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毛主席如何走过人生的低谷和迷茫?|2023-09-10

毛泽东在人生的低谷期,不妥协不放弃,全力完善方法,补齐短板,抓住机会一飞冲天。

一、被拿掉军权,仍全力配合军事指挥

王明上位后,对毛泽东的所有策略,全部严厉批判,他们指责毛泽东为狭隘经验论、富农主义、右倾保守、党包办军队的一切、游击主义等。

接着,临时中央设立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取消红一方面军总司令和总政委、总前委书记,把毛泽东排除在中央苏区红军的领导地位之外。

但是,他没有撂挑子。

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发动宁都起义,带着一万七千人加入红军。起义将领季振同后来说他参加红军,第一就是相信毛主席。

起义部队改编为红五军团,由毛泽东负责指导红五军团的建设工作。

他按照古田会议决议改造红五军团,非常成功,后来在长征中发挥了重大作用。这与蒋介石融合其他军阀的方式,形成鲜明对比。

就这样,毛泽东亲手带起了红一方面军六万多人。

发展队伍有多艰难,后来被博古、李德随意挥霍时,就有多心疼。

这时,毛泽东和临时中央有个根本的冲突,临时中央要求攻打大城市,而毛泽东反对。临时中央便派任弼时、项英等来到中央苏区,贯彻中央路线,不换思想就换人。

此后,毛泽东一次又一次的和错误命令做斗争,但都被批判了。

在临时中央的要求下,苏区中央局想攻打赣州,毛泽东反对无效,有人还说,打下赣州再和毛泽东算帐。

没过几天,毛泽东在主持会议时,又被猛烈抨击,没法干了,便请病假休养。

结果,打赣州时果然失利,没办法了,赶紧叫毛泽东来救火,毛泽东冒着风雨赶回瑞金,起用自己刚改造好的红五军团,救出了打赣州的队伍。

一盘点,赣州没打下来,还伤亡三千多人。

在总结赣州之战的会议上,毛泽东由于救火得力,总算得以跟着红一、红五军团组成的中路军行动。

虽然没有了军中职务,但是都是老部下,说话好使。

于是,毛泽东带领中路军部队攻打漳州,大获全胜。俘虏1674人,缴获2100支枪、6门炮、13万发子弹、4900发炮弹、1部无线电台,2驾飞机。

接着又是两个胜仗,乐安、宜黄战役俘虏5000人,缴获4000多支枪,一周内打下三座县城。

然而,苏区中央局不顾前线局势,命令红一方面军打吉安或抚州,后来再催他们北上威胁南昌,毛泽东又极力反对。

苏区中央局便下定决心,解决问题。在宁都会议上,任弼时、项英等人与毛泽东发生激烈争论,毛泽东又“被”养病去了。

宁都会议后,毛泽东失去了全部的军事指挥权,直到遵义会议后才恢复。

接下来,毛泽东被撂在长汀休养了四个月。

二、继续努力工作,然后又被拿掉政府主席职位

当时中共临时中央负总责的博古,在上海已无法立足,来到了瑞金。

毕竟中央苏区和中央红军是毛泽东发展起来的,博古为了巩固地位,召毛泽东回瑞金主持临时中央政府工作。现在毛泽东还有价值,不是免他职的时候。

毛泽东即使没有了军权,还是全力投入政府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

他着手健全种各工作制度,抓紧督促检查,要求各部门制定工作计划,每月汇报。

他又以很大精力领导中央苏区经济建设,使粮食连续两年丰收,还发展了对外贸易,财政、兵工厂、交通等事业都有一定的发展,这为后来陕北的大生产运动探索了经验。

他又推动政权建设,开展查田运动。

还写了《必须注意经济工作》等一系列文章。

就这样,毛泽东补齐了工作领域的短板。

捋一下他之前的工作经历,办报纸、工人运动、组织工作、宣传工作、农民运动、军事指挥,此时,又加上了政权建设和经济工作,已经集齐了核心岗位工作经验,干的都卓有成效。

现在的他就剩最后的短板:理论水平和沟通能力,突破这一层,就要蜕变成领袖了!

