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和哈马斯之间终于实现了暂时停火,时长4天,4天之内哈马斯将释放50名被扣押的妇女和儿童,以色列将释放150名被逮捕的妇女和儿童。第1天的人质释放也已经进行,哈马斯释放了13人,以色列释放了39人。
这对于缓解当下巴以冲突中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自然是大有好处的。
舆论分析,他们之所以能够实现暂时停火,是因为以色列承受不了巨大的国际压力,甚至包括来自于美国的压力。我在近期节目曾经提到,以色列《耶路撒冷邮报》网站11月19日报道,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没有人道主义援助,即便是最好的朋友,也很难长期支持我们。”
这让人高度猜测存在这样一种场景:美国对以色列说,如果你在人道主义援助的问题上都不松口的话,小心我不支持你了。
毫无疑问,国际压力是以色列这一次同意实现为期4天的暂时停火的重要原因。
然而我总觉得,背后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以色列这个仗打得实在太难了。所以他也不得不搞一下暂时停火,缓缓劲儿。
我对战争问题是外行,所以我只能站在外行的角度说话,用外行的视角来分析。
我是从时间的角度来分析的。
新一轮巴以冲突于10月7日爆发,是哈马斯率先发起攻击。随后,以色列反击,反击方式主要是空袭,也就是狂轰乱炸,期间曾经派出过小股部队去偷袭,但偷袭一把就赶紧缩回去了。这个阶段持续了20天。从10月27日开始,以色列向加沙地带派出地面部队,就一直往前进,现在已经攻进了加沙城。
所以,我们在计算以色列对加沙地带的地面进攻的时间,应该从10月27日算起,到11月24日实现暂时停火,历时28天。关键词是:28天。
28天之内以色列干了什么?取得了什么战果呢?我们不细说,我们从大概的角度来说,那就是,对于他要追求的所谓消灭哈马斯这个目标来说,还遥遥无期。他们自己也说这场战争还要持续很长的时间。
10月19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耶路撒冷会见来访的英国首相苏纳克时说:“这是一场长期的战争。”而以色列媒体《以色列时报》11月10日报道说,匿名的消息来源称,以色列国防军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可能持续一年。11月23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以色列国防部长加兰特说,在短暂停火之后,“预计战斗至少还会持续两个月。”
各种说法,虽然具体内容不完全一致,但大体的意思又是一致的。那就是,过去28天,以色列军事行动只是一个开胃菜,后面可能是持久战。
这又意味着什么呢?
我给朋友们提供一下在巴以冲突历史上的5次中东战争的相关时间数字。
巴以冲突的来源是,2000年前以色列的祖先们生活在这个地方,然后被别人驱逐了,在全世界流浪大约2000年,之后,上个世纪初开始,他们又陆续回到这个地方。
可是,在过去的大约2000年的时间里,是巴勒斯坦人住在这里。
所以,巴勒斯坦人以及他背后的同民族的阿拉伯人自然坚决反对他们回来。由于当时的美国、英国等国家为以色列人回到巴勒斯坦地区建立国家给出的理由是,他们过去2000年流浪期间受到了很多的迫害,很可怜,所以当时的沙特国王曾经说:“谁迫害犹太人,就从谁的领土上画出一块给犹太人。”
但是,美国和英国等国家控制的联合国还是通过了181号决议,把巴勒斯坦这个地方大约56%的土地分给了以色列人,并且以色列在1948年5月14日正式建国。
那天白天,以色列建国;那天晚上,也就是次日5月15日的凌晨,几个阿拉伯国家就联合向以色列发起了进攻,第一次中东战争打响。
战争初期,阿拉伯国家打得很顺手,以色列节节败退。于是美国就出来呼吁停火,并通过了联合国的决议,到6月11日停火。然后以色列在接下来的停火时期,大量接受美国和西方的军事援助,并在全国进行军事动员。
等到准备差不多了,7月8日以色列率先破坏停火协议,向阿拉伯联军发起进攻,到7月18日,在联合国的调停下再次停火。
我要特别给朋友们说明的是,从7月8日到7月18日10天的时间里,以色列夺取了阿拉伯大约1000平方公里的土地,彻底改变了在这次战争当中的被动局面。
然后又是联合国出面要求停火,于是又停火,停火到10月份的时候又打起来了。
