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哈马斯突然袭击了加沙以东的以色列占领区,杀死了好几百人,其中主要是以色列军人。巴以局势骤然紧张。国内舆论也是迅速分化成了两派,一派支持哈马斯,一派支持以色列。而且大家也很明显的发现,这种分化跟俄乌战争上的舆论分化存在某种密切的关系,支持哈马斯的人,大概率同时支持俄罗斯,支持以色列的一派呢,往往也有较大概率支持乌克兰。当然,还有一派,像胡锡进这种,在俄乌战争上和稀泥的,在巴以冲突上也继续和稀泥。可见巴以冲突和俄乌战争确实存在某些道义或者利益上的关联。挺乌克兰同时又挺以色列的人,他们一边认为在俄乌战争上他们在非常正义的反侵略,一边又认为在巴以问题上虽然以色列侵略了巴勒斯坦的领土的,但是巴勒斯坦前几十年打了五次中东战争都打败了,所以就不应该反侵略,应该认命。这个逻辑明显是自相矛盾的。
我在俄乌战争爆发之初,写过一篇文章,叫《中国崛起的三个维度与人类未来:从俄乌战争中的“印度网红”现象说起》。这篇文章里讲了,当前国际斗争的主要方面,是以中国为代表的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新秩序,与以美国为代表的维护后殖民时代的霸权主义新殖民体系,这两大人类发展路线之间的斗争。中国是联合国五常里边,唯一一个在近代没有殖民侵略历史的的国家。
——民族国家拥有领土主权,以及国家与国家之间应该是平等的国际交往主体,这些基础的国际政治原则是从近代才开始形成的。中国近代史是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算的,这个时候中国才开始近代化,融入近代国际秩序。在此之前,中国古代社会的国家概念,带有“文明等级制”色彩,天朝处于文明的最顶端,然后根据其他国家服从“王化”的程度——也就是接受中华文明的程度——来区分为不同等级,有封国属国、也有蛮夷之国,由此来建立“天下——国家”的国际关系体系。这套体系在进入近代以后就瓦解了。中国也融入了新的由西方近代民族国家开创的这套国际体系。不同国家融入这个体系的时间不同,它们进入近代的具体时间点也有差异。中国公认的就是从1840年开始。
从这个时候开始,一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都是被西方列强殖民侵略的国家。新中国的成立,就是中国人民通过革命斗争、逐步推翻帝国主义的殖民侵略以及他们在中国代理人,获得完全独立的过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本身,就是殖民地人民反侵略斗争最重要的胜利成果。苏联不算,因为俄罗斯帝国是殖民侵略国,苏联只能算是社会主义的代表,它代表不了殖民地国家,它自己后来也走上了社会帝国主义的道路。
一直到今天,中国还因为殖民列强侵略的历史遗留问题,而没有完成完全的国家统一。中国人民对遭受殖民侵略的国家和民族所遭受的苦难,具有感同身受的同情;对他们反抗殖民侵略的斗争,从道义上一直持强烈支持的态度。这也是中国政府一贯的国际政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