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印闲生:台湾往事|2023-04-09

在日本本州岛的最西端,有一座三面环海、风景秀丽的城市,名叫下关。


下关是日本有名的“河豚之乡”,只有在这里才能吃到最地道的河豚料理。


图片


从JR下关车站出来,乘公交车沿着一条沿海公路行驶约15分钟,就到了下关市的著名景点赤间神宫。


赤间神宫旁有一间背靠小山丘的旅馆,在这里可眺望漂亮的关门海峡。


走近这间不起眼的小旅馆,会看到一块题字碑,“春帆楼”三个汉字潇洒飘逸。


题字的人就是大名鼎鼎的伊藤博文,明治时代的首任内阁总理大臣,被誉为日本自战国时代丰臣秀吉后的“第一人”。


图片


下关旧称马关,这个以河豚之城著称的城市,正是甲午战争的终点。


这座春帆楼,也就是100多年前《马关条约》的签署地。


不过春帆楼的古迹已在1945年的美国空袭中被炸毁,现在的建筑是原址重建的。


在春帆楼的一旁,建有“日清议和纪念馆”以留纪念。

    图片


走进纪念馆,在复原当年谈判现场的房间里,可以看到陈列的谈判桌和两方代表的椅子。


其中有两把是软靠椅,分别为李鸿章和伊藤博文的专座,其他则为硬靠椅。


中方代表的椅后分别放有木牌,上面用毛笔字写有“大清帝国钦差头等全权大臣李鸿章”“大清帝国钦差全权大臣李经方”“头等参赞官马建忠”等字样。


在中方代表位置的旁边,还放着两个绘制有花纹图案的瓷痰盂——这是当年日方专门为已经73岁高龄的李鸿章贴心准备的。


会议物品的周到摆放无不展示着日方对这场谈判的重视。


根据馆中陈列的日方当年拍摄的会议照片,在这幅以日方角度拍摄的照片中,日方代表伊藤博文、陆奥宗光等人面对镜头正襟危坐,胜利者姿态表露无余。


而镜头中,以李鸿章为代表的中方人员只有一个背影和侧面,画面中的李鸿章显得老态龙钟,恰似当年在列强侵略中步履蹒跚的末代清王朝。


图片


中国代表团中除了李中堂和他的养子李经方,还有一个著名的历史人物,伍廷芳。


伍廷芳出生于新加坡,早年在香港读书,青年时代自费去英国念出中国近代第一个法学博士。


洋务运动开始后,伍廷芳进入李鸿章幕府,出任法律顾问。


虽然伍廷芳在民国年间外交场上的叱咤风云为他赢得了举世赞誉,但他在甲午年间的所作所为却给中国带来很多麻烦。


据日本外交档案显示,在同日本外交人员接触时,伍廷芳多次称自己是日本人的朋友,非常珍视这份友谊。


作为朋友,伍廷芳很够意思,在与日人交谈中几乎是毫无保留地泄露了许多至关重要的清廷内部政要秘闻。


不得不说日本人对当时清国的“统战”工作做地非常好——已经将“汉人”跟“清政府”进行了相当程度的分化。


日本人抛出了“驱逐满清,帮汉人复国”等颇具迷惑性的说法。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康有为、梁启超、孙文等人都往日本跑。


图片    

马关谈判过程中有个小插曲。


在谈判前,日本狂热青年枪击了李鸿章,李中堂差点命丧日本。


一顿抢救之后,为了保障李鸿章安全,日方专门为他开辟了一条“小道”——这也成了谈判后国内清流们批评李鸿章“贪生怕死”的铁证。


因为这一枪引起的巨大国际舆论压力,日方把3亿两白银的赔款降到了2亿两。


一枪,一亿两白银。


整个谈判过程中,李鸿章代表团与国内的电报通信完全被日方破译,对慈禧太后、光绪皇帝敕命李鸿章的赔款二万万两白银的底线也十分清楚。


因此除了这一枪带来的让步,李中堂的谈判技巧并没有什么施展的空间,换个知县去谈估计一样。

    

《马关条约》的签署标志着甲午战争结束,大清帝国割让台湾、澎湖、辽东半岛予日本,造成往后五十年的台湾日据时期。


条约中文原本现典藏于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日文原本则藏于东京国立公文书馆。


图片

图片


《马关条约》签署后,李鸿章明白自己一生的功业至此扫地。


1895年4月18日李鸿章登上返回中国的轮船,他异常悲愤,发誓此生再不踏足日本的土地。


1896年李鸿章访美归来,要在日本横滨换船,老爷子无论如何都不肯踏上横滨的码头,人们只好在美国轮船和他要换乘的轮船间,搭起一块跳板。


年迈的李鸿章就踩着这块跳板,颤颤巍巍地换了船。


割台之后,有人引用描述台湾的一句谚语“花不香,鸟不鸣,男无义,女无情”,创作改写为“清朝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对台湾所做的评语”;被引用曰“台湾,鸟不语,花不香,男无义,女无情,瘴疠之地,割之可也”。


