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瀚海狼山:未来10年,两大国在役护卫舰比例为120比3?|2023-09-03

2艘6到7千吨的全电护卫舰的陆续下水,关注的人似乎不多,但是从长远看其战略意义却非常重大。首先在于这2舰的各项技术指标,尤其是全新的全电动力与全信息化的作战系统,在全球处于完全的领先地位;其次在于当前面的2舰进行快速的测试证明设计建造优异后,马上就会进入既定的规模化量产,也就是俗称的下饺子。因此导致无论在性能还是未来的服役数量上,在全球都暂时找不到比较对象。这主要在于超级大国海军的星座级护卫舰,项目嚷嚷了六七年,到现在实舰连个影子都没有。而其他二三流水平的西方海军,虽然也有较为先进的护卫舰下水和服役,但是总数量都很少;几乎没有哪一家同时生产5艘以上。而且同类的西方大型护卫舰,不论全电水平还是作战实力,



都无法与目前的新型大护比肩。因此才得出全新的全电大护,在质与量上都同步达到了全球顶尖水平。这是继小火车与8万余吨的航空平台之后,在水面上或者说“明面上”的第三种达到全球领先水平的主战舰艇。之所以说“明面上”三个字,主要是还可能有目前看不到的、更强的海战系统,同样已经达到了全球顶尖的地步,只不过因为暂时战略性的隐藏,或者长期在水下外界很难观察,属于不轻易打出的王牌而已。因此今后可以说超级战舰只会越来越多,并且由过去的少数项目突破,转变为多项目的集体突破,最终就是形成一支全球绝对领先的超级大海军。过去用大约15年的时间,就获得了接近40艘的主力护卫舰,再加上五六十艘的先进轻护。可以说具备了大约100艘的可用先进护卫舰。



这100艘的较先进护卫舰,在日常的战备巡航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其实除了世界大战期间之外,各海军大国99%的舰艇,都没有参加过哪怕一次海上实战。因此绝大部分舰艇终其一生,主要任务其实是日常的战备巡逻。超级大国海军在冷战后盲目退役了所有的护卫舰,结果几乎所有的远洋巡逻威慑任务,都必须由主力神盾驱逐舰甚至是巡洋舰出马,导致出动率严重不足,舰体老化严重,人员也得不到充分的休整。其实此类任务大部分可以由护卫舰舰队来完成。到目前超级大国海军也逐步认识到这种战略性的短板,因此准备在未来10年,至少建成24艘星座级大型护卫舰;但是因为其自身造舰能力的日益没落,这个24艘的造舰计划,恐怕到30年后的2053年都未必可以准时完成。


图片

今后十年,全球海上两强,在可用护卫舰方面,极有可能形成120比3,甚至是120比2的巨大差距。这也是在主力舰型上第一个完成彻底超越的项目。不过考虑到万一大规模开片,超级大国还有数量可观的各种跟班。那么今后的建设目标就是:仅仅护卫舰分队,就可全歼来犯的全部仆从舰队!

赞(0)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瀚海狼山:未来10年,两大国在役护卫舰比例为120比3?|2023-09-03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