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阿旦:第四次战略转向,哪些地方会再次繁荣?|2023-05-04

01 第四次转向

这个五一很热闹,到处人山人海,我也就在郊区玩了两天就没出门了。这两天在看一个电视剧,这个故事的主要背景,是设定在1998年,东北的一个大型钢铁厂。

对于这个历史背景稍有了解的都知道,1998和东北,是两个核心背景,从时间和地点上,锁定了一件事,那就是当时的国企改革下岗潮,这个影响其实一直到现在都还在震荡。

这个事这些年各种反思很多,到现在还有投资不过山海关,以及各种对东北人的吐槽,至于后面的原因,各种说法都有,包括人的观念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始终没有转变过来,所以跟不上市场经济的形势。包括东北严寒的地理气候,对人们的生活习惯,以及文化思想的影响。每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总感觉又缺点什么。

从我习惯的观察角度看,主要是人们还有些勉强,这是一种思想上的刻舟求剑,就是总想着怎么改进,才能回到过去的荣光时刻,但是在我看来,这就是刻舟求剑,因为回不去了,回不去的背后,最主要的原因,是时代的大势发生了转变,你只能顺势而为。

这个时代大势,就是之前说到的战略转向,而每一次时代转向,总会有一些地方受益,也会有一些地方受到最直接的冲击。

在解放初期,我们是靠拢苏联icon,而东北有地理优势,所以也抢到了发展先机。而那个时代的广东,虽然与香港一河之隔,但是一样没发展起来。而改革开放之后,战略上的市场经济转向,要融入西方经济体系,那么紧邻香港的广东,自然得风气之先,而随着苏联的没落,全国的经济重心,自然也是从东北转向东部沿海省份。

时代的大势,也许才是推动一个地方发展繁荣的主要原因。所以时代的大势,比起其他的各种因素来说,影响往往是决定性的,时运未至,往往很多事情都难以改变,只能屈身守分,以待天时。

但是很明显,第四次转向已经开始,这一次是陆权的再次回归,时间跨度可能是以百年为单位的,全球的经济重心,会重回欧亚大陆,我们的战略空间,也会转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那么这一次,繁荣起来的又会是哪些地方呢?

02 未来的机会在哪里?

如果单纯的从成本的角度讲,陆运是很难完全取代海运的,比如现在一艘大的集装箱船,可以装30万吨的集装箱货运船,可以装大概2万个标准的集装箱,而中欧班列依编组不同,一列车大概可以装50-80个集装箱。换算一下,一艘集装箱货船一趟的运输量,可以顶得上将近300趟中欧班列了。

所以如果单从成本角度讲,海运还是有难以替代的优势,这也是国内铁路公路运输,已经如此发达的情况下,江河的水运依然难以被取代的一个原因,水运量大,成本低,这是千百年来的共识。

但是是不是说搞一带一路,搞欧亚大陆经济一体化建设,就没有前途了呢?很显然,这个问题,并不完全取决于海运和陆运的成本,而是与不同经济体以及人口的分布,有巨大的关系。

概括起来说,海路是由点和线组成的,而陆路是由线和面组成的。这是什么意思呢?海路往往是把临海的港口城市连接起来,这样形成一条条的海运线。但是人类的居住和分布,还是在陆地上,海运到了港口城市之后,还有个二次运输的问题。

而陆路的含义,本身就不是单纯的陆运,而是可以理解为某种意义上的经济走廊,在这条线上,沿线的所有驿站型城镇或者城市,会不断向四周辐射,形成一个面,这些面全部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庞大的经济网络。这本质上远远超出了陆路运输的概念,而是把沿线的不同城市与国家,不同民族和人口,形成一个立体的网络。

这个意义上来说,不管是经济,还是人文的交流,其所包含的信息载量,是海路所远远不能比的。这也是历史上,东西方交流每每繁荣的一个核心原因。不是单纯的海运路线与技术不够的原因,而是从全信息承载量来比较的话,海运还是相对薄弱了。

当然了,历史大势的推动,往往也不以少数人的意志为转移,以欧洲为核心的工业文明率先崛起,我们虽迟但到,在欧亚大陆上,已经具备了再次繁荣起来的基础条件,在这块大陆上,是人类的文明中心,有着绝大多数的人口和民族,不同的文化与传统交织,这本来是一个体现人类文明多样性,丰富性,包容性的最佳舞台。

只是这几十年来,被盎格鲁撒克逊人,到处挖坑点火,搞得支离破碎。然而人类文明几千年的历史,每次核心国家崛起,东西方交流都无法阻挡,而沿线的中东地区,也必然会有大国崛起,这也是历史的必然。

从这个角度讲,未来西部地区,不管是西北,还是西南,可能都会有新的中心城市崛起,而随着内循环市场的大力推动,东部沿海城市与西部地区的经济循环,也必将加强,这个过程中,中部地区也有可能有大型中心城市全面崛起。

时代的大势所趋,往往一个转折就是几十年,也是很多人一辈子最好的青春年华,如果说选择真的大于努力,那么对时代大势的认知,又要高于选择,毕竟方向对了,才容易借势,也才能事半功倍。

赞(0)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阿旦:第四次战略转向,哪些地方会再次繁荣?|2023-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