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熊熊之火:俄军的“伤亡顾虑”,为何要比乌军大得多?|2023-07-17

战争是要死人的,战场上你打不死对方,对方就要打死你。
所以对于参战军队来说,既要设法尽可能多地杀伤对方的军人,同时也要尽可能减轻己方军队的折损。既要考虑短期效益,也要考虑长期目标——即为了打赢而服务。
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参战军队对伤亡的承受度是不一样的。
比如有的军队伤亡了10%,就可以称得上是“重大伤亡”;有的军队伤亡了50%,似乎都家常便饭,不值一提。
图片
本世纪初期的战事,是由美军的“横行”为开端的。2001年和2003年先后开打了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在这两场战争中,美军的正规战打得十分干脆、迅速,伤亡是比较小的。
这两场战事,我们大部分读者应当都有印象。当时美军一次性阵亡数人,都值得上电视报道一番。而如此折损,其实根本不至于对美军的建制部队造成多大伤害。
在此后的“治安战”中,虽然美军累计起来的伤亡不小,不过分摊到单独的年、月、日以及驻军各个单位来说,其实也比较轻微。
在这里我们就不得不提美军降低伤亡的手段了,这几乎是“教科书”式的典型。
美军历来注重减轻本军建制内的伤亡,但在二战后众所周知的几次吃亏经历后,美军施行了战略收缩,回老窝练内功去了。其雄厚的国力外加的确有效的“修炼术”使得美军战力提升很大,并在1991年海湾战争中打出了极为悬殊的战损比。
当然,这种战损比能够产生的原因还有两点:
第一:美军很会挑对手,中东国家军队无论技术力高低,它的战斗意志和战斗力普遍偏低;
第二:美军很会挑战场,中东战场非常适合美国空中优势的发挥,对其体系战力的发动有加成作用。
图片
所以海湾战争看似伊军实力不弱,其实无非是大号演习场内给美军提供了真实的“猎物”罢了。海湾战争与其说是战争,不如说是沙漠狩猎行动。
以美军的技术实力和综合战力,外加非军事手段,其在中东取得一系列悬殊战损比的战例,多少是带有特殊性的。
尽管挑了对手、挑了战场,美军为了减轻己方折损,还要大量扶持当地武装,并部署所谓的安保团队。需要耗兵的仗,就让这些人打头阵,当肉盾,美军自己的伤亡当然会进一步降低。

所以我们即便谈美军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最终吃瘪,可单独就军事行动而言,美军折损不算大且战损比始终占很大优势,它主要是战略性的失败,以及长期治安战对军队常规战力的损害。
在这里,我们为何花大段篇幅讲美军呢?
因为从1990年代初到21世纪初的美军,是世界上很多国家军队改革的标杆。包括俄军自己,其军改目标也在很大程度上参照了美军。
毕竟哪个军队不想现代化?不想打出悬殊的战损比来呢?
图片
但俄军的情况是,它的综合国力限制了自己的体系和技术力,俄军既不能为军官士兵们提供像美军那样的待遇;同时俄军的武器装备,尤其是常规化装备的现代化程度不足,先进武器难以全面铺开。
因此俄军的“师改旅”,就搞不下去,同时军队也缺乏足够质量的兵员和足量的先进装备。
所以绍伊古时期的改革,就是将俄军从摸不着边儿的建设目标,结合俄国国情调整为一支立足眼下能够作战的部队。
这种立足现实的战略前提,是格拉西莫夫的混合战争理论。即并不单纯通过俄军军事力量解决问题,而是要多管齐下,以军力促使目标任务的达成。
此后无论是2014年俄军以BTG的编成介入东乌战事,还是在2015年以航空兵混合群为核心介入叙利亚战事,都是此种军事理念的具体实践,而且获得了理想的成功。
俄正规军人在此间折损甚少,却能达到相应的作战目的。
因此在2022年2月,俄军对乌开战中,也是以大号混合战争为整体战略指导,所以就有了初期战事中的那些非常规举动。
图片
如果这仗如俄军所愿打赢了,那俄军的这套理论和实践将名垂青史。
但是,乌克兰不是中东那些软柿子,乌克兰战场也非中东战场。俄军真正遭遇的是世界上多年未曾出现的,机械化军队之间的大规模常规阵地战。
在这种模式下,需要大量的兵员,尤其是步兵来夯实战线和参与攻防。
但俄军在现有的体制编制下,陆军规模本就不大,而且战斗步兵人数更少。加之战略部署以及动员过晚,因此既不能快速击败乌军,又给了后者从容动员的机会(客观来说,现代机械化陆军的特点本就如此,俄军还算不错的了,但偏偏它碰上的对手特殊)
相较于俄军的情况,战前的乌军其实在编制上跟前者相差不大。但因为东乌战事已持续8年的缘故,乌克兰的军事动员体系已经形成,它实际上比俄罗斯更早地进入到战争状态,甚至于在战前基本就打造形成了正规军——预备役部队——国民卫队——领土防卫军的体系。
乌克兰跟俄罗斯不是简单的异国关系,乌克兰的主体部分历史上都是沙俄和苏联的一部分,在沙俄和苏军中,乌克兰籍官兵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在30多年前苏联解体时,乌克兰分得了78万军人和仅次于俄罗斯的军事遗产。
所以对于俄罗斯及俄军,乌克兰人是相当了解的,当然反过来说也是一样,不过由于历史及现实缘故,俄罗斯人会普遍轻视乌克兰人。
图片
然而在前述乌克兰的军事体制下,它恰恰可以动员出大量的地面战斗兵力。而在北约的支援下,乌克兰又得以能够稳控社会,稳定动员并武装这些兵员。
对于乌克兰来说,自战争开始那天起,就是全面为战事服务的,而且对大部分乌克兰人来说,战争还带有卫国属性——尽管基辅政府也是一言难尽。

