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美元霸权之后,美国的政策精英们又在反思,为什么美国对外军事干涉会频频遭遇失败。他们把原因归咎于美国在决定干涉时,设置的目标激进到与军事实力脱节了。
这种说法虽然正确,但不是全部的答案。
军事干涉只是手段,政治意图才是最终目的,正如克劳塞维茨所言军事是政治的延续。
因此,军事干涉想要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需要满足两个先决条件,政治目标的清晰性和能力上的可行性,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政治目标的清晰可以让军事行动力有所逮,知道该怎么做,如何做,并且做之后会发生什么,不会陷入迷茫,从而全程把控局势的发展走向;能力上的可行性则是让目标落地完成的关键。
历史上,所有对外军事行动成功或失败的例子,都与这两点密切相关,比如日本。
日本在进入明治维新后共发动过三次大规模对外战争,两胜一输。
中日甲午海战,日本的政治目标很清晰,台湾列岛和朝鲜半岛的控制权势在必得。
而在能力上的可行性方面,尽管日本跟中国纸面上的实力差距很大,但有三点因素决定了其可行性。
一是两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证明了清政府决策层打持久战的意志不够坚定,只要能全歼北洋水师,然后派遣军舰进入渤海湾威慑京师,那么清政府大概率会投降。
二是日本在国际上得到了英国的支持,可以不用面对舆论压力。
三是在军事上,日本通过前期大规模谍报活动,基本确认中国海军士兵素质参差不齐,足够抹平装备领先的优势。
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是日本有底气的豪赌
日俄战争时期,日本的政治目标也很清晰,跟俄罗斯争夺东北亚地区的霸权,能力上的可行性则在于俄罗斯的地缘战略重心在欧洲,日本笃定俄罗斯不贵在亚洲方向倾其所有与日决战。
所以,这两场看似不自量力的对外战争,日本都打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