但是,没有轻而易举就能成为领袖的,在这之前,还必须接受更大的考验。

毛泽东在养病期间,和福建省委代理书记罗明交流,讲如何发展游击战,应对国民党的进攻。

毛泽东的意见得到了福建省委的赞同和实施,随后就被博古盯上了。

博古开始大力批判“罗明路线”,又扩大到支持毛泽东的邓小平、毛泽覃、谢维俊、古柏几个县委书记身上,指责他们是“对革命悲观失望的右倾机会主义的逃跑退却路线”,还开除萧劲光党籍军籍并判刑。

毛泽东的亲属都受到株连,贺子珍和她哥哥贺敏学,贺子珍的妹妹、毛泽覃的爱人贺怡,都被撤职批判。

毛泽东担任的人民委员会主席职位,也被张闻天代替。他被免除了工作职务。

这就是博古选择的斗争方式,先扣大帽子,拔出羽翼,搞臭名声,待自己地位巩固后,再免除毛泽东的政府主席职位,相当老练。

这使很多人不敢再接近毛泽东。为了不牵连或少牵连别人,毛泽东也很少再和别人谈话。

后来毛泽东回忆说,“不但一个人也不上门,连一个鬼也不上门;我的任务是吃饭、睡觉和拉屎。”可见形势之艰难。

就这样,毛泽东又被歇了三个月,没有工作机会。

三、被分配到地方调查

毛泽东再一次复出,是因为第五次反围剿形势艰难,博古、李德都去了北部前线指挥作战。

在后方主持中央工作的周恩来,同意毛泽东去南部视察和指导工作。

不怕形势多难,就怕不给机会。

这一去,又赢了。

毛泽东刚到苏区的南大门时,红二十师正好吃了败仗,在开会检讨。

毛泽东便进行作战部署,于是南线局面就稳住了,粤军再也没能前进一步。

而此时,北边的形势一塌糊涂,严重挫败。

当时,毛泽东写了一首诗: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好一个风景这边独好。

但是,毕竟东线和北线已经失守,西线也非常困难,只能撤离中央苏区,进行长征了。

毛泽东心情非常焦急,向中央书记处要求到赣南视察,得到同意。他来到于都,详细调查敌情、地形、河水干枯,并给中央汇报。

后来红军长征便从于都突破。

四、沉淀总结,补齐短板

毛泽东和王明、博古相比,一个不足之处是马列著作背的没有他们熟,不能倒背如流,辩论时便吃了亏。

于是,在被打压的时间里,毛泽东抓紧机会,认真阅读马列主义著作,总结革命经验。

他把有关马恩列斯的书全部找出来,埋头苦读,硬是读了两年书。

后来写的《矛盾论》、《实践论》,就是在这两年读马列著作中形成的。

毛泽东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创造出了自己的哲学理论。

王明、博古背诵原著,然后生搬硬套;毛泽东创造原著,足以与马列比肩,这就是差距。

他还写了三万字的《游击战争》,详细论述游击队的任务、组织,战斗动作要则、袭击驻止和行动的敌人、破坏敌人后方、对付敌人“围剿”和追击,如何做政治工作等。

打仗算是当时的核心工作,毛泽东对核心业务了如指掌。

自己懂还不行,还得让同志们都知道他懂。他把《游击战争》送给主要领导和各部队看,详细介绍自己的方法。

这本书为后来在陕北写《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奠定了基础。

毛泽东成了党内最熟悉革命战略的人,党内唯一的战略家,对红军的各种战术也信手拈来。

五、团结大多数,抓住机会一举翻盘

赞(1)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毛主席如何走过人生的低谷和迷茫?|2023-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