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杨风:在科技产业上,其实是美国力博中国 |2023-07-23

多年以来,一般大众(包括海内外)一直有个看法,中国在科技领域是落后国家,是科技产业的追赶者。
中国虽然已经是全球第一贸易大国,世界的工厂,甚至于中国的工业总量超过美国+日本+德国的总和,但是,人们还是认为,中国在许多科技产业上落后,中国一直在极力追赶美西方发达国家。
尤其是,当中国在芯片领域被美国打压、封锁,被美国卡脖子后,中国在芯片产业上的落后暴露无遗。
然而,我们今天要扭转这个说法。中国在科技产业的发展势头,和发展模式上,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已经超越了西方国家。日本、德国、英国和其他的欧洲国家,竞争不过中国,也无法同中国抗衡。
唯一能够同中国抗衡的,目前只有美国。

图片

我们把前面的说法反过来,今天不是中国在科技产业上同美国抗衡,而是美国力博中国,美国同中国抗衡。
而且,这是在全方位的产业竞争上,包括军工产业。
我们先把中国在科技产业上的竞争力,同日、韩、欧做个比较,然后再针对中美两大国进行分析。并且,还将探讨中国在科技产业模式的强处,也就是美西方国家难以同中国竞争的地方。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速度惊人
汽车产业是日本工业的四大支柱之一,在全球有很强的竞争力。日本汽车于1970年代末期和1980年代,以质量和省油的优势,成功占领美国市场。
1980年代, 欧洲还因此对日本乘用车的进口加以限制,如果不是如此,日本车在欧洲市场的开拓,会有更大的进展。
但是,中国这几年在电动汽车产业上的发展,以及在全球的销售表现非常突出。2022年中国汽车出口突破300万辆,达到311.1万辆,同比增长54.4%,超越德国的261万辆,仅次于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出口国。
再看看今年的数据,今年一季度,中国汽车出口数量达99.4万辆,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

图片

中国汽车出口在两年之内,连续超越德国和日本,攀升全球第一。这就是中国工业发展前进的速度,同时体现在质和量上。
弯道超车的模式?
之前,中国一直有所谓的“弯道超车”的说法,不管这个说法是否成立,其体现了中国产业往前奋进的精神。而且不只是精神,还体现在实质的成绩上。
坦白说,从1990年代以来,中国汽车市场就是全球各家汽车厂商竞逐的地方,全球汽车品牌纷纷到中国设厂。
1990年代的中国,是全球各家汽车厂商百家争鸣的年代,就连台湾的裕隆公司也跑来,跟东风汽车集团共同组建东风裕隆汽车。
虽说是百家争鸣的年代,但中国本土汽车品牌就在这时候悄然崛起。
只不过,形势比人强。进入2000年后,中国汽车品牌虽然逐渐冒出头,但仍然被普遍视为低档车,安全系数不够。这样的批评,同1990年代初期韩系车在国际市场上的销售是一模一样。
不要说什么低档不低档,碰撞试验的安全系数高不高的问题,单单是品牌这一关,中国汽车厂商就过不了,难以打破世人根深蒂固的看法。
但是,中国汽车厂商在电动汽车电池,和纯电动汽车上发力,在这两个层面上打出天下的时候,也连带把传统汽车品牌给带了出来。
中国厂商是从电动汽车电池和纯电动汽车逆袭成功,然后也为传统动力汽车打开了市场和口碑。
弯道超车只是中国产业逆袭的模式之一。

图片

其实,中国在工业领域的发展也走过一些弯路,遇到一些困难。例如,产能过剩,资源重复的问题等。
举个例子,改革开放之后,有不少省份有自己的钢铁厂。其中一些钢铁厂的规模比不上其他的省份,生产效益也不是很高。这时候,就得要进行整合、整顿,淘汰生产效益比较差的钢铁厂。
但整合、整顿说得容易,做起来难,没有哪一个省的钢铁厂愿意被“整合掉”。
钢铁厂只是一个案例,中国进行产业整合,消化产能过剩,足足经历了20年之久。
另一个产业模式,从低端(下游)技术走上高端(上游)。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在许多产业类别缺乏技术。没有关系,没有技术就引进技术,或是成立合资公司。
当有了某个类别产业的技术之后,就想办法往中端技术走。掌握了中低端技术之后,就想办法扩大规模,产生规模效益,然后扩大市场占有率。
在有了相当的规模和市场之后,再往上游技术走,从而掌握整个产业链的技术,强化了市场竞争力。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太阳能(光伏)产业。中国太阳能业者先从中下游技术开始,包括太阳能电池、模块、太阳能电厂的建设等,然后再往上游技术的材料(晶硅、薄膜)走。
2022年,中国在全球太阳能组件的市场份额超过80%,这是一面倒的优势。

图片

20年多来,全球发展太阳能产业的国家有日本、美国、德国、韩国。中国是后发展者,是后起之秀,却还是把全球太阳能业者打败了。这是明着竞争,也明着打赢。
有人批评中国这个模式,认为中国是靠政府补贴,或是引进技术,学习了技术之后,再同原公司竞争,抢占市场。
引进国外技术的,不仅仅是中国,其他国家也是。就连发达国家也经历过同样的模式。试问,全球有多少国家成功了?
这都是事在人为,大家各凭本事。就连美国现在也在大力进行政府补贴。
波音和空客这两家全球民用客机公司,几乎瓜分了全球市场,这是寡头独占。然而,美国和欧洲还是分别给予这两家公司补贴。
美欧除了政府补贴之外,还设置了人为障碍,利用适航证卡住其他国家的航空工业的发展。
到了今天,中国已经具备了所有的工业类别,因而发力往高端技术走,开发前沿技术。例如5G通讯、超级计算机、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半导体技术等。

