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后沙:史迪威将军和新“史迪威公路”|2023-09-03

今年是史迪威将军诞辰140周年。8月8日,重庆举办了一系列有关史迪威将军的纪念活动。

图片

8月29日,中国最高领导人复信史迪威将军外孙约翰·伊斯特布鲁克,信中说:……从史迪威家族身上,我感受到了美国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史迪威将军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对中国解放和进步事业给予了积极支持,对中美人民友好作出了积极贡献。中国人民对此不会忘记。

史迪威为何能得到如此高的评价?这得从中国人民的抗战岁月说起。

当年中国有一条物资“生命线”就叫“史迪威公路”。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军封锁了中国所有港口,中国抗战面临战略物资枯竭的境地。

原先中国有四条战略物资通道:

一、越南河内与云南、广西,运量15,000吨/月。

二、缅甸-云南通道,10,000吨/月

三,香港-广东通道,7000吨/月

四、苏联-西北通道,每月500吨,且路途遥远。

日军参谋本部在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就准备切断这条通道。

当时日军力量还没有到达东南亚,日本人是通过外交手段实现了这一阴谋。

1940年6月,德军占领巴黎,法国投降。9月,法奸政府与日本合作,切断了越南通道。

同时英国答应日本要求,切断了香港通道。

苏联通道在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自顾不暇。

缅甸-云南通道因此就成了唯一的“生命线”。

美国为了将100多万日本拖在中国大陆, 以防止其向太平洋地区及印度次大陆发起进攻。美国从1941年初开始不断通过缅甸-云南通道向中国运送军事物资。

1941年12月8日,日军偷袭珍珠港,美日开战。

1942年1月,美国总统罗斯福派陆军中将史迪威到中国,他先后担任中国战区参谋长、中缅印战区美军总司令、东南亚盟军司令部副司令、中国驻印军司令,分配援华物资负责人等职务。

约瑟夫·史迪威(Joseph Stilwell,1883-1946),生于佛罗里达州巴拉特卡市。1904年西点军校毕业,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被调到天津,1935年7月-1939年8月出任美国驻华大使馆武官。

图片

史迪威将军来华,最主要的任务之一就是确保中国的战略物资生命线畅通。

越南–滇桂是运量最大的通道,在被法国人关闭后,史迪威就建议蒋介石组建中国远征军,用军事手段占领越南。

但历史的事实却是远征军去了缅甸,这是为什么?

因为蒋介石担心李宗仁或白崇禧会回广西带兵,而越南远征军将在美军的援助下成为一支装备精良的部队。

蒋介石一直想用外交手段说服法国人。

当法国维希政权派来的新总督在金兰湾上岸进入越南时,十几名日本军官也在海防港上岸,法日合作已成定局。

以民间身份(代表中国政府)在越南活动的民族资本家聂云台向国内发报:不必再对河内抱存任何希望。

这样,中国就不得不拼死保住中缅公路。

如果老蒋早点对越南动手,情况会好很多。

缅甸远征军成立后,指挥权也绕过了云南的龙云,原因跟蒋介石顾忌李宗仁一样。

为了切断滇缅公路,日军不断派出飞机轰炸云南怒江的惠通桥和澜沧江的功果桥,均告失败。

日军大本营认为,要切断滇缅公路,必须要得到缅甸人的配合。

1941年2月1日,以铃木敬司为机关长的特务机构“南机关”启动,首先拉拢了仰山将军(仰山素季的父亲)

