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戎评:中国宣布惊人“突破”,战略博弈再胜一子,这群人却直接开骂|2023-10-06

这确实是足以让人“唏嘘感慨”的一幕!
9月27日,由哈尔滨电机厂与中国第一重机联合研制、制造的世界单机容量最大的冲击式水电机组转轮轮毂锻件、水斗锻件全序制造取得了重大突破。
而这,标志着我国西藏水电开发工程突破最后的技术瓶颈,从此以后一座座悬亘“世界水塔”的西藏水电将为中国发展助力源源不绝的动力源!
图片
按理说,在国庆来临之际,作为我国又一项突破西方技术壁垒并实现反超,重新改写制定了“行业标准”,甚至还带有了一些地缘战略先手布局的重大科研制造成果,但凡是任何一个稍微正常一点的中国人都应该为此自豪欢呼的。
但是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是,就是面对这样足以让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舆论都为止自豪的重大突破,国内的一些舆论画风却是这样的…
图片图片
….
戎评不知道大家看到这些“恶评”究竟是个什么感受。
反正作为一个从“卡脖子时代”走过来的人,如今面对越来越多曾经梦寐以求的“世界第一”却遭到冷嘲热讽,甚至是开始直呼“量体裁衣,够用就行”时,内心确实可以说是对其感到可悲既好笑!
为啥这么说?
咱们且不论随着此项关键技术的突破,自此以后一座座悬亘“世界水塔”的高原水电站可以为下游国家的防洪减灾作出卓越的国际贡献!
单就说“电”。
站在国家发展的角度来讲,特别是我国最近两年已经连续出现“电荒”的大背景下,难道真的如某些东西所说的那样是“有个P用”?
这不由的让戎评想到了一些往事。
1949年在“建国大业”的筹备中,就在所有人都不约而同的将新中国未来一段时期内的发展重点放在“钱”、“粮”、“国防”这三点上的时候,在北京的政协议事中,毛主席却出乎意料的增加了“工业化”的设想。
有的,只是不理解!
红色资本家王光英说:“工业化”固然重要,但国家百废待兴,还是不要大兴土木。
文化名人梁漱溟说:农民生活太苦,应该多关注农业,休养生息…
图片
确实,按照梁漱溟等人的反对意见来施行的话,至多5年,分到了土地的中国农民就能手中存粮,过上顿顿饱饭,周周有肉的日子。
但是,虎视眈眈的敌人们,会给我们5年的和平发展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1950年6月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宣布军事介入朝鲜战争,同时,美军第七舰队正式开赴台湾海峡,阻碍中国统一大业!
国防压力下,中国旨在工业化尝试的“一五计划”,被迫搁置!但是,就在形势所迫下,毛主席等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却并没有停滞建设。
在确定了以“电”为突破口的思路之后,中国开始了一场独立于抗美援朝战争以外,有关于“电”的大会战!
图片
虽然,站在今人的角度看,1949年中国总计不过43.08亿千瓦.时,平摊下来还不够全国每户家庭一个5W小灯泡消耗的发电量,可以说是十分“可怜”了!
但是,在1949年的中国,在那个国家工业总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不到17%,在那个中国高达90%的人口甚至不知“电”为何物的时代里,43.08亿千瓦.时的发电量,似乎也算勉强够用…
因此,站在初创的中国需求来看,咱们可以说粮食急迫、药品急迫、枪支急迫、但是无论从何种角度来看,“电”,都算不上多么急迫。
不过纵有不解,在毛主席等中央领导的亲自过问下,中国只得将满足战场需求后已经为数不多的人员资源,向“电”倾斜。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自1950年开始,中国的发电总量,开始了年均20%的超高陡增,截止到1953年国家“一五计划”正式实施前夕,中国的发电总量相较于1949年时,扩大了整整48.95亿千瓦.时,增幅达到了113.9%!
图片
当年的中国在抗美援朝战争之余,之所以勒紧裤腰带的大搞“电力”,到底为了啥?
或许一五计划期间,苏联援华总顾问阿尔希波夫回忆录中的一段话,值得我们深思:
这个国家(中国)的工业基础的薄弱程度是令人震惊的,但是值得庆幸的是他们自1950年开始在电力设施上的巨额投入,得以使得1953年开始的156项重点工程的具体实施,不至于那么的“窘迫”。
当然,1953年只是一个开始。
1956年,第一台国产6000千瓦火电机组,在历经三年的逆向仿制技术攻关下被成功制造,自此,中国终于得以制造属于本国的火电设备
对此,苏联专家组表示了极大的不解:
6000千瓦的火电机组,只要中国需要,苏联完全可以无限供给,社会主义阵营应该分工,中国生产粮食和蔬菜,苏联生产机械工业品。
但是,中国依旧执拗的选择了“自产”,而代价就是,为了逆向仿制6000千瓦火电机组,我们耗费了相当于17座进口机组的建造成本,参与攻关技术人员更是达到了两百余人!
