贰拾叁 曾国藩的转折
当石达开黯然离开天京城的时候,曾国藩也陷入了人生低谷。
不过太平天国是核心尽毁的衰败转折,而曾国藩则是自我反省后的触底反弹。
天京事变对太平天国的影响,远远不止死了许多精英这么简单,而是彻底动摇了军心,社会上开始流传着“天父杀天兄,江山打不通。长毛非正主,依旧归咸丰”的民谣。
高层内乱互杀,不能团结一致,使中底层的士气受到天大的打击,大家开始纷纷怀疑,自己为之而战的信仰是不是真的?
太平天国让神权与政权、军权归为一体的理论体系,起家时对广西深山愚民有着强大的支配作用,这种“宗教军队+恶劣环境贫苦底层”的诞生过程,特别像伊斯兰教的起点,但这种体系遇到高层风险时极为脆弱,扩散到中国其它地区时又水土不服,其核心价值观轻易就会被折断。
如果我们信奉的天王,连代表生父下凡的东王都杀了,他们把事情做得这么绝、这么狠,一点都不像天上的一家人,那我们为什么要相信他们呢?
失去军民内心的信服,就失去了统治天国的法理基础,虽然洪秀全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一年后为东王进行平反,但军民的不信任已经深深埋下,并间接造成了太平军后期的军阀化,使太平军被湘军分而击溃。
一支不能为信仰而战的军队,其战斗力就会越来越低下,其衰落也是难以挽救的。
将天京事变定义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界线,完全没有问题。
1856年11月太平军痛杀兄弟、元气大伤,使胡林翼看到了翻盘的机会,他让李续宾接管了老师罗泽南的军队,继续围攻武昌城。
胡林翼为人圆顺,打仗的风格也跟曾国藩完全不一样,武昌城那么难打,他不主张一昧强攻,而是深挖壕沟、构筑营垒,密密麻麻建好炮台,想利用水师优势,慢慢困死韦俊。
胡林翼的堡垒战术十分管用,韦俊的粮食弹药被慢慢消耗掉,而石达开又忙着处理天京事变,根本没有精力来援。
胡林翼听说韦俊的堂哥韦昌辉死于天京事变后,意图策反韦俊,修书一封射入武昌城内,韦俊读完信也不为所动,继续坚守武昌。
注意这时候韦俊的态度,其实大部分太平军高级将领,此时对洪秀全还没有死心,韦昌辉一系的韦俊没有叛变,杨秀清一系的杨辅清也没有叛变。
洪秀全的号召力还是可以勉强维持的,但洪秀全这个天王的宝座,本来就是捡来的,他水平一直不怎么样,又远离实操多年,管理能力实在太差,后面连续一些蠢招,生生逼反了韦俊。
韦俊虽然不降,但也被胡林翼欺负得实在吃不消,在1856年12月某个夜晚,吊着几百只羊脚踢战鼓,又在武昌城上插满旗帜,假装要出城攻击,实际领着两万人马悄悄撤离了武昌。
湘军也知韦俊本事,不敢跟他野战,只带兵占领了城池,默默目送韦俊撤离。
洪秀全对韦俊放弃武昌城十分愤怒,气得要严惩韦俊,幸亏石达开与李秀成从中周旋,才没有被董事会处罚。
韦俊他哥刚死于天京事变,他还是心向中央,武昌也不是故意丢的,是实在守不住才撤军,洪秀全现在搞事,真正寒了韦俊的心。
韦俊兄你不要伤心难过,这算什么嘛,洪秀全更蠢的大场面还在后头呢。
在离开武昌后,韦俊经石达开批准,带军士到皖南和赣东北一带跟清军交战,后来于1857年11月驻扎到安徽池州,将这里作为自己的根据地。
听起来有点不太对劲对不对?是的,从石达开出走后,太平军的核心向心力就开始遭到破坏,各将领有点不怎么听天王的迹象,后面以韦俊被逼反为分界线,将领们彻底走向了军阀化。
不过这事还得缓一阵子,现在我们回过头来,重点讲一讲武昌城里的李续宾。
等到武昌安定,湘军才开始收复周边州县。
李续宾去年随罗泽南来湖北,此时已在城下苦战了整整一年,好不容易拿下武昌,他兴冲冲地向东攻下武昌县(鄂州)、大冶、兴国,因功劳被提拔为按察使。
按察使在省里只低于巡抚和布政使,是省里头三把手,地位上接近今天的省委副书记,职权上相当于今天的省政法委书记,说明咸丰对李续宾同志的工作业绩,还是十分认可的。
李续宾越打越兴奋,一个月时间,从武昌马不停蹄打到九江,又碰到了老对手林启荣。
林启荣已经在九江守了四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