但根据目前所有可见史料档案,未能发现李鸿章发表这段评语的纪录。


相反,在当年的谈判记录里可以找到李鸿章关于“台湾已立一行省,不能送给他国”、“拟请所让之地,如果勒令中国照办,两国子子孙孙永成仇敌,传至无穷矣”等等说辞。


谈判的另一个主角,伊藤博文,在甲午之后成了日本上可以沟通天皇,中可以制约军部,下可以团结民众的领袖式人物。


历史往往被小人物改写。


因为一个日本中尉侮辱了朝鲜王后,惹毛了卫队长安重根,一幕刺杀了伊藤博文的大戏1909年上演在哈尔滨火车站。


伊藤博文身中三枪,因流血过多而死去,临死前他留下的最后一句话就是“浑蛋”。


图片

图片


割台的消息传到台北府,“若午夜暴闻惊雷,惊骇无人色,奔走相告,聚于市中,夜以继日,哭声达于四野,风云变色,若无天地”。


自1885年刘铭传任台湾巡抚后,经过一系列洋务改革,当时台湾的经济和工业基础已经领先于很多内陆省份。


在自己不能主宰命运的情况下被清政府出卖给日本,台湾人民的悲愤、无奈、绝望的心情,非外人所能体会。


台湾著名诗人丘逢甲写下血书“抗倭守土”,并带头联名致电清廷,表示“桑梓之地,义与存忘”,愿意与驻台清军“誓死守御”。


1895年6月2日,中国全权代表李经方与日方台湾总督桦山资纪在停泊于基隆海面的日舰“横滨”号完成了台湾交接手续。


此后台湾人民以“台湾民主国”的名义,发誓“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在台湾岛上与日军展开殊死斗争”。


图片


日本派来台湾的前三任总督,桦山资纪、桂太郎、乃木希典都没能控制住局面。


在乃木希典看来,日本统治台湾得不偿失,除了台湾的税收之外,日本还得从甲午战争赔款中拿出1千2百万对台湾进行军费补助。


于是乃木大将萌生出卖台湾的想法,并说动了当时的首相松方正义。


经过一系列幕后活动,初步决定以1500万法郎把台湾卖给法国。


1898年伊藤博文重新成为日本首相,在他主持召开的军政要员会议上,乃木希典正式提出了他的卖台论,日本外务省也坚决支持卖台主张。


这时,被誉为“明治第一智将”的时任内务大臣儿玉源太郎起立发言,他反对道:“台湾系日本南部的屏障,军事价值甚大。乃木总督提到台湾不好治理的问题,是我们管理的官员无能。”


会上,儿玉毛遂自荐担任台湾总督。


之后几年间,儿玉源太郎治下的台湾日趋稳定,在台湾留下了深刻的日本烙印,他也成为日本统治台湾的最大功臣。



儿玉源太郎在“治台”的同时,也不忘给清朝找麻烦。


1897年11月上旬,在儿玉的支持下,陈少白等人在台北创立兴中会台湾分会,并逐渐打开局面。


之后一段时间,儿玉源太郎等总督府的高层经常与同盟会一起筹划“起义抗清大计”。


图片

骑兵队于台湾总督府前迎接于1923年4月到访的摄政皇太子裕仁(裕仁即昭和天皇,1926年12月25日-1989年1月7日)


