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以色列和哈马斯的互袭还在你来我往,在加沙浸信会医院被炸后,当地时间22日,以色列再次轰炸了加沙地带的三座医院,还袭击了加沙北部的两处难民营,哈马斯也不甘示弱,截止目前,共向以色列发射了7400多枚火箭弹。
但重点是,以色列的地面行动却迟迟没有展开,虽然内塔尼亚胡和加兰特在以军阵地不断打气,称很快就会发布进攻命令,但从10月7日到今天,15天过去了,以色列宣称的“24到48小时内冲进加沙城”还没有任何动静。
以色列在等,等的是巴勒斯坦平民的转移和哈马斯对人质问题的解决。相对于冲突伊始的强硬,以色列明显听了美国的劝告,那就是恪守“政治原则”,在对加沙地带发动攻击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障平民的安全,这对华盛顿和布鲁塞尔而言至关重要,因为这场冲突对以色列而言是一场热战,但对美欧而言,是一场“政治战”。
比如在伦敦,约10万人走上街头游行,要求以色列停止对加沙地区的空袭,在英国的伯明翰、贝尔法斯特同样出现了类似场景,并且这种声援巴勒斯坦的浪潮已经蔓延到了许多西方国家,在欧盟内部,多达800名官员致信冯德莱恩,批评其对以色列“不受控制”的支持。
美国务院内部也对拜登的以色列政策不满,布林肯坦言,巴以冲突给美国外交官带来了“情感伤害”。在这种局势下,以色列若一意孤行,将给美欧决策当局带来巨大压力,这是特拉维夫推迟了地面行动计划的直接原因。
美国已亮明对本轮巴以冲突的立场:支持以方的“自卫行动”,扩大以色列的军事优势,并以武力手段威慑其他国家或势力对巴以冲突的干预。与之相呼应的是,10月19日,美军驱逐舰“卡尼号”拦截了也门胡塞武装发射的4枚巡航导弹和19架无人机,据说交战过程长达9个小时。
但美方的意图并不简单,对可能影响当前美国霸权地位的三种因素:俄乌冲突,巴以冲突和中美竞争,拜登政府已做好了“三线作战”的准备,在拜登提出的1060亿美元特别预算案中,143亿美元用于对以色列的军事支持,614亿美元用于乌克兰,91.5亿美元用于巴以冲突的“人道援助”,另有40亿美元用于“对抗中国的影响力”,这其中的20亿美元是对“台湾安全”的追加资金。
肯尼迪、约翰逊政府时期提出的“两场半战争”理论,到如今一语成谶,不同的是美国已不是原来的美国。
面对以色列对加沙的行动,伊朗若袖手旁观,将影响其在伊斯兰世界的领导地位,若出兵参与,用伊朗官员的话说,伊朗很难战胜“有美国支持的以色列”,可能会损失惨重,这将引发统治危机。很明显,伊朗需要强有力的外援,能承担这个角色的是只有中俄等大国。
对此,中国已经用另外一种方式付诸了行动。10月21日,巴勒斯坦问题峰会在埃及开幕,中国、俄罗斯、阿盟、联合国和欧盟等21个国家或组织参加会议,只有美国和以色列未参与其中,这场会议的目标是推动停火止战,以和平方式解决冲突,中国政府中东特使再度强调了“两国方案”,要求尊重巴勒斯坦的民族权利,反对和谴责任何伤害平民的行为。
针对巴以问题,中美在中东展开了斗法,不同的是,中国的目标不是防止冲突扩大,而是从根本上制止巴以冲突,尤其是对巴勒斯坦平民的伤害,并实现中东地区的持久和平,从方式上来讲,中方是以和会、谈判、斡旋等方式进行,美方则简单粗暴得多,航母编队、军舰开赴地中海,对阿拉伯国家武力威慑。
诡异的平静后,或许是腥风血雨,若以色列执意扩大战争规模,在加沙引发人道主义危机,不仅伊朗会进退两难,中国同样如此,但后者不会袖手旁观,将诉诸联合国或安理会,以合理合法的渠道进场,届时中美的博弈或将升级,而俄罗斯或者说乌克兰战场等的,就是这个信号。
然而从中美双方关于“管控冲突”的目标考虑,这还不足以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除非战火真正烧到东亚,触动了东方大国的根本利益,但换个角度来说,这何尝不是一个机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