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谈到过,苏联红海军曾经在自家的主战核潜艇上明确装备过650毫米的超大口径鱼雷,本质上就是想一发就让美国海军8到10万吨的重型与巨型航母瞬间炸裂机炉舱而当即丧失战斗力。终苏联崩溃,苏方海军也没有装备过超过8万吨级的超级大舰,而且很少与美国海军一样,在冷战时代频繁的拿各种舰艇进行近距离的水下耐大当量爆炸的冲击试验。因此苏方对二战标准的533毫米鱼雷能否击沉8万吨以上的大舰是持怀疑态度的。而二战中很多4万吨到6万吨的巨舰,往往是吃上20发以上的533毫米鱼雷与航空炸弹才沉没,而且沉没的主要原因大多数还是弹药库殉爆造成。进入冷战后,西方的主流航空大舰不但比二战航母普遍大了2到3倍,而且弹药与底舱防护技术都有大幅度的提高。
于是苏联方面对传统的533毫米鱼雷的威力普遍信心不足,于是才决定开发650毫米大口径鱼雷。根据简单的圆周面积公式,就知道650毫米鱼雷的同长度战斗部的装药量恰好是533毫米鱼雷的1.5倍。苏联方面就是寄希望用1.5倍的高爆炸药,1发就炸翻尼米兹级航母。不过只可惜一直没有实战的机会,反倒因为违规操作炸沉了自家的库尔斯克号。现代智能鱼雷与二战时期的纯直航雷的撞击爆炸模式也不完全一样。现代智能鱼雷虽然也保留了撞击水线下舰体的起爆能力,但是更多时候是选择在敌舰龙骨之下1到2米的深度定深爆炸。因为水的密度是空气的800倍,而且一般不可压缩;因此鱼雷在舰船的龙骨下定深爆炸的破坏作用十分惊人。而各大国往往还嫌533毫米重型鱼雷战斗部装填的半吨左右的,
高级炸药威力还不足,很多还要在里面额外装填一些超细铝粉来增强威力。这样自导鱼雷的半吨炸药起爆后,会在水下瞬间炸出一个15到20米直径的真空空泡。而这个真空空泡等于把各种舰船的龙骨瞬间抬升10到15米,但是舰船的本体与两端却没有明显抬升,就等于把全舰几千到几万吨自重瞬间都压在爆炸点附近。加上爆炸本身对船底体系的破坏。大部分万吨及其万吨以下级的水面舰艇甚至潜艇,都会被当即炸为2段!甚至有靶船被炸断后2段都继续浮在水面上的现象。不过对尼米兹级与福特级航母来说,它们的机炉舱横向防护厚度都在8到12米级,只能炸出15到20米级真空泡的西式533毫米鱼雷。是无法用瞬间炸断万吨级舰船的抬升—压缩—折叠法,直接炸断超级航母的龙骨的。
不过这是没碰上某大国的鱼10实战雷。鱼10虽然仍然是533毫米,但是采用了爆速10以上的顶级炸药,威力是传统铝末高能炸药的5倍。而且有聚能设计。一旦命中,属于直接把水线以下机炉舱中部彻底炸穿,此时尼米兹级与福特级要么侧翻,要么反应堆破裂,严重污染海洋先不说,舰上5000人能逃生者定是寥寥无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