最终以色列彻底打赢了,这场战争之后以色列又多占领了巴勒斯坦6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
我要给朋友们特别强调的是,他这一次打赢战争最关键就是第二阶段的7月8日到7月18日的10天之间。这10天它扭转了战争局面,并把这种有利的局面保持并扩大到战争结束。
总之一句话,以色列用10天时间决定了第一次中东战争的大局。
这是第一次中东战争,我们接着说第二次中东战争。
第二次中东战争爆发于1956年10月29日,是以色列联合英国、法国进攻埃及。以色列和英国、法国的联军打得很顺手,到11月6日,也就是8天的时间,就在苏伊士运河的赛德港,富阿德港等地登陆,企图一举占领苏伊士运河区域。
然后是美国出面干预,英国和法国的军队在11月7日,也就是开战的第9天,就宣布停火了。后来就是打打停停,谈判斡旋……总之扯来扯去。
这场战争的大局就是在10月29日到11月6日的8天时间里决定的,所以,以色列用8天时间决定了第二次中东战争大局。
我们再说第三次中东战争。
这场战争发生的时间是1967年6月5日,以色列率先发起对埃及、叙利亚和约旦等阿拉伯国家的进攻。所以这场战争又叫六五战争,因为战争开始的时间是6月5日。但这场战争还有一个名字叫六日战争。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因为这场战争只打了6天,到6月10日埃及就接受停火,11日叙利亚接受停火,12日以色列接受停火。总之6天时间就把大局给定下来了,后面无非就是调停、斡旋、谈判啥啥的。
我们现在在讨论巴以问题的时候,一个热门词是两国方案。而两国方案的基本立足点就是以色列国和巴勒斯坦国的边界依照第3次中东战争、也就是六日战争开战前的边界为依据。
以色列用了6天就锁定了第三次中东战争的大局。
我们再说第四次中东战争。
这场战争开始于1973年10月6日,是埃及和叙利亚首先向以色列发起了进攻,战争的头两天,埃及和叙利亚占了上风,但随后迅速逆转,到第2周的时候,叙利亚军队就退出了格兰高地,而埃及军队也在西奈半岛遭到惨败,以色列军队甚至越过了苏伊士运河。16天之后的10月22日,联合国通过了停火协议。而事实上在这之前,以色列已经占据了绝对优势。满打满算,以色列用了16天就决定了这场战争的大局。满打满算这场战争在史学家的描述中也是于10月26日结束的,总共也就20天。
我们再说第五次中东战争。
这场战争爆发于1982年6月6日,是以色列首先对黎巴嫩发起进攻,目标是消灭黎巴嫩境内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和叙利亚军队。
仅仅用了8天时间,到6月13日,以色列军队向前推进90多公里,占领黎巴嫩领土约3000平方公里。更重要的是,摧毁了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游击队在黎巴嫩南部的全部基地,消灭了巴解大量有生力量,缴获了巴解在黎巴嫩南部的全部仓库,并将巴解总部机关2000人和武装人员5000人,包围在贝鲁特西区和南郊。
接下来就是对贝鲁特西区进行包围,然后发生了惨绝人寰的贝鲁特大屠杀。这期间,在国际的调停下,巴解组织的部分人员由贝鲁特撤往约旦、伊拉克、突尼斯、苏丹、叙利亚、阿尔及利亚、南也门和北也门8个阿拉伯国家。
但,第五次中东场战争的大局是在6月6日到13日的8天之内决定的。
这就是前五次中东战争的大体情况,以色列都取得了胜利。
我今天给朋友们讲述这个事情的时候,聚焦的一个问题就是,决定每一场战争的大局是多长时间。我这里所说的决定战争大局,是指取得决定性胜利,不是说战争就彻底结束。
回头捋一捋:
第1次中东战争,以色列用了10天的时间决定战争大局。
第2次中东战争,以色列用了8天的时间决定战争大局。
第3次中东战争,以色列用了6天决定战争大局。
第4次中东战争,以色列用了16天决定战争大局。
第5次中东战争,以色列用了8天决定战争大局。
重复一下,分别是,10天,8天,6天,16天,8天。平均时间是9.6天,我们就按10天来说事儿吧。
过去5次中东战争,以色列不仅胜利了,而且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平均时间是10天。
而这一次,最关键的战斗已经进行了24天,以色列想要的胜利还遥遥无期,用老百姓的话说叫做:门都没有。
有人可能会说,你这个计算方法好像也有问题,因为前面那几场战争,好像有时候以色列开始打的也不顺,你专门把他取得决定大局的时间拿出来说,搞不好这一次以色列又是开始打得不顺,接下来突然一下用几天时间决定大局,咋说呢?
