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温伯凌:王稼祥的转身|2023-09-11

1
之前有读者朋友让我聊王稼祥,那今天就来聊聊。因为王稼祥的事比较简单,有些事在以前的文中也说过,这篇文章就不写长了,主要把几个关键事件说明白,捋清一些历史谣言。
王稼祥的青年时期,可以说是莫名其妙的平步青云。
1906年出生的王稼祥,原本和其他人一样努力读书升学,在激荡的时代潮流中参加爱国学生运动,经常上街游行反对北洋政府,顺便读《新青年》洗涤灵魂,轰轰烈烈却平平无奇。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他的命运轨迹应该是参加革命,然后按部就班的升迁,最后在史书中默默无闻。
但1925年出现的意外,打断了王稼祥的命运轨迹。
那年他在上海大学中学部读高三,不仅参加了共青团,还被选为学生代表进入学生会,成为上海大学中学部的明星。于是学部主任侯绍裘和王稼祥单独谈话,问他愿不愿意留学俄国,到莫斯科中山大学接受革命理论教育。
王稼祥非常兴奋,立即表示愿意去:“既要革命,必须先研究革命理论,学习革命方法,我决议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去预备革命。”
刚满20岁的王稼祥,懵懵懂懂的去了俄国。
王稼祥在俄国学习非常刻苦,没几年就装了一肚子革命理论,还写信劝国内的朋友放弃“实业救国”之类的幻想,也到俄国考察学习,感受革命的气息。
这时的王稼祥,在革命理论家的路上一骑绝尘。
但也就在这个时候,莫斯科中山大学爆发“教务派”和“支部派”之争,在开会争辩时,政治观点不明确的王稼祥,和部分同学支持了“支部派”,给“支部派”投了关键的一票。
结果就是“支部派”获胜,这些支持“支部派”的中国学生,形成以王明为首的“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
在当时看来,这个中国留学生团体纯粹是瞎胡闹,随便举举手罢了,但随着1931年的六届四中全会召开,王明在苏联的支持下掌权,这个瞎胡闹的留学生团体,瞬间水涨船高。
因为初登高位的王明需要亲密帮手,而和王明有共事经历和战斗情谊的,只有留学期间认识的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
于是王明派陈昌浩去了鄂豫皖根据地、夏曦去湘鄂西根据地领导贺龙部队、张闻天做了宣传部长、博古做了团书记,前一年还被排挤到香港做记者的王稼祥,直升为红军总政治部主任,到中央苏区工作。
莫名其妙的出国了,莫名其妙的站队了,莫名其妙的升官了,所以我说,青年时期的王稼祥就是莫名其妙的平步青云。
那年的王稼祥才26岁。
这种顺风顺水的事,在和平年代可能是好事,但在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就特别考验个人的素质了。
由于留学的履历,王稼祥在中央苏区的工作,不可避免的受到王明的深度影响。
1931年11月的“赣南会议”,是留苏国际派夺权的前奏,他们说教员是狭隘经验主义、富农路线、右倾机会主义等等,一起举手投票,撤销教员的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职务。
王稼祥就是举手的人之一。
但实事求是的说,那时的王稼祥只是年纪轻、经验少、观点不明确,才跟着国际派举手,他本身不是一个迷信苏联的教条主义者。
1932年10月的“宁都会议”,要彻底剥夺主张“积极防御”的教员的军事指挥权,推行国际派的“积极进攻”政策,几乎所有参会的人都举手反对教员,只有两个人例外——
其中一个是周恩来,他做为会议主持人,希望教员失去军事指挥权之后,留在前线做助理。
另一个就是王稼祥。经过一年多的工作,王稼祥和教员交流多次,已经被教员的才华折服,于是在“宁都会议”上,他说教员的军事思想和战略战术是正确的,要求教员留在前线指挥军队。
不过面对一边倒的局面,他们两人的意见没起到作用。
“宁都会议”结束后,教员准备去福建长汀福音医院修养,王稼祥去给教员送行,还希望教员再争取一下。
教员说:“算了吧,我们是少数,还是服从多数吧。”
注意,教员用的词是“我们”,说明在“宁都会议”前,王稼祥在思想和路线上,就站在教员的一边。
相比其他人经过长征甚至抗战才理解教员,王稼祥走完这个过程只用了一年,足以说明他不是迷信苏联的教条主义者,而是实事求是的革命者。
在个人品行和思想觉悟方面,王稼祥是出类拔萃的。
2
 
汉风网网站提示:
建议老友们升级会员,升级会员后,可以全部阅览。目前系统支持用户名为字母形式、拼音形式、中文用户名现在正在调试中。
如果不会操作升级会员,请加汉风网微信,我们后台给您添加。
请老友们一定点击“立即购买 或 升级vip”按钮进行购买,因服务器反应慢点击购买后大概需要8秒左右,(如果等待8秒没有反应,可以再次点击一下)会跳转到支付页面。购买成功后才可以查看到剩余内容,购买成功后如果遇到服务器没有反应则请等待一会刷新(如果还是看不了,请再次刷新一下),或重新打开本篇文章,因技术原因请老友们尽量在半个小时内阅读完,超过时限会需要重新购买。此费用为支持汉风网服务器带宽以及编辑人员相关费用。谢谢老友您的支持。如果有疑问,请加微信联系我们,我们第一时间解决

赞(0)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温伯凌:王稼祥的转身|2023-09-11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