“不计成本”,这就是建国之初在电力发展上,谈判桌上一向扣扣索索的中国,给苏联援华专家的最深切印象。
1954年铺设松动李输电线,苏联专家建议的110千伏电压就可满足辽南地区供电需求,中国方面却坚持铺设220千伏的高压输电线!
1957年的电力联网工程中,苏联专家建议东北、京津唐、晋中、南锡常等围绕省会城市而形成的单个电网圈,中国方面却坚持以统一标准,制定了包含东北三省、中原地区、陕甘川滇在内的全国电力联网计划!
……
图片
中国为何这么做?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耕地不用牛,点灯不用油”,1956年9月,当党的八大宣告中国正式迈入社会主义门槛,当五亿新中国的人民欢腾共庆的时候,连续发表了四场演讲的毛主席,在这句饱含当年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口头禅后面,特意的加上了一句话:
我国人民应该有一个远大的规划。
没错,远大的规划:电灯电话要用电,农业机械,要用电,千万台车床、千万家工厂,当年还只是存在于梦想中的世界最大工业制造国,同样需要电!
但是,电不会凭空产生,电网不是一天架设、我们辽阔的幅员决定了,再微小的数字乘以亿万都将是天文数字,再天文的数字除以亿万都将微不足道,作为现代工业基础,关乎国计民生的电力同样如此:
1949年的43.08亿千瓦.时电量,绝不是我们这样一个拥有“共产主义”理想的大国应该满足的!
我们应该看到的是,1949年堪堪足够的电力,其实不过只有美国同时期的六十九分之一,我们应该看到的是,1949年堪堪足够的电力,平摊下来还不够全国每户家庭一个5W小灯泡消耗的发电量!
因此,为了更加美好的明天,当新中国建立时,我们耗费了3年,在半岛打出了国威军威民族地位,但是在另一场“会战”中,我们却举全国之力耗费了30年,一直到70年代末,才堪堪在除西北电网以外的中国电网,形成以220千伏主网架为干线的国家电网!
那么问题来了,站在更为长远的国家发展角度来讲,我国此次世界单机容量最大的冲击式水电机组转轮轮毂锻件、水斗锻件全序制造的重大技术突破,难道真的如某些东西所说的那样是“有个P用”?
所以在目前电力大致够用的情况下,我们与其天天砸钱搞这搞那,还不如学习美国,“缝缝补补照样用”?
图片
两个字:
P话!
事实上,早在1992年邓小平的南巡讲话中,这位被誉为“改开总设计师”的老人就曾说过的这样一段话:
“如果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的地位。
显然,在邓小平眼中,中国前30年的国防成就与改开的经济成就是相互关联,不可割裂的。
对于这种关联,当下比较通俗的认知可以被概括为:前30年解决了“挨打”问题,后30年解决了吃饭问题….
但是,事实真的只是如此简单吗?
还是以“电力”举例:1978年改开前夕,中国的年发电总量已经达到了2819.5亿千瓦.时,与建国时期想比,中国的发电总量在29年间翻了65.45倍!与同时期的美国发电总量差距,从六十九分之一,缩小到了不足十分之一!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也是在这一年,中国GDP虽然相较于建国初期早已不可同日而语,但是与美国23565.71亿美元的GDP相比,却不过只占到了6.35%的1495.41亿美元。
这种电力与GDP占比间,高达4%的差距表明了什么?更高弹性的发展空间。
图片
这是毛泽东时代这个“穷家”,留给改革开放时代我们得以从容走向世界的“富路”,正是因为这个超越时代,起于30年前的规划,才使得中国得以顺利承接80年代的世界第三次轻工产业转移,从而保障了改革开放的“一炮而红”!
但是,一脉相承的治国理念并没有因为“够用”就选择停滞。
1980年,当改开议案被加紧完善之际,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却在百忙之中,亲自从重庆乘船视察了三峡坝址、葛州坝工地和荆江大堤,听取了三峡工程的汇报。
当年,这个自1953年便在毛主席的倡议下开始调研、勘探,进行技术论证的“世纪工程”,已经达到了“成熟”…
但是,正如建国之初“文化名流”对工业化的不理解,改开之初的各级政府工作人员,同样对邓小平的出巡,以及醒目批示的一个“电”字,满腹不解:
改开初期万事压身,莫名其妙的去关心“电”的问题做什么…
对此,邓小平的回答尤为风趣:
经济建设就像养马,这个“电”就是草,我们不能又要马儿跑,又不给马儿吃草,并且我们还要考虑未来,不要等到缺草的时候才记起打草。
图片
事实证明,邓小平是正确的,至于原因,隔壁的印度为我们竖起了最好的“反面教材”。
2017年,美国能源署报告显示:
印度输变电损耗约为30%,远远超过了世界9%的平均数值,电力短缺每年给印度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损失相当于该国当年GDP的7%左右,电力短板正在成为阻碍印度海外招商的最大障碍!