行,我们换个角度分析。我们把前面五次中东战争的时间换个角度梳理一下:从战争爆发的那一天算起,一直到他决定大局的那一天为止,看看每一次是多长时间。
根据前面的叙述分别是这样的;
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的时间是1948年5月15日,到以色列取得决定性胜利的7月18日,时间跨度是64天。这其中包括了28天的停火时期,真正打仗的时间是36天。
第二次中东战争,爆发时间是1956年10月29日,到以色列取得决定性胜利的11月6日,时间跨度是8天。
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的时间是1967年6月5日,到以色列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时间是6月10日,时间跨度是6天。
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时间是1973年10月6日,到以色列取得决定性胜利的10月22日,时间跨度是16天。
第五次中东战争,爆发时间是1982年6月6日,到以色列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时间是6月13日,时间跨度是8天。
归纳一下,分别是:36天、8天、6天、16天、8天,平均时间是14.8天,我们就按15天说事。
而这一轮巴以冲突,是10月7日爆发,到11月24日暂时停火,时间跨度是48天。
48天,不仅远远超过前几次以色列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平均天数15天,也超过在前几次中他取得决定性胜利用时最长的数字:36天。
所以,作为一个外行,我从时间上发现,以色列这一次,恐怕遇到了他1948年5月14日建国以来最难打的一场战争。
尤为蹊跷的是,前面五次中东战争,以色列所面对的都是一个或者多个国家的正规军,另外还有非正规军协助。可是这一次,以色列面对的对手哈马斯,无论如何都算不上正规军。用中国人的习惯说法,它只能算是一个游击队。
而且,这一次哈马斯在武器的先进性上,跟以色列的差异,要远远大于前几次战争中,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之间的差距。
以色列在世界上每年对外出售军火的排名都是前十名,它前面的几个国家大体是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中国这些如雷贯耳的名字。所以以色列武器方面的先进程度,你可以自己脑补。
哈马斯的武器是些啥玩意儿呢?
举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这一次为哈马斯立了大功的火箭弹,它的弹药是用白糖和化肥做的。你没听错,白糖,加化肥。
网上喜欢动脑筋的人还介绍了制作过程,大体上就是,一口大锅,把白糖和硝酸铵按一定比例倒进去,搅啊搅,搅啊搅,最后搅成了糊状,火箭弹的推进剂就成了。
你想一下这是什么水平?这是什么先进程度?
