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前任首相、现任外交大臣卡梅伦就职之后的首次出国访问献给了乌克兰的泽连斯基。
卡梅伦是我们的老朋友,记得2013年曾经写过一个他的系列,叫做《卡梅伦的机票》。是说卡梅伦当选英国首相后,首先就对中国做出不友好的动作,然后在他就任首相的前两年,一直没有机会出访中国。这个和当年德国总理默克尔就职之初的做派和待遇是一样的。只不过,默克尔是在2005年就任总理的,那时候的中国正在积极筹办奥运会,那时候的中国经济体量也不够大,国际影响力也不够强,所以在对默克尔略施薄惩后,中德的高层交往就得到了恢复,而默克尔也在与中国深入交往后发现自己以前的傲慢是完全错了,从此之后,默克尔也就成为了中国的小迷妹,这一迷就迷了十六年,直到她辞去总理职务之前,依然在尽力争取欧盟和中国的关系保持良好。更是对欧洲议会破坏中欧关系的行为大加鞭挞。只是默克尔的胳膊显然拧不过美国人的大腿,最终中欧关系还是没有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而卡梅伦是2010年就任英国首相的。这时候的中国实力已经初现,但是很显然还是不足以让英国的首相感到惊讶和敬佩。所以,他上任之初就傲慢地对中国做出了一件不礼貌的事情。结果可想而知,五年前中国没有惯着默克尔,五年后自然更加不可能惯着卡梅伦。于是,中英的高层交往基本上在卡梅伦任职的前两年里陷入停顿。其间卡梅伦屡次放话暗示自己想要访问中国,但是中国方面却总是王顾左右而言他。直到2013年年底,卡梅伦才终于拿到了前往中国的机票。这次行程,和前一段时间来华访问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州长纽森一样,是非常细致广泛的。卡梅伦分别访问了中国的北京,上海、杭州以及成都。从现在的视野来看,当时的北京和上海属于一线城市,城市建设已经相当不错。我记得我2007年去上海之后回到合肥,一下火车,感觉一下子就到了欠发达地区,可见上海城市建设面貌的超前。而彼时的杭州和成都虽然并不具备经济水平上的优异,但它们两个在今天却都已经成为新一线城市的名片城市。所以,安排卡梅伦访问成都、杭州这样的城市自然也是有意为之。但我一直认为,卡梅伦在成都一定看到了什么让他觉得中国足够强大的东西。所以,在他执政的后几年里,中英关系实际上发展得非常不错。对了,德国总理默克尔也到过成都,似乎也在成都看到了一些东西。
至于是什么东西我们不好说,因为成都有2011年试飞成功的歼-20,还有新消息不断更新的人造太阳,更有大国重器的核研究所。这些都是我们普通老百姓能够知道的信息,至于其它,那就不是我们能够妄自揣测的了。但是卡梅伦在成都吃完火锅回国后,却真的和中国搞起了核电合作。经过两年多的可行性研讨,2016年中英法三国签署了一项核电站合作建设协议,要为英国建设三座核电站,其中以欣克利角C这一项目最为庞大,总投资近一千八百亿人民币。先不要说钱多钱少,英国人请我们帮它建设核电站这件事就足以让我们自豪了。从一百多年前在工业上的高山仰止到如今我们去给英国人打造工业明珠。如果有那个时代的智者活到今天,估计涕泪纵横也是无法释放其激动情绪的。
当然,这个核电站项目目前已经处于终止合作状态,原因就是起缘于中美关系的不可调和,在卡梅伦就任首相期间,中美关系尚且温和,虽然奥巴马已经提出了重返亚太,但奥巴马的重返亚太和特朗普的美国至上是完全不一样的。当时的美国政府还没有意识到中国会在某天真的能够超越美国。当时的奥巴马只是担心某一天中国会追赶得离美国太近。所以我们看到,在2016年的杭州G20峰会上,中美表现出来的合作意愿还是非常强烈的。而作为美国的最佳跟班,英国人自然是和美国亦步亦趋的。中美关系只要不撕破脸,中英合作就可以长足发展。
