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唐如松:纠结的英国|2023-09-21

纠结的英国
前不久,苏州大学的高教授接受了英国LBC电视主持人安德鲁的视频连线采访,安德鲁向高教授提出了中英为竞争关系的概念,并问高教授,中国到底是英国的盟友还是威胁?高教授连发四个反问,然后又自问自答来给安德鲁答疑解惑。他说:在汽车领域、在电动车领域,在半导体领域以及在AI智能领域等诸多领域中,英国拿什么和中国竞争。言下之意,如今的英国基本上已经失去了和中国竞争的资格。所以把中英看作是竞争关系,就是一个笑话。这就像一个跳蚤,因为它能够跳出比自己身高高出数倍的高度,然后就去和大象比谁跳得更高。虽然大象并不能跳出比自己身高高出数倍的高度,但他轻轻一抬脚的高度就已经是跳蚤难以企及的了。更何况,大象本身的高度要比跳蚤的跳出的高度高出千百倍了。套用依据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成语,安德鲁这么问,高教授这么回答,就颇有点素描‘螳臂当车’的味道了。
如果说美国人还具有军事霸主,金融霸权和货币霸权以及盟友众多等因素来向中国提出这一问题的话,那么英国其实在这些方面基本上已经是一无所有。就连曾经的盟友众多这个优势也因为脱欧而让自己在欧洲变成孤家寡人。现在的英国只能依附在美国身边,成为美国随手可用的工具之一而已。
而如果英国人把自己变成美国的附属国,那中英之间的确就存在这竞争关系了。甚至比竞争关系还要更近一层,属于博弈关系。但英国人甘心吗?
这些年,汉语教学在英国较为流行,这倒不是英国的孩子对中国的汉语有了普遍的兴趣所致,而是由于中英两国的各类交往日益密切,这使得很多英国人看到了中国发展的真实面貌,也就明白了自己家孩子的未来选择之一就极有可能会是中国。所以,在一些英国的私立学校和较高水平的公立学校里,家长们纷纷要求开设汉语课程,好让自己的孩子在起跑线上领先一步。只不过就大部分没有和中国有着较多接触的其他普通英国民众来说,无论是中国,还是汉语,吸引力倒是并没有那么强烈。不要说曾经是号称日不落帝国的英国,就是在欧美的其他国家,一般民众对于中国的了解都是比较淡漠和陌生的。只有来过中国的人,才知道如今的中国到底是什么一个样子。
但正因为了解中国的英国民众越来越多,所以英国开设的汉语课程也就越来越多。几年前,甚至有过中国老师前往英国教授数学的事例。九九乘法口诀表一度让英国的孩子以及英国的本土老师目瞪口呆。只不过,相对于更加基础,更为重要的汉语教学,中国式数学教学方法远没有汉语课程在英国更为流行。
从这里我们了解到,一部分英国的精英阶层的确认识到加强和中国的交往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他们要求自己的孩子学会汉语。但同时,这些精英阶层也担心由于汉语教学的大规模进入会让英国失去对中国的自主立场。因为中国在包括孔子学院这样的海外文化传播活动是有补贴的。所以,英国一些学校的中文老师都是由中国大陆老师担当的。这让多疑的英国人觉得这是在对他们文化的一种浸染,更会对英国未来花朵们产生一种意识形态上的‘带偏’。所以,他们在这件事上就很纠结。
纠结的结果就是现在很多英国的高层精英们希望用来自台湾的老师取代大陆的老师。这样既可以让自己的孩子学会汉语,也不至于让中国大陆的意识形态影响到自己的孩子。一开始我看到这个消息还觉得有些诧异。现在不是有很多香港润人在英国的生活难以为继吗?为什么不用他们呢?一举两得,既解决了英国人对汉语老师的需求,也解决了港润们在英国的生存危机。不过随后我就想明白了,很多港润们只会英语和粤语,他们一直以来就非常排斥普通话,而普通话说得结结巴巴的港润自然过不了应聘汉语老师考试这一关。再者说反对普通话流行是它们润到英国的原因之一,如果接了这个活儿,那岂不是对自己的打脸?当然,如果能够找到一份收入不错的工作,打脸或者也就无所谓了。所以,相对来说,虽然普通话说的嗲声嗲气,台湾人还是比这些港润们更加具备教学汉语的资格。
这就是英国人的纠结之处,既然他们已经认识到中国的未来是光明的,是自家孩子未来的谋生方向之一,那么让还没有融入大陆的台湾省人来教授汉语,是不是只能得其皮毛而忽略其筋骨呢?要知道,如果学习一个国家语言的目的是为了在将来更好地和这个国家进行交往而不是单作为一门研究性的外文。那么接受来自这个国家最核心环境里的人所传授的知识无疑是最为便捷和高效的。而仅仅只是掌握了这个国家的语言却没有受到这个国家环境的熏陶以及核心文化的引导。那么学习也就变得事倍功半,甚至方向走偏了。
作为以文化入侵它国的大国,英国人自然是明白这个道理的。只是因为对于中国大陆的忌惮以及要给美国人一个交代,它们只能做出这样的选择,也就是学习汉语是必要的,但接受中国大陆的老师是需要谨慎的。这种纠结体现在政治态度上,那就是英国人明明知道和中国的合作是必要的,也是有益的,但却一定要保持自己的‘尊严’,保持和美国的同步,从而和中国保持一定的距离并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来掩饰自己的自卑与惶惑。
这就像英国外交大臣克莱弗利前不久的访华行程,一方面他们需要捞取作为服贸会主宾国能够享受的利益,另一方面却又在其访华行程结束之际对中国大放厥词。这种到人家做客受到主人家好吃好喝招待后,却在临走时在人家大门口拉了一团粑粑的人,在我们身边也是有的,而这种人属于什么人,大家自然也都是心中了然的。
英国人现在是真的纠结啊。按照它们曾经作为世界第一强国的经验来看,它们已经明白中国是世界的未来。但因为人种问题,因为文化原因,他们却无法像当年接受美国取代它的时候那样坦然接受,而是心中明白嘴上不服手上更不闲着地跟在美国身后狂吠,这一方面自然是因为还有美国存在的原因,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其自身正处于纠结的状态。
最后套用高教授那句话的意思:“就你也要和中国谈竞争,也配?我呸!”
赞(0)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唐如松:纠结的英国|2023-09-21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