美国《新闻周刊》网站11月8日报道,以色列国防军在加沙地带的地道里发现了前所未见的武器。为啥他们从来没见过呢?太落后了啊,落后到他们从来没见过。具体细节还是请你自己脑补。
这一次开战以后,哈马斯发布了大量的战争视频,很多人从这些视频当中发现了很多蹊跷。其中有一个很有名的军事专家的文章当中提到了这样一个细节。视频显示,很多时候哈马斯发射的炮弹都击中了以色列的坦克,但是碰到坦克身上之后,又没有产生什么破坏作用。以至于这个军事专家在写文章的时候要这么写,从“击中”的角度,哈马斯还是蛮厉害的。这个专家特别把“击中”两个字,用引号引起来,特别强调,打是打中了,但是没啥效果。炮弹的威力太小,打不穿坦克的装甲。
我还给朋友们介绍一个细节:这一次哈马斯所使用的火箭炮的口径是114毫米。这个口径和当下全世界大多数的107毫米的火箭炮完全不通用弹药,也就是说全世界独一无二。从整个近当代军事装备历史上看,也只有英国军队曾经使用过这么一个口径的火炮。
那哈马斯为什么要用这样一个不伦不类的114毫米的口径呢?
专家们查了大量的资料,终于发现了它的奥妙。在中东地区大量使用的小型燃气管道的口径刚好是114毫米。也就是说,哈马斯火箭炮的炮管子是用日常生活中的燃气管子做的。
我们自己脑补一下,哈马斯的武器弹药是怎么生产的?技术水平能达到多大的高度?和武器出口世界排名前十的以色列有多大的差距?顺便说一句,武器出口多,自然说明武器先进,因为不先进就没人买。
那么,疑问再一次在我们脑中升起来:过去几十年暴揍阿拉伯国家正规军的以色列军队,这一次面对一个游击队,而且是武器装备极端落后的游击队,为什么打得这么难?
其实原因一点都不神秘,在战前,世界舆论都广泛地讨论过。因为这一次以色列对加沙地带的军事进攻。面临的是现代战争当中最难打的一种战争形式:城市战,又叫巷战。
以色列这一次面临的巷战,又是难度级别更高的巷战。因为哈马斯在加沙地带挖了大量的地道,号称有500公里,大约跟中国除了北上广以外的大城市的现有地铁运营里程差不多。
以色列这一次面临的是,巷战,加地道战。
中国人对地道战很熟悉。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华北地区的军民就是用地道战和日寇周旋,打得日寇焦头烂额。
为什么巷战和地道战这么难打呢?分析起来很复杂,其实简单地说就一条:在巷战和地道战中,先进的东西,不容易派上用场。
比如你说你有精确制导炸弹,可是现在打的是巷战,敌人就在眼前,用肉眼都看得见,跟你那精确制导不精确制导有啥关系呢?反正用眼睛就看得见。
如果你说你有天上的卫星导航,还是那句话,敌人就在我鼻子底下,我还要导航吗?
还有,你说你能导航,可是我待在地底下几十米的深处,你连信号都没有,或者信号很弱,你咋导航?
更重要的是,不管是地面的建筑还是地下的地道,都是我家的,都是我挖的,我比你熟悉。洞口在哪儿,拐弯在哪儿,我都知道。你只有摸瞎。
我不是说先进武器在巷战和地道战当中派不上用场,而是说先进的武器在这种场合下所形成的优势大打折扣。
那么大家拼啥呢?拼勇气,凭谁对某一间房子更熟悉,拼谁知道地道的拐弯和出口在哪里,最后再拼谁不怕死……等等。
这几样东西,以色列哪儿有优势呢?尽管它武器方面的优势能够弥补一部分它在这方面的劣势,但是它的优势被大打折扣了。所以他才打得这么难。
然而这仍然不是事情的关键。
为什么呢?因为从哈马斯发布的大量的战斗视频当中来看,你可以想象,既然是哈马斯发布的视频,自然是要长他的志气,灭别人的威风。事实也是如此,视频显示的都是哈马斯娴熟的战术,对以色列的精准进攻。但是,有军事专家发现这么一个奥妙,哈马斯发布了那么多视频,从来没有看到哪一个视频显示哈马斯真正阻止了以色列的进攻。
