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个绕口令渲染一下诡异的氛围,量子力学奠基人波尔曾曰:“如果你第一次学量子力学认为自己懂了,那说明你还没懂。”
为了理解这个叹为观止的理论的伟大,只能把起点设得低一些,就从“认识论”说起吧!中学僧请跳过,直接看后半篇。
人类为了生存,一直试图认识和解释这个世界。最早的“认识论”充满了想象,后来逐渐演化成了“宗教”,比如上帝创造了万物。过了一阵子,有些人发现这种“认识论”不靠谱,跪了半天祈雨,还不如萧敬腾管用!脑袋瓜好使的人就在思考“世界的本源是什么”、“东西为什么往下掉”,如此云云。早期的聪明人只是坐在办公室研究世界,于是这种单纯的思辨就慢慢变成了“哲学”。
大家围坐论道,逼格是挺高,但只能争个面红耳赤,张三说世界在乌龟背上,李四说世界在大象背上。我说哥们儿,你们就不能验证一下吗?当然不能!土鳖才动手,君子只动口,这种风气夸张到什么程度呢?亚里士多德认为“女性的牙齿比男性少”,就这么一个理论,愣是被奉为经典几百年。
很长一段时间,大家就是这么靠拍脑袋研究世界。拍着拍着,突然有个家伙灵光一闪,拍出了逻辑思维,做起了实验,这就是“伽利略”。伽利略是第一个系统地用严密的逻辑和实验来研究事物的人,这便是“科学”的雏形,所以伽利略很伟大,属于“一流伟大”这个范畴。
是不是觉得早生几百年,你我都是科学家?别天真了,其实经常以负面形象出现的亚里士多德,绝对属于当时最聪明的人,时代局限性造成的“无知”不是无知。
打个补丁,本文说的“科学”是单纯的一门学科,而不是形容词。啥意思呢?因为某党的某些需求,科学这个词在国内的意义急剧扩大化,以至于现在“科学”就是“真理”的代名词,很多地方可以把“科学”和“合理”两个词互换。“你的做法很科学”,“你的做法很合理”,这两句话有区别吗?再看英文版:“你的做法很Science”,这可就是语病了。本文说的“科学”就是“Science”,是一门学科,而不是“理”。
各位看官,“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构成”,这个题目是哲学还是科学?科学和哲学五百年前可真是一家人哦!伽利略去世后整好一年,牛顿诞生!有一句话叫:世界一片黑暗,于是上帝创造了牛顿。
如果你认为是牛顿三大定律成就了牛逼顿,那就大错特错了。牛顿的代表作是《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这名字就说明了一切,牛顿系统地把数学工具引入到研究中,用数学来解释实验现象,这才使“哲学”和“科学”彻底分开,揭开了经典物理学的序幕。所以牛顿很伟大,堪称“超一流伟大”!
牛顿带头起了哄,往后数百年,各式牛人不断用数学解释这个世界的本质,逐渐构成了经典物理学的大厦。可惜,同时代的中国人热衷于考公务员、研究社会学,这也为东西方未来几百年的巨大差异埋下了伏笔。
宗教:世界是上帝创造的。
哲学:世界是物质的。
科学:F=ma。
宗教、哲学、科学,三驾马车拉着人类文明向前飞奔。科学的优势在于数学,数学使得科学的理论可以精确描述,精确重复,迅速传播,并在他人基础上快速发展。而宗教往往需要靠“悟”,比如“心静自然凉”,很多人就无法验证与学习,无法重复这个现象,所以这个理论很难进一步发展。
最终,“科学”摧枯拉朽般统一了人类的认知论,占据了绝对主流地位。如今,无数个科学公式和科学理论交织在一起,相互印证,相互利用,自洽的解释这个世界。
同学们注意,重点来了,什么是“自洽”?举个例子:
小姑娘,体重多少?–50公斤。
怎么知道的?–体重称。
这个称准吗?–弹簧已校准。
怎么校准?–用标准砝码。
砝码哪里来?–单位体积的金属。
体积怎么量的?–用刻度尺。
刻度尺准吗?–激光校准。
…………
这个问题是无限循环的,不同的科学理论相互印证,但人类永远无法知道“小姑娘体重”这个真相。就如警察破案,100个证人和1000个证据,都完美无缺的相互解释,那么警察就认为这就是真相。
人类这样自洽的解释世界,靠谱吗?会不会出错?几十亿人,成千上万个理论,运行了三百年,从来没有出现丝毫的错误!对统计学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这个理论出错的概率实在太小太小太小了。
没错,但再小的概率还是有可能。这个“可能”就是“量子力学”和“相对论”,这两个超一流伟大的理论将原先构建了几百年的经典物理学大厦彻底摧毁!
很多人不知道经典物理学的“经典”是什么意思,说白了,就是符合你想象的东西,比如:热学、力学、电磁学、光学、声学等,差不多就是中学的那些东西。就算物理学的再差,肯定会有基本的科学意识,比如大家都认为车库的车不会瞬移到客厅来。19世纪之前的所有人和现在99.99%的人,都是这个科学意识,这就是经典的含义,经典物理也叫牛顿物理。
故事从这里开始。
19世纪的最后一天,世界著名科学家齐聚一堂“总结旧世纪,展望新世纪”,这群智商最高的人做出了一个现在看来非常荒谬的结论:所有的科学都被咱搞的差不多了,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大到恒星,小到原子,看得见的,看不见的,“物理学大厦已经落成,就剩下一些敲敲打打的修饰工作,美丽而晴朗的天空只被两朵乌云笼罩”。然后这群自恋的人在感叹后人真幸福啊!
这就是物理学著名的“两朵乌云”,当时的物理学家认为,所有的科学只剩下这两个问题了。现在我们再看亚里士多德同学,是不是觉得他也是一位好同学了?这叫时代局限性。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样的乌云才能遮住所有人的眼睛?
第一朵乌云。
古人以为空间里什么都没有,近代科学知道是有空气的,声音的传播需要空气。按照这个思路,是不是空间里还有其他不知道的东西,不然太阳光靠什么传到地球。后来实验来实验去,也弄不出个所以然。物理学家很难过,称之为物理学大厦的第一朵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