有疑问,请加微信联系我们,我们第一时间解决。
赞(0)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温伯陵:袁世凯到底是怎么想的?|2023-04-04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