卡梅伦为什么在2010年做了恶心中国的事情后,会非常后悔?并且屡次三番暗示明示要求访问中国?真正的原因从当时的德国和法国身上就看出来,和中国发展是有利可图的,而且是巨利。否则默克尔真的爱中国?奥朗德又真的和亲华派?都不是,欧洲的技术需要在中国的市场里得到最大的利益回报,且这个回报只是一个窗口期,一旦错失这个窗口期,就再也无法用自己的技术获得中国市场的回报了。大家耳熟能详的盾构机就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例子,在中国的盾构技术没有成型之前,欧洲人可以躺着赚钱,而一旦等到中国的盾构技术成型,欧洲人别说躺赚,就是保住这项技术的能力都没有了。因为越是成本高,技术复杂的产品,越是需要庞大的市场或高额的利润来保证其存在。而这两条,欧洲自身都不具备,但中国自身具备了这两个条件。因为有了庞大的市场需求,所以高额的利润也就不是必须条件。而没有了高额的利润,欧洲自身的市场又养不活这些产品的生产线。别说用自身市场来养活这些产品线,如果欧洲市场一旦放开中国产品的准入门槛,欧洲的这些产品线恐怕都无法在竞争中存活下来。默克尔深知其中利害,所以她选择了合作。
英国其实也是如此,况且英国二战后更多的是偏向于发展金融而不是工业科技。所以能够和中国合作的地方其实并不多。而本来在工业合作上就不如德国的英国,如果不做出和中国更加深度的合作,那么凭什么中国会选择英国来合作?当然,英国自身的殖民底蕴以及依附于美国获得的话语权,也是中国愿意尊重英国的主要原因。在中美关系尚可的背景下,英国愿意和中国深度合作也就没有什么意外的了。
但随着特朗普的上台,中美关系进入到了激烈博弈阶段,甚至到了对垒阶段。而英国自然也会跟着美国采取对华不友好政策。当然,这时候的卡梅伦已经因为英国脱欧而辞职了。但即便卡梅伦仍然在任上,也还是改变不了中英关系的紧缩局面的。除非他能改变中美关系的博弈状态。但很显然,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人能够改变这一趋势。就连它们的耶和华,我们的玉皇大帝来了,依然不能。
上面虽然说的是卡梅伦,但实际上是在分析英国的站位本质是什么。但英国人显然也是有自己利益偏向的。在不违反美国利益的情况下,英国人对于乌克兰和以色列的态度显然也是有先有后有厚有薄的。
英国最关心的其实是欧洲。和美国一样,欧洲既是美国的根,也是英国的根,英国虽然脱欧,但根本上还是离不开欧洲,失去了欧洲大陆的依托,英国就只能是一个偏荒小岛。英国脱欧也不是真要和欧洲断绝关系,而是想要以一种更有利的位置来应对欧洲、甚至控制欧洲。如果欧洲真的被俄罗斯制伏,那对于英国将是绝对的不利。所以,在俄乌战争爆发的这一年多时间里,我们看到英国人蹦跶得最欢。因为这对于英国来说是一个绝好的机会。只要能够削弱德国和法国对欧洲的影响力,英国就能够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来影响欧盟的决策。这样英国就有可能成为欧洲的圈外小帝,美国自然是欧洲的圈外上帝。但如果俄乌战争中俄罗斯取得辉煌战果,那么欧洲也可能会出于绥靖而向俄罗斯媾和。这也是英国绝对不愿意看到的。
但是中东的巴以战争打响。美国无法兼顾,只能把尽量多的战争资源输送给以色列。这时候英国人其实有点急了。因为泽连斯基说,乌克兰最需要的155榴弹炮的炮弹基本上都被送往了以色列,而没有了炮弹的乌克兰就只能撤退。就连战场上最基本的弹药都已经无法保证,乌克兰这场仗能不能打下去就真的成了问题。
所以,卡梅伦上任之初第一个访问的国家就选择了乌克兰。这就是因为英国在外交上的偏向是乌克兰,而美国显然只能选择以色列。所以我们也就明白了,为什么受到英国控制的加勒比国家伯利兹会宣布与以色列断交。因为巴以战争再这么打下去的话,是不符合英国利益的。当然,内塔尼亚胡针对英国人玩的这点小把戏是不屑一顾的。只要美国还在支持以色列,英国这样的跟班小弟又能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呢?
而卡梅伦出访基辅,除了能够给泽连斯基一点言语上的安慰以及塞几个小钱外,对于泽连斯基的困境也是爱莫能助。因为英国人能够援助给乌克兰的武器估计都已经送得差不多了,而英国人对于欧洲各国的影响力又力不从心,无法像美国要求欧洲那样让这些欧洲国家拿出自己的库存。
所以我的判断是,卡梅伦此去极有可能是去劝和的。最起码是在为未来必然会到来的俄乌和谈创造英国介入的基础。要知道,卡梅伦毕竟曾是一国首相,其在位期间也和普京有过诸多交往,也和当时的美国副总统拜登过从甚密,更是和中国政府有过不错的合作经历,甚至还吃过成都的火锅。
有了这些条件的加持,卡梅伦或者就是英国政府推出的最佳和谈主持人。不信我们走着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