这就使得乌克兰可以动员出比俄罗斯更多的战斗人员,再加之民族主义的思想加成,使得乌军的编配组织相较容易些。
具体反映到作战来说,乌军部队普遍对伤亡的承受度就高。甚至于折损过半数的部队,在“边打边补”的模式下依然能顶在火线上打下去,比如阿特木斯克的第93机步旅,以及最近在扎波罗热的第128山地旅。
相较于乌军这种不怕打烂的架势,俄军顾忌得就比较多了。
因为俄罗斯不是全面应对这场战争,莫斯科甚至是尽力避免战争对社会的影响过大。甚至于很长一段时间内,是可以淡化战争,将其限定在边疆局部战事的范畴之内的。
在这种基调下,俄军属于是“穿鞋的”,它动用的资源以及心理状态就跟乌军完全不同。在这种前提下,产生伤亡对社会的冲击度也就比较大(相反,乌克兰早就是全面战争状态,所以对伤亡的心理承受力就会更自然)。
俄正规军最初以合同兵参战,其建制单位虽多,但兵力却不多。一支部队稍有损伤,便会丧失进攻战力,而又没有新的兵员补充,还需长期苦战,这就使得俄军早期的那批合同兵士气下降严重。
俄军当然想通过顿巴斯武装、瓦格纳雇佣兵及其他志愿者部队顶在前线,效仿叙利亚故事,然而俄乌战争的体量太大了,仅靠前面这些部队撑着,自己不上肯定也不行。
图片
到目前为止,唯一一支可以承受高伤亡率的俄军是瓦格纳集团。而瓦格纳集团又是以征召上万囚犯兵为前提,并在特殊的运作模式下才撑下来的。
对俄正规军来说,各部的本位主义还是比较严重的。谁都不想承受过重的损失,你看我,我看你,大眼瞪小眼。当然这也跟俄军在战争中军事纪律没有严格执行有关,此前有部队轻易脱阵而未受处罚;而折损过大的话,却会被前后方“小作文”舆论包围攻击。
这种赏罚机制外加舆论压力下,俄军的主官当然也不想本部出现过高折损。
比如年初俄军东部军区进攻弗勒达,其实军事决策绝对没错,而且客观来说当时付出的损失是难免的。以这些损失为代价,俄军摸到了弗勒达城边,此时只需坚决突击乌军是很难守住孤城的。
但是因为向前折损的舆论压力过大,俄军被迫止步于弗勒达城前,给了乌军喘息机会,随后又被人家打了回来,以至功亏一篑。
以俄军当前的体系和技术力量,不足以形成碾压局,打不出像美军在中东虐菜那样的效果,乌军也不是挨两炮就溜的主儿,这仗是相当难打的,或者说俄军出现的折损难以避免。
现实中俄军为了避免出现短期折损,常常丧失战机,以至于后续出现了更难打的仗,伤亡反倒更多;当这种趋势从一个战场蔓延到整个战场,最终就是作战难度整体性提升,伤亡也会不断加大。而伤亡加大,又形成新一波的舆论与内部压力,致使俄军的动作更趋保守。
因此在现有的俄乌战场上就会出现乌军不惜伤亡,但攻不动;俄军折损不算太大,却又连连叫苦的奇怪现象。所以俄乌这仗,我们就是观战吃瓜也是相当难受,此间的经验教训也着实值得思考。
赞(0)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熊熊之火:俄军的“伤亡顾虑”,为何要比乌军大得多?|2023-07-17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