7%什么概念?
2017年,印度GDP相较于头一年的增长值不过7.2%,换一句话讲,印度每年仅仅因为“电”的一项损失,几乎就可以与经济增速持平!
显然,如今印度的“困境”在中印两国同处建国之初的七十几年前,是不可想象的:
1949年,印度发电总量达49亿千瓦.时,是同期中国发电总量的1.14倍!
但是,与中国“先发电,再发展”的思路有所不同,印度即使在“计划经济”时代,依旧忠实的遵循了市场经济规律。
图片
德里的用电出现了5000万千瓦.时的用电缺漏,就赶忙建造一座8000万千瓦的火电站
孟买港口的输电线路三分之二短老化了,就拉闸一周更换新线
….
零敲碎打、修修补补、看似节约了资源,减少了无谓投入,但是聚沙成塔,水滴石穿!
同样是70年的电网建设,印度耗费了海量资金、拖延了国家经济、严重干扰了正常生产生活,甚至已经牺牲了未来发展空间的所谓“电网”,却实则是一堆杂乱无章,毫无规划,没人说得清的垃圾。
图片
但是,“垃圾”也是有价值的。
面对这堆“垃圾”,没有哪个印度人敢于站出来推倒重建,他们能做的,不过是遵循前人的“惯例”,继续修修补补,维持着这堆“垃圾”的卡顿运行!
不过,就在印度电网敲敲打打的“打补丁”时,中国却在一开始就为之确定的“大规划”下,不断完善着一盘距今已经70年的“大格局”。
世界十大超级水电站、十万座超大型发电装置、超越世界其他国家总和的现代化电网规模、超越人类电网历史建造总和的输电里程….
从1990年开始的国家农网现代化改造工程,在短短10余年间所废弃推倒的老旧电网就已经相当于印度的全部电网里程!
2022年,中国用电总量达到了86372亿千瓦.时,是印度的7倍,排名世界第一!
因此,中国近40年来的经济奇迹,中国近70年来的发展奇迹,真的只是历史的偶然吗?
这世界哪里来的这么多偶然,无数个偶然之下所蕴藏的,只能是“必然”!
以百年为策划周期的国家格局、以千年为行事担当的历史使命、超高的魄力、铁腕的执行力,这是中国发展的秘诀,同样也是其他国家明知而不可学的“大道阳谋”!
当然,戎评相信对于这些超越时代的规划或者说所谓的“狠砸钱”,很多人是不理解的,他们艳羡北欧国家的幸福指数,觉得只要自己过好了一切OK!
图片
但是,在这里戎评需要特别指出是,70年来中国之所以得以不断进步,我们之所以得以从东亚病夫重归东方巨龙,离不开一代又一代的“先辈”们接力一般的牺牲奉献!
诚如戎评在之前的国庆推文中引述的那句话一样: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我们有孩子,孩子还会有孩子,一直到中国重回世界之巅,一直到我们洗刷干净曾经无数次将我们踏在脚下的耻辱,到那时,我们将挺立胸膛,面朝亿万先祖大声祭告。
但是,荣光不是一日铸成,这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积累与牺牲!
图片
如果说,祖国是一台已经奔驰了5000年的巨舰的话,那么我们,包含戎评在内的你我众人,都不过是这艘巨舰上的一个个螺丝钉而已:
虽然平凡,但正是这亿万平凡到令人几乎无视的螺丝钉,才成就了中华5000年的历史奇迹!
谁都有领袖梦,谁都有英雄梦,但是我们必须承认,“凡人”才是我们大多数人的最终归宿。
我们能做的是什么?
曾经,当中央号召“两弹一星”时,那年的中国人即使温饱难济,但依旧咬牙坚持着搞出了“争气弹”,直到今天,这还是我们敢于向世界说“不”的底气!
曾经,当中央提出“九年义务教育”时,那年的中国人即使心中不解,也遵照政策将自己眼中的“劳动力”送进了课堂,这为今日中国的发展积蓄了人才,我们由此得以维持至今40年的高速奇迹!
今天,历史的车轮正滚滚向前,或许心有不解、或许矛盾抵触、但是我们必须明白,中国的发展,从来都是超越本时代格局的!
我们能做的,只能是在以百年为策划周期的国家格局、以千年为行事担当的历史使命之中,尽到“螺丝钉”的使命,以一己之力,汇聚亿万之力,继续推动中华巨舰扬帆远航!
图片
须知,任何一个大国的崛起,伴随的必然是一代人至三代人的持续牺牲和奋斗,很荣幸,我们注定了是属于民族复兴路上牺牲的那一代人…
进,则子孙以为荣光,千年铭记
退,则必将为后人谩骂不齿,无颜面见先祖!
何去何从,诸君自思量。
赞(0)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戎评:中国宣布惊人“突破”,战略博弈再胜一子,这群人却直接开骂|2023-10-06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