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方面非常擅长挑选进攻的时机。
2022年9月,由于战事进入“第一阶段相持”,心态放松下来的俄罗斯开始筹办“乌东四州入俄庆典”,一大批官员的精力被政治任务所消耗。
当时俄国防部竟然还调动五万大军到远东地区弄了个表演性质的“东方-2022”军演,对外宣称“参与乌克兰特别军事行动的只是一部分力量,其他方向仍如何如何……”
这一空档期立即被基辅和身后的北约军事顾问们抓住,采用声东击西的策略发动了哈尔科夫反攻,取得重大战果。
而就在当下,乌军故技重施,借普京政府举办“俄罗斯-非洲峰会”和绍伊古部长访问朝鲜之际,又在扎波罗热方向发起了近期规模最大的一次攻势。
第二届俄罗斯-非洲峰会7月27日至28日在圣彼得堡举行,共有54个非洲国家参会,普京两侧分别为非洲大国埃及和南非的总统。不过迫于西方压力,与2019年第一届峰会相比,此次与会的元首比例大幅降低。
金正恩亲自做解说员向绍伊古介绍朝鲜武器装备,身后的朝版“全球鹰”无人机备受关注,7月27日。
7月26日、27日,《纽约时报》连续两天报道了乌军的进攻行动,文章援引知情人士的话称:
“乌克兰指挥部已告知美国,主攻阶段已经开始,主攻方向在扎波罗热州奥列霍夫以南,接受过北约培训与装备的预备队已经被派遣到那里,若能成功,这波攻势预计持续一周至三周。”
“两名五角大楼官员表示,乌克兰官员向美方表示,乌克兰军队将试图向南穿过俄罗斯的雷区和其他防御工事,向托克马克市(Tokmak)挺进,如果成功,将向靠近海岸的梅利托波尔(Melitopol)挺进。”
同日,CNN也向外公布消息:
“两名美国官员告诉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即CNN),乌克兰已经向该国东南部派遣了更多的部队,这表明基辅已经发现了俄罗斯防线的潜在弱点,同时标志着反攻行动进入了新的阶段。”
“一名俄罗斯官员26日称,在扎波罗热地区南部前线的大规模攻势中,乌克兰军队已经切入俄军的第一道防线,激烈的战斗仍在继续。”
乌克兰方面,先是泽连斯基于7月26日发表晚间电视讲话时表示“前线乌军取得了非常好的战果”,紧接着又有官员出面称“最新攻势只是乌军反攻行动的一部分,不应被视为决定性的战斗”。
托克马克(Tokmak)是一座战前拥有约三万人口的小镇,也是乌军此次反攻主要目标梅利托波尔的门户。俄军在托克马克以北修筑了两道防线,有约十几公里宽的地雷阵。
乌军主攻方向示意图,中间节点为托克马克。《艰难的反攻》一篇中详细介绍了乌军选择这条线路作为主攻方向的原因。
俄军沿着接触线构筑的防御阵地。图中两处黑框是最密集的区域,左下角为克里米亚半岛与乌克兰本土的交界处,另一处即梅利托波尔以北的托克马克一带。
考虑到俄乌战争的消息真真假假,因此光看西方媒体的报道还不行,必须同时关注俄罗斯方面的报道。
7月27日,今日俄罗斯电视台网发布消息称,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回答俄罗斯第一频道记者的提问时表示,乌克兰军队近日在扎波罗热方向显著加强了攻势。
普京说:
“昨天,在黑海舰队第810海军陆战旅和南部军区第58集团军第42师第71团的责任区内发生了激烈战斗。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们的官兵展示了集体英雄主义的最佳典范,乌克兰武装部队被击退,损失惨重,伤亡超过200多人。”
“今天,根据我的指示,就在战区,我们的小伙子们将被授予国家奖励。敌人在任何冲突地区都没有取得成功,所有反攻尝试都已被挫败。”
与总统非常细节的表述不同,俄国防部的战况报告写得比较宏观:
“扎波罗热方向,乌军在夜间休养作战能力,没有采取进攻行动。此前一天(7月26日),乌军在扎波罗热州拉博季诺定居点以北发动的进攻失败,他们投入了由战略预备旅组成的三个营级战术群。”
而根据社交媒体平台Telegram上透露的非官方消息(因经常被大量专业军事博主讨论,所以很多人视其为及时专业的消息来源):
乌军以集束炸弹进行掩护,动用了全械北约装备的第47和118机步旅所部3个装甲机步营,约100辆豹式坦克和布拉德利战车,向俄军防线发起了2023年以来最大规模的机械化攻势。
乌军的这场攻势持续了十个小时,一度突破库班以南的俄军预备阵地,至少有效前进7-10公里纵深。
红色箭头为此次乌军突袭方向,7月27日晚间的《今日关注》栏目上,吴大辉教授称俄军从别尔江斯克紧急调了一个旅赴前线增援,蓝色箭头为俄军增援方向。
俄军后方战略支点城市别尔江斯克到前线重镇托克马克之间有直线公路相连,距离103公里,正常情况下车程仅1个半小时。
综合以上各方信息,我们不难勾勒出事情的大概原委。
7月26日~27日间乌军发起了一次大胆的进攻,动用了最精锐的机械化部队,大概是1000人+100套各式装备的规模量级。
或许是巧妙绕过了雷区,或许是事先秘密完成了清扫工作,亦或者运气爆棚,总之比之前几次要更加深入俄军防线一些。
俄军察觉到之后,迅速从后方调集了一个旅的预备队顶上去,暂时击退了乌军的进攻。
有关乌军是否在突破俄防线后建立稳固阵地的情况其实很容易判断,但凡是有,西方媒体肯定会大肆报道的,只要没有下文,就说明乌军又缩了回去。
总的来看,这次进攻很像是一次“中等规模的试探性突袭”。
假如俄军没有在第一时间做出强势回应,乌军后续部队很可能大规模压上来,借机扩大战果。
如上图所示。
从俄罗斯后方大本营罗斯托夫(瓦格纳兵变的城市)到克里米亚半岛上的塞瓦斯托波尔市有两条路:北线通过马里乌波尔→别尔江斯克→梅利托波尔到达半岛,南线走克里米亚大桥。
考虑到南线的大桥极易受到攻击,且修复困难,因此北线实际上是克里米亚的“生命线”。
而乌克兰方面已经亮出明牌,其反攻目标就是切断俄占区与克里米亚半岛之间的陆桥。
或者退而求其次,将交火线向前推进到一定的距离内,把克里米亚半岛和海峡大桥纳入“炮兵射程”。
最后,简单做一下总结。
自乌军六月初发动反攻以来,西方国家始终有战术层面的批评声音,认为不应该四处开火、全线推进,而是要集中力量猛攻扎波罗热陆桥一点。
这次千人规模的突击或许是北约要求下乌军做得一次大胆尝试,其效果如何,相信战后各方都会仔细评估。
不过总的来看,乌军想单纯以传统装甲部队进攻的方式彻底解决战斗,难度极高(《乌克兰反攻的预测》)。
前文提到过,采用大规模装甲集群突击的速度其实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样快,军事史上两次最快的装甲部队行动——1940年5月古德里安率领德军穿越阿登高地和2003年美军从科威特边境向巴格达推进,平均速度大约是每天30公里。
放到现代战争信息环境下,这样的速度很容易给对手反应时间,尤其考虑到作为进攻方的乌克兰还没有制空权。
站在俄罗斯一方的角度,固守防线期间最忌麻痹大意,相信经历过这次攻防作战后,也势必会提高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