图片

中国产业走到了这地步,对美西方国家产生两个层面的冲击。

第一个层面是,冲击了除美国之外的所有西方国家,包括欧洲和日韩两国。
中国在中高端产业,冲击这些所谓发达国家的中高端产业。
第二个层面,同美国直接竞争。
文章开头提到,中国产业的发展势头,和发展模式,已经超越了美国之外的所有西方国家。到目前为止,只有美国能够同中国抗衡。
1990年代末期,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曾经对中国的发展做了一个预估,他说:“ 若干年后,中国必然是亚洲第一大经济体,而且其经济规模将超越周边国家的总和。”
我们引用他这句话的意思,中国产业的发展模式和前景,全球没有其他国家能够抗衡。而目前也只有美国能同中国抗衡。
我们先引用中美双方各自军工产业的发展,做个比较。
在进入新世纪之前的1990年代,美国军事科技领先全球主要国家一到两代的技术,而且是质与量双重的领先。
没办法, 这是美国的科技叠加美国的经济体量使然。这是超级大国的必然结果,全球没有第二个国家可以同美国相比。
进入21世纪之初,我们看到美国在好几类别的军事科技大幅领先全球。这包括核潜艇、隐身战机、隐身驱逐舰、末端拦截的爱国者防空导弹系统、中段拦截的标准防空导弹系统、激光武器、电磁轨道炮等。
而原本的航空母舰已经领先全球几十年了,美军几乎已经无敌了。
但是,无敌的美军在进入新世纪之后的20余年,不论是在军事武器的设计、造舰能力、新军事技术的开发等,都慢下来了。
除此之外,还错误频出。例如福特级航空母舰的电磁弹射系统,其故障率过高,到了今天还是无法有效解决,以至于原本是要部署在太平洋的福特号航母,改为部署在大西洋。

图片

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也是问题多多,虽然具有高隐身能力的科幻外观,却是中看不中用。
而濒海战斗舰更是个笑话。
至于服役之初,号称领先全球五十年的F-22战机,几乎没有派上实际战斗。F-35也存在一些问题。
相较于美国,10余年来中国的军事武器如井喷一般爆发(我们不一一详述)。两年前,我们提过中国在军事武器的增量快,美国则是存量高。
然而近两年,中国在增量方面的进展,已经同时往存量上迈进。举个例子,052D导弹驱逐舰第一艘的昆明号,于2014年服役之后,至今已经建造了30几艘。首艘055万吨驱逐舰于2021年1月服役,已完成了8艘,现在正要进行第二批的建造。
从052D于2014年服役以来,两种级别的驱逐舰,已经建造了40几艘,而且是不同级别的驱逐舰,这还不到10年的时间。
美国呢?虽然今年出了伯克级三型,但还是伯克级。第一艘伯克级于1991年服役,至今已经32年了,仍然还是停留在伯克级。
由于新型的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的失败,美国军方至今还没有想好下一代的驱逐舰设计。
中国军事武器由于迭代技术快,增量同时转而成为存量,中国这样的军工技术,军工产能,美国比得上吗?这绝对不是吹,而是现状。
再说了,中国在电磁弹射的成功,以及全电推进的领先(领先美国),未来在两栖攻击舰的电磁弹射舰载机、舰上激光武器和轨道炮等,都将领先美国。
未来可能还会有电磁弹射火箭炮、导弹等。
鹰击21反舰弹道导弹也已经上舰了,这是全球第一款上舰的反舰弹道导弹。
中国速度在海军舰艇上再次发威,这是从民用科技,到军事科技,都显示了中国速度。
回到民用高科技产业,前阵子,我们有一期内容:“这场对决,中国必胜!”。

图片

这期内容我们阐述了中国芯片产业链的发展。中国在28nm芯片国产化已经有了相当的进展,可能再过两三年或是三四年,中国在28nm技术将完全,或几乎完全实现国产化。
请注意,这时候可是28nm技术的全产业链。如此,尽管美国偕同盟国对中国进行封锁,但中国以一国之力,对抗多国技术封锁。
一旦有了28nm全产业链的技术基础,再往先进技术走,会相对容易一些。因为这时候的中国芯片产业,具备了全方位的技术,就如同前面说的模式,从中低端技术,走向高端技术,然后掌握了整个产业链技术,雄霸全球市场。
尽管,美国在科学技术上,仍然对中国具有一些优势。例如吸引各国技术人才、研究环境优良等,美国在技术创新上,也仍具备领先的态势。
然而,中国可以在其他方面补足,例如,中国有数倍于美国的理工科人才。
另外,中国在科技的实现,和商业化方面,决然领先美国。
过去,人们总说美国在系统工程上厉害,也因此,美国在航空母舰的军事武器平台,以及复杂、大型的科技上领先,例如,美国在国际空间站、太空科技等,都居于领先地位。
但是,国际空间站和太空科技方面,也都被中国追赶上来,大型科技计划,不再是美国专有。
今天,中国展现给世人的是,不仅仅是在系统工程上杰出,而是从计划初始的设定、目标拟定,再到技术开发、技术验证,从个别小的精密技术,堆栈到整个系统,以及系统与系统之间,都显得实在、杰出。
这已经超越了美国在过去系统设计上的出色表现。
3 结论
以中美两国在科技领域发展的趋势来看,全球唯一能抗衡中国科技产业的,只有美国。
然而,那是目前,如果美国在科技的实现化、商业化,以及生产效益上没有改进,美国同中国在科技产业上的竞争,将会败走麦城。
特别是,这个还具备了强大的工业能力,这是美国所没有的。
赞(0)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杨风:在科技产业上,其实是美国力博中国 |2023-07-23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