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北京最繁华的商场,无疑是中关村的鼎好、e世界和海龙电子,一到周末,那地方就跟过年似的人挤人。在2006、2007年左右,美国的一个报纸写到“中关村电子城繁华到让全世界羡慕的程度”。
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你去这些地方购一次物,在北京呆着久一点的人都会用同情的眼神看着你,大家不好意思告诉你被宰了,又实在忍不住想跟你说以后别去了。
用不了多久,你自己也会发现自己跟个傻狍子似的被坑了,可能买到了翻新机,可能买到了高价货,或者中了其他套路,而且投诉无门,只能认亏,自己抽自己两巴掌,发誓再去那地方就是孙子。
后来一些商贩说,那地方一开始并不是都是骗子,只是有骗子通过行骗赚的比认真做买卖的多的多,而且投诉到商场并不管,于是大家恍然大悟,原来自己才是小丑,于是所有人都把消费者当猪宰,最后那些老实经营的反倒成了非主流。
一开始买家被骗,还以为只有自己倒霉碰上了骗子,后来大家逐步发现谁去谁倒霉,去了没被骗反而凤毛麟角,一种共识慢慢在北京流传,有病才会去那种地方。
差不多到了2011年左右,中关村电子城在大家眼里就成了个骗子窝,只要在京城有基本的生活常识,就不会去那种地方。并且学会了用同情的眼神看那些在那里购物的人,零星的看法后来慢慢变成了共识,叠加网络购物的方向好像正好是朝着电子城的反方向走,于是大家更不愿意去了。
由于游客变少,里边的骗子们,哦不,商家为了维持收益,更加变本加厉地行骗,到最后曾经极度繁华的商场,变得门可罗雀,直到前几年彻底关门。
直到如今大家提起那地方,总是给人一种想鞭尸的冲动。
当然了,咱们在这里聊这个东西,并不是只是想骂它。而是想跟大家说,一个商场,如果不把消费者的权益放在第一位,哪怕它曾经多么辉煌,很快都会遭到消费者的抛弃。
我从那时候就意识到一件事,信任这东西本身是需要成本维护的,并且维护成本很高。或者说信任这东西非常难获得,但是却极其容易失去。而且平台方如果不从严治理,一颗老鼠屎很快就会毁掉整个大环境。
另一件让我体会很深的事是,前几年竟然意外发现老家老年人也都开始装上拼多多网购。这让我很震惊,因为印象中老年人对互联网产品的排斥似乎是天生的,天生对网上购物极度警惕,拼多多是如何获取了他们的信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