1900年孙中山在惠州领导起义,儿玉源太郎不仅提供武器,还从日本殖民政府名下的台湾银行厦门分行的金库中取了三百万两银子给孙中山。


这在当时可是一笔巨款。


双方约定,孙中山在惠州举义的同时儿玉出兵攻打厦门,“日孙联合”,上下夹击。


后来因日本内阁改组,伊藤博文怕惊动英美,遂叫停了台湾总督的计划,惠州起义也以失败告终。


起义失败后,参与革命运动的日本人山田良政与多位兴中会会员惨遭满清杀害。


孙中山则于11月10日化名“吴仲”,与后藤新平(台湾总督府民政长官、儿玉副手)同行乘“横滨丸”自基隆航往日本。


图片

描绘同盟会成立的油画作品。同盟会于1905年成立于日本东京


日据台湾时期,台湾人前往大陆并不受限制,因此许多台湾的上层汉人纷纷离去,回归福建原籍。


台湾原本单薄的文化土壤更加流失殆尽。


在这个基础上,日本用现代教育和经济建设同化台湾的人民,其实等于是在一片空地上建筑楼台,不需要花多少时间就铲除了原有的建筑物。


日据台湾后期,日本发动了“皇民化运动”,愿意接受日本文化的台湾同胞必须在生活中只用日语。


当局要求他们采用新的日本姓氏,放弃原来的中国姓名,同时“皇民”也必须放弃中国祭祀祖先的仪式,皈依神社的神道教。


在侵华战争之中,日本人不太敢用台湾人作战,除了有名的“波田支队”,其余成建制的部队不多。


但在太平洋战场上,日本大量征用台湾人参军,比如李登辉的哥哥李登钦就战死在菲律宾,后葬在靖国神社。


回看100多年前的这段历史,不禁感慨,一个国家的命运和一个人是一样的。


人有“时来运转”,国有“国运不济”。


国运不济之时,覆巢之下,没有完卵。


图片

十九世纪末台湾中部原住民,真实的“赛德克巴莱”。割让台湾之后,台湾官员和上层文化人士全部内迁,日本人很轻松的从一片文化沙漠上重建了台湾。


台湾日据五十年间一共有十九位总督,其中唯一葬在台湾的总督叫明石元二郎。


石元二郎是日本陆军大将,天才特工,台湾日据时期的第七任总督。


他在日俄战争期间资助列宁发动俄国1905年革命,把俄国腹地闹的天翻地覆,被称为一人可抵十个师团的人物。


当年他在俄国孤军奔走,面对俄国反情报人员跟踪追捕时,曾抄写了许多汉诗表示心境。


其中有一首他最喜欢的——“友爱情深忘故乡,追随到处凌风霜,别离休说断肠事,成败回头梦一场”。


几十年后,日本几代人豪赌的成果,伴随着“一亿国民总玉碎”的口号,在美军的燃烧弹下化成灰烬,成为了真真切切的“梦一场”。


图片


环顾东亚,台湾是二十世纪里唯一一个没有经历过大规模战火摧残的地区。


日本不必解释了,全国上下几乎被炸烂重建,一直到六十年代东京街头还随处可见乞讨的残疾士兵,向人们昭示着战争的可怕。


朝鲜和韩国同样凄惨,仅在五十年代的朝鲜战争中,平民死亡人数即超过300万,约占当时朝韩总人口的十分之一。


中国大陆的二十世纪跌宕起伏,经历过军阀混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数十年的全域战乱,影响深远。


东南亚地区也好不到哪去,越南、柬埔寨等国从四十年代一直打到八十年代,缅甸直到今天还处于半内战状态,印尼、菲律宾等都是二战激烈的战场。


就连弹丸之地新加坡也没有逃过一劫,包括被日本俘虏的英军(不少是印度人)和当地华人在内,得有十几万人身亡。


图片

二战后期美军“跳岛作战”地图。从这张太平洋战争进军路线图上,也能感受到台湾的特殊。


台湾很幸运地躲过了二十世纪里的历次战乱。


四十年代中期,台湾岛上一度驻扎有近二十万日军,是日本“拱卫本土”的重要基地。


眼看一场大战不可避免,结果美海军上将威廉·哈尔西提出了著名的“跳岛战术”,被麦克阿瑟采纳。


盟军最终选取菲律宾群岛和冲绳岛作为主攻对象,绕过了台湾。




二战期间,台湾遭受的最大规模轰炸发生在1945年5月31日的台北;轰炸之前盟军曾预先投下传单警示,因此伤亡人数并不多。


根据台湾总督府的统计,1944年10月~1945年8月,全台湾空袭一共死亡5582人,失踪419人,主要发生在台北、高雄和台南。


除几个大城市遭到了美军轰炸外,岛内几十年来的建设成果基本被完整保留了下来,躲过一劫。


而作为美军进攻日本本土前进基地的“替代品”,冲绳在历时三个多月的激战中损失惨重。


据粗略估算,冲绳有约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平民惨遭战火涂炭,其中不少还是在日军蛊惑下殉葬的;直到今天,冲绳人对美国和日本都没有什么好感。


实际上,二战期间台湾最大的人员损失就是被日本殖民当局征调出岛的那20万人。


不过他们中的大部分都没有承担一线作战任务,战后大概有17万人回到台湾,算是很高的比例了。


总而言之,除台北台南等几个大城市遭到了美军轰炸外,台湾基本保留了几十年来建设的社会成果。


图片

1945年10月25日,依照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发布的《一般命令第一号》,中华民国将领代表同盟国接受在台日军投降


或许是因为这种幸运的历史际遇,使得台湾民众危机感非常低,过着比较温馨自在的生活。


有句话说得好——全世界都认为台海局势十分危险,只有台湾人丝毫不介意。


与两岸关系等宏观议题相比,岛内更重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比如凤梨滞销、某某候选人学历造假等等。


可以这样讲,二十世纪历史洪流的残酷性台湾很少有人切身体会过,这种幸运某种程度上也塑造了其当下台湾的社会民意。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从一个更加宏大的视角去看,即将到来的2024大选对于台湾的意义不亚于1895《马关条约》和1945日本战败,堪称台湾在二十一世纪的“历史十字路口”(《台海局势的推演》)。


希望两岸能以特有的智慧,将这种幸运继续延续下去。

赞(0)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印闲生:台湾往事|2023-04-09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