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轮巴以冲突背景下
再谈为什么俄罗斯最应该在中东方向“有所行动”
【据媒体报道】11月17日,美国商务部长吉娜·雷蒙多于当地时间16日与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就两国商业关系问题举行了会谈。随后,美国商务部在一份声明中说:“会谈期间,双方讨论了两国商务部商贸工作组取得的进展,并计划在2024年初举行商贸工作组(副部级)对话首次会议。”
●尽管俄罗斯预感到危险,但俄罗斯的“言”,尤其是“行”,仍足以打掉西方邪恶势力“战略冒险、孤注一掷”之强烈动机
【时事视点】就本次中美元首旧金山会晤,有关美国“让步”的消息很多,比如,美国宣布解除对中国公安部鉴定中心的制裁。
从“信号强度”上看,诸如此类“让步”不可谓不明显,但却不是中国最关心的,在东方时事解读看来,中国更关心的还是“实打实”的、基于非传统安全层面的“让步”,比如,中美经贸问题。与此相比,至少在实质性信号传出前,其他的都仍然“飘在空中”。包括美国最为关切的中美军事热线恢复“物理接通”。
东方时事解读的观察与评估中,本次中国国家最高领导人欣然前往美国“赴约”,有些类似2015年7月,如果俄罗斯在此之前不能配合国际社会打断对国际社会危害极大的“西方微调后中东战略”,中国很可能作出相应战略调整的一幕,在那之后也就有了大家非常熟悉的“七月流火,八月未央”。也就是说,在俄乌战争仍在持续,巴以问题不断发酵,美国“入坑”很难爬出的背景下,西方邪恶势力在乌克兰方向瞄着俄罗斯“战略冒险、孤注一掷”的可能性在不断增加。
无论从11月16日,俄罗斯安全会议秘书帕特鲁舍夫所说的“基辅使用生物武器进行破坏活动的可能性正在增加”,还是从11月18日,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所说的“普京总统曾表示,因对俄制裁不起作用,西方可能会采取破坏行动。这不是随便说的,总统掌握一定的情报。”来观察,俄罗斯似乎真的预感到了危险,但在我们看来,这是不够的。或者说,不足以打掉西方邪恶势力瞄着俄罗斯“战略冒险、孤注一掷”之强烈动机。
为了更好展开下面的讨论,我们来看一组新闻报道:
【据媒体报道】11月19日,一艘隶属英国公司、由日本公司运营的汽车运输船遭胡塞武装拦截。胡塞武装表示,拦截“银河领袖”号是由于该货轮与以色列有关。称以色列只能理解“用武力说话”,劫持以色列船只是为了证明胡塞武装将不计代价对以色列“发动海战”,“这只是开始。”
【据媒体报道】11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北京同沙特外交大臣费萨尔、约旦副首相兼外交大臣萨法迪、埃及外长舒克里、印度尼西亚外长蕾特诺、巴勒斯坦外长马立基、伊斯兰合作组织秘书长塔哈组成的阿拉伯、伊斯兰国家外长联合代表团举行会谈。
●随着巴以冲突的外溢,从海湾阿拉伯国家到中东伊斯兰国家;从中东国家到整个伊斯兰世界,即便以色列船只绕道好望角恐怕也难保绝对安全!
【时事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