仰山将军希望借助日本人之手摆脱英国。

1941年12月28日,仰山宣布“缅甸独立义勇军”成立,配合日军作战。

1942年1月4日,日军“冲支队”越过泰国边境进入缅甸。

2月22日,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支援英军。

3月8日,日军占领仰光,英军溃败。

4月17日,孙立人率新编第38师与日本33师团血战三天,解救了英军。

4月29日,日军56师团占领腊戍,企图切断孙立人退路。

5月1日,日军18师团占领缅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

5月5日,日本转攻云南,抵达怒江边上,中国军队炸断惠通桥。

随着雨季临近,史迪威下令盟军总撤退,中国远征军退回中国,孙立人率38师与英军一同撤往印度。

5月底,日军和“缅甸独立义勇军”控制了缅甸全境,滇缅公路中断。

史迪威启动了“驼峰航线”(The Hump):从印度阿萨姆邦飞过喜马拉雅山向昆明空运物资。由于气候恶劣以及日本空军袭击,最初的运输量最多只有每月5000吨左右。

图片

阿萨姆邦修建的支援中国的各个机场,主要劳动力都是印度妇女。

由于“驼峰航线”运量和安全性的问题,史迪威于1942年11月,决定建设中印公路,在印度东北部的阿萨姆邦雷多(也译为列多)动工。

这条公路就叫“史迪威公路”。

 图片

公路起点在雷多,往东南经缅甸的班哨、欣贝延、德乃、勒瓦到达密支那,再分为南北两线。

南线从密支那经八莫、南坎、木姐到云南的畹町,经芒市到龙陵。

北线从密支那经甘拜地到云南的猴桥,经腾冲到龙陵。

在龙陵交汇后,经保山、大理到昆明。

建造中印公路目的是为了使中国的抗战可以坚持下去,从而减轻美军在太平洋战场的压力。

1942年12月,1.5万美军工兵开始修建长达1736公里的中印公路,有超过1100名美军在修路时牺牲。

国军派遣了2个工兵团,云南派出3.5万民工,英国在印度征用近2万民工,总人数为7万左右,缅甸和云南的修路者更是不计其数。

史迪威公路两边还修建了两条输油管道给汽车加油,并输送汽油到昆明。

有了这条公路,在加尔各答港口堆积如山的美军物资就可以通过铁路运到雷多,再从雷多出发到昆明。

图片

这段21道大弯,是许多司机的“鬼门关”,因此,当物资抵达中国境内后,这些卡车也不再返回,直接送给中国,前后共计2.6万辆。

史迪威公路是在通行条件并不完全具备情况下就开始运输的,中英军队还要在缅甸与袭击公路的日军交战。

直到1945年1月初,中印公路才正式通车。

1945年1月27日,从印度和云南分别出发的两支中国远征军,就是在中印公路上会师的。

史迪威制定的计划确保了援华物资(《租借法案》)大动脉没有被日军切断,“驼峰航线”+公路运输+汽油管道,起初每月为4万吨物资,到了1945年7月突破了每月10万吨。

这对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以及对中缅印战区打击日本侵略者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史迪威在中国工作两年多,蒋介石对史迪威的到来一开始是非常欢迎的,但最后不欢而散,两人翻脸的主要原因:

1、关于国民党军队在东南亚军事部署的分歧,事关中缅印战区指挥权问题。

2、美国援华物资的分配权。史迪威要直接分给延安,蒋介石则要求全部物资先交给他,再由他分配给共产党。

史迪威坚持将“比黄金更珍贵”的医疗设备运抵延安,并持续保持对解放区的援助。

3、史迪威反对美国战略情报局(CIA前身)与军统建立“中美合作所”。

4、史迪威无法容忍国民党军队的腐败现象。

1944年10月,罗斯福调回了史迪威。

1946年,史迪威因胃癌在美国去世。

抗战胜利后,由于中国海陆各个通道恢复运转,“史迪威公路”就处于废弃状态。

现在,新“史迪威公路”又将重启。

云南省已经出台了《铁路“十四五”发展规划》:中缅印铁路。起于昆明,向西经楚雄、大理、保山、德宏至猴桥口岸,出境后经缅甸可连通印度雷多,时速140-200公里/小时。

中缅印铁路路线与“史迪威公路”大致相同。

其实,重启“史迪威公路”在1998年就有规划,印度东北各邦非常积极,这对当地民众摆脱贫穷非常有帮助。

但遭到了印度政府的拒绝,它总是疑神疑鬼,宁可东北各邦继续穷下去。

中缅已签署协议,印度态度仍然消极,不想让其东北地区与铁路连接。

如果印度人能够想通的话,我国滇西、缅北、印度东北、以及孟加拉国北部就能够连成一片,南亚大陆桥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就有机会实现。

印度怕的是铁路可以实现快速运兵,而印度东北各邦一直在闹独立,它更怕铁路连接到藏南地区。

实际上,新“史迪威公路”对印度是有好处的,东北各邦为什么一直乱?穷则生乱。为什么穷?因为印度把这里封闭起来,变成死循环。

印度这段就先放一放,让它自己想,看看东北各邦受得受不了“诱惑”。

“史迪威公路”当年从印度雷多向中国昆明出发,今天是从中国昆明向印度雷多出发。

历史就是这么意思,但这背后的原因是中国在日益强大。

当年,史迪威竭尽全力确保中国“生命线”安全,今天,中国的“生命线”还有谁敢来切断?

讽刺的是,今天想要围堵中国的恰恰是美国的反华势力。

图片

我们不忘朋友,但任何敌人

纪念史迪威,就是要告诉美国人:

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

赞(0)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后沙:史迪威将军和新“史迪威公路”|2023-09-03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