也就是说,以色列进攻,哈马斯反击,哈马斯也多次击中过以色列的坦克,但从来没有看到过哈马斯把以色列打退过。总之,以色列始终在前进,前进,前进。
然而问题就在这里。以色列倒是每天乃至于每小时都在前进,可是每前进一步都很难。
难不难的咱都不说了,最重要的是这需要时间,那是要一步一步地走,一寸一寸地进。光阴荏苒,日月如梭,走着走着,时间就过去了。
这让我想起了抗美援朝战场上最凶险的一场战斗——铁原阻击战。
当时美军深入到志愿军的后方,企图袭击志愿军的粮草大本营——铁原。如果铁原失守,前线的志愿军也可能陷入弹尽粮绝的绝境,往最坏处想,美军有可能全歼志愿军,并获得朝鲜战争的胜利。所以我一直认为,铁原阻击战是抗美援朝战场上最凶险的战斗。
守卫铁原的部队是刚刚从汉城撤回来的63军,已经连续作战一个月,下面有三个并不满员的师:187师、188师、189师,总共2.5万人,重武器只有240多门火炮。而攻击铁原的是美国第8集团军率领的6个师一个旅一个团,共计5万人,火炮有1000多门,坦克180多辆,还有空军支援。
63军的任务是坚守15天,为主力后撤以及重新组织防线争取时间。
美第8集团军司令范弗里特有一个特点就是喜欢用炮轰,它直接导致世界军事史上有一个很有名的名词叫“范弗里特弹药量”。范弗里特打仗的时候用的弹药量是美军标准弹药量的5倍,一小时大约能打出4000多吨炮弹。
面对这样的对手,63军需要三天时间构筑工事和调配部队,于是63军要求189师拖住美军三天。
怎么拖?
189师师长蔡长元的部署非常奇葩,他把全师大约6000人分成200多个战斗小组,每个战斗小组大约只有30人,分布在20公里宽25公里深总计500平方公里的大区域。总之,建立了200多个简陋的阵地。
但是这每一个阵地上,只有30人左右。
面对强大的美军,这每一个阵地有守住阵地的可能吗?
我认为没有。事实上也真没有。
当时189师的战士们的心态大约就是这样的:我没打算活着,我甚至没打算守住阵地,但是你要想取我的性命,拿我的阵地,你得扎扎实实的干活,而干活需要时间。
200个阵地就是200个钉子,需要美军一个一个地拔,没有简洁的办法,没有批量处理的捷径。
于是,美军就在强大的炮火支援下,拔呀拔,确实也拔掉了很多个钉子。
三天过去了,189师一个师只剩下一个团了。师长蔡长元身负重伤。医生对蔡长元进行了全力的救治,然而有11颗弹片还是取不出来,一直留在他的体内。1995年12月3日,蔡长元在北京离世,遗体火化之后,在骨灰当中,家属们才将这11块弹片和他的身体剥离。
师长如此,我们可以自己脑补战士们是多么惨烈。
然而,正是由于美军需要一个一个拔掉这200多颗钉子,所以他要花费三天的时间。可是在这三天时间里,志愿军重新组织好了坚固的防线,确保了铁原这个志愿军后勤大本营不丢失,从而为全军的安全提供了根本保证。
志愿军189师的代价是惨烈的,甚至我们还可以说,他们的200多个阵地大部分都丢了,但是他们为全军赢得了时间,而时间又为志愿军最后的胜利提供了保证。
当下的以色列面对哈马斯,大约就相当于当年的美军面对中国的志愿军。每一个房屋,每一个残垣,每一个地道,他都有能力拿下,但是他需要勤勤恳恳的干活,一个一个的拔钉子。但是拔钉子需要时间。
不过有的朋友可能会说,那也不是大问题,无非就是打仗的时间长一点而已。
这话说起来轻松,但却是以色列的致命伤,因为以色列没有那么多的时间。
为什么呢?
