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2023年中国经济半年报公布。
同日,新华社推出“中国经济圆桌会”,邀请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等人分享半年报。
付司长现场的一句,“正确认识宏观数据和微观感受之间的温差”,让不少人破了大防。
今天,旅途之中的政事堂就跟大家聊一聊我眼中的温差。
同一个行业,同一个领域,不同群体对于温度的感受,的确是不一样的。
一边是中气协还在那组织行业卡特尔,防止价格战导致车企打没了微薄的利润,
一边是无法降价的特斯拉逆势搞起了涨薪,把员工的季度绩效从1.2倍涨到了1.5倍。
一边是23年6月中国对美欧东盟日韩等主要经济体出口的增速集体出现了一致性的下滑,
一边是同期中国对俄罗斯出口的增速直接翻倍式的爆表。
算总账,数据层面自然是形势一片大好,但是如果把帐掰开来看,就会发现,的确有些人感觉到很温暖,有些人感觉很寒冷,双方的确不在一个温度上。
去年上海特斯拉以“不足万”的员工数量,交付了特斯拉全球一半的汽车,也占了中国一半的新能源出口份额,因此给几千个员工送点温暖,对首富级的马斯克不过是毛毛雨。
而中国的几大车企,每一个养活的员工均以几十万为计,也都是各自城市就业与消费的支柱产业,任何一点员工薪资的增长都会摊平他们微薄的利润。
今年,随着30%以上毛利的特斯拉开启了降价,利润本就微薄的国内车企就只能缩减成本,选择“苦一苦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