时间拖得越长,来自国际的压力越大。我们不要忘了,在联合国大会的投票决议当中,只有12个名不见经传的国家支持美国和以色列。可以简单地说,全世界都不支持以色列,除了美国。所以,11月11日晚上,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电视讲话中说:“必要时坚定对抗全世界”。他为啥要说对抗全世界呀?因为全世界都不支持他们。
可是,谁能对抗全世界呢?我认为没有。
最严重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以色列自己的困境将会越来越严重。我今天只从一个角度分析,那就是:人员。
以色列本来有大约18万军队,这一次又临时动员了36万的预备役,军人总数54万。看起来浩浩荡荡,气势汹汹,然而这正是以色列的硬伤。
以色列总人口大约950万,目前的军队人数占总人口的比重,大约是6%.
6%意味着什么呢?当下的俄乌冲突当中的俄罗斯,去年普京签署命令,对武装力量增加编制,增加13万编制后达到了150万。
可是,150万,只占俄罗斯总人口的1%。
这又意味着什么呢?我们在对比当中可以体会一下:中国军人230万,占人口的0.18%;美国150万,占人口的0.5%;印度130万,占人口的0.1%。
由此可以看出,俄罗斯军人数量占总人口的比例1%,这个数字就已经很高了。当然,考虑到俄罗斯实际上是处于战争状态,我们姑且认为1%是一个正常的数字。
而以色列的数字是:6%。
然而以色列还有特殊之处。
以色列的950万人口里面大约有200万是阿拉伯人,是巴勒斯坦人的同胞,是哈马斯的同胞。这帮人是不可能上战场为以色列打仗的,即便他们愿意上战场,以色列也不敢让这帮人去上战场。真上了战场,他的枪口对准谁,谁都说不清楚。
还有更要命的,以色列的950万人口里面还有150万哈瑞迪犹太人。这150万哈瑞迪犹太人,确实是犹太人,不是阿拉伯人,按理说是以色列战争潜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是,这帮人也是一毛钱都指望不上,因为他们是犹太教原教旨主义者,又叫所谓正统犹太人。
啥意思呢?就是说,这帮人信奉最原始的犹太教的教义。这下就麻烦了。原始的犹太教的教义说,巴勒斯坦这块地方确实是他们犹太人的,但是犹太人要想拥有这块土地,不能靠建国,不能靠战争,而只能靠弥赛亚,也就是救世主。当然了,这个弥赛亚,也就是救世主,现在还没有降临。所以,他们犹太人,只能等。
所以,哈瑞迪犹太人这帮人连以色列国都反对,比如他们从来不庆祝以色列的国庆节。
自然,他们也不参军,更不打仗。以色列政府曾经强制要求这帮人参军上场打仗,结果是什么场景呢?他们上战场了之后就自杀。吓得以色列政府再也不敢让这帮人上战场了。现在搞了一个折中方案,这帮人的少量的参军义务不能免除,但是可以不当兵,通过在社区搞一下劳动,抵扣他们的参军义务。
这个话题说来比较长,我们今天不展开。总之,这150万哈瑞迪犹太人是指望不上的。
那么我们再综合一下:以色列的人口950万人,有200万阿拉伯人指望不上,150万哈瑞迪犹太人指望不上,剩下就只有大约600万人了。而600万人的人口当中有54万是军人,占比9%。
而我们前面说了,一个正常的国家的军人数量占总人口的比例大约是百分之零点几,俄罗斯比例本来就高,现在又实际上处于战争状态,比例也只有1%。而以色列是9%。这个数字和二战时期的德国和日本法西斯的数字差不多。我们都知道德国和日本法西斯的最终结局。
总之,战争规律和军事常识告诉我们,这种局面不可能持久。所以,以色列取胜的唯一途径是速战速决。
这恰恰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矛盾:以色列迫切需要速战速决,就像他前5次中东战争那样。其实我们反过来也可以明白,为什么前5次中东战争以色列能赢?就是因为它有办法做到速战速决。而这一次,他是不可能速战速决了。所以等待他们的结局很有可能是悲观的。
战争的走向谁也没有能力预测,我也没有,但我今天是从一般的战争常识上做一个肤浅的分析。接下来以色列能不能突破这个战争常识,我们拭目以待吧。我总觉得,多行不义必自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