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何继明:​“三湾改编”是毛泽东创建新型人民军队的伟大开端 |2023-12-30

图片


【全国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学术研讨会推荐论文】

“三湾改编”是毛泽东创建新型人民军队的伟大开端

——对毛泽东领导“三湾改编”史实和重大意义的再探讨


【内容摘要】毛泽东同志从1927年至1976年,在长达50年的革命生涯中,他始终与人民军队的建设发展息息相关,他是人民军队的缔造者,领导者,军事统帅和军委主席。毛泽东同志对中国共产党创建新型人民军队有着特殊的历史贡献。在大革命失败的紧要历史关头,毛泽东同志作为前敌委员会书记,坚决落实党中央的决议和指示,开创性的解决了党“创建新的革命军队”一系列重大问题。“三湾改编”政治建军的举措影响深远,意义重大。正如军委主席习近平所说: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发端于南昌起义,奠基于三湾改编,定型于古田会议。

本文将从毛泽东领导的“三湾改编”是我党创建新型人民军队的必然选择。毛泽东领导的“三湾改编”是我党创建新型人民军队的伟大创新。毛泽东领导的“三湾改编”奠定了新型人民军队发展壮大和永不变质的坚实基础。这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毛泽东主席从1927年领导秋收起义到1976年逝世,在长达五十年的时间里,始终是人民军队的缔造者、领导者、军事统帅和军委主席。他一生为党,为人民掌握军权打天下,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成功实现了党的伟大政治目标。

毛泽东主席亲自领导的“三湾改编”,是在中国共产党创建新型人民军队奠基的关键历史节点进行的,在中国共产党建军历史上有着特别重要的地位。建军一百周年即将到来,在纪念毛泽东主席诞辰130周年之际,有必要对三湾改编历史深化研究,对“三湾改编”的伟大意义、对毛泽东主席创建人民军队的历史贡献进行再认识。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建军90周年大会上讲到:“人民军队从胜利走向胜利,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力量。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决不容许枪指挥党。’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发端于南昌起义,奠基于三湾改编,定型于古田会议,是人民军队完全区别于一切旧军队的政治特质和根本优势。”①习总书记这一重要论述科学界定了“建军大业”的历史范畴,充分肯定了“三湾改编”政治建军在新型人民军队创建历史上的奠基地位。

本文将重温历史运用史论结合的方法,从为什么要进行三湾改编,毛泽东领导“三湾改编”对创建新型人民军队有哪些创造性贡献,三湾改编对人民军队发展壮大、百战百胜、永不变质有什么深远影响和伟大的意义这三方面进行阐述。


一、毛泽东领导的“三湾改编”是我党创建新型人民军队的必然选择


恩格斯说过:“要明确地懂得理论,最好的道路是从本身的错误、‘从痛苦的经验中’学习。”②我们党及其领袖们正是从革命失败遭受挫折的教训中寻求到中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

1927年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右派发动的“4.12反革命政变”,使国共合作进行北伐革命的大好形势被葬送。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使中国共产党深刻地认识到,不掌握军权,不创建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不开展武装斗争,就没有共产党的地位,就没有无产阶级的地位,就没有人民的地位,就没有革命的胜利。同时,也认识到旧式雇佣军不是党的可靠工具。

在中国革命面临生死存亡的历史关头,毛泽东是力主迅速向开展武装斗争转变的优秀代表。共产国际1927年6月的电报指示并建议中国共产党紧急动员2万共产党员,5万工农群众组建几个军,组建自己可靠的军队。在党的“八七会议”上毛泽东多次发言,振聋发聩地指出:须知政权是从枪杆子里面取得的。他深刻阐述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道理,批评了党内不重视做军事工作的错误倾向。如何建设一支由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就成为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必须回答的重大问题。


(一)党中央关于“创造新的革命军队”决议是毛泽东领导“三湾改编”的政治和理论依据

关于如何建设一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重大课题,临时中央政治局8月21日下发的“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任务和策略”的政治决议案的第八个问题即“军队建设”中,明确指出;“革命战争,必需要创造新的革命军队。”“创造新的革命军队,不要有雇佣的性质,而要开始于志愿兵的征调,渐进于义务的征兵制,建立工农的革命军。”新的革命军队中“要有极广泛的政治工作及党代表制度,强固的本党士兵支部,要有靠得住的忠实于革命的军官”,“这是实现革命运动中最重要的任务之一”。中央强调。“本党应当努力的改组现实参加革命的雇佣军队。同时想种种方法武装工农”。③这个重要决议的形成是党的警醒和顿悟,为“创造新的革命军队”勾画出建军初步蓝图和大体方向。在中国革命的这一重要历史关头,毛泽东成为模范执行“决议案”自觉的开拓者和创新者。

党的“八七会议”结束后,党中央负责人瞿秋白曾提议毛泽东去上海党中央工作。毛泽东委婉的谢绝说:“我不去上海住高楼大厦,我要上山结交绿林朋友。”④这是毛泽东人生的重大选择,在白色恐怖的险恶环境中,他没有选择到相对安全的中央机关工作,而是选择到湖南、江西组织领导秋收暴动,开启了在革命实践中落实中央决议,建立新型人民军队的艰苦卓绝的探索。显然中央政治局的“决议案”,是毛泽东决策“三湾改编”实施政治建军的政治理论依据。


(二)秋收起义失败后工农革命军面临的严重问题是毛泽东“三湾改编”的客观依据和必然选择

“八七会议”以后,中共湖南省委成立了以毛泽东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直接组织领导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为了落实中央关于“创造新的革命军队”的决议,8月12日毛泽东在给中央的信中指出:“国民党旗帜已成军阀的旗帜,只有共产党的旗帜才是人民的旗帜。”8月18日在湖南省委会议上,毛泽东又坚定的指出:“可以断定国民党的旗帜真的不能再打了”,“我们应高高打出共产党的旗帜”。在修水余洒度师长按毛泽东的要求,组织陈树华、何长工、杨立三等同志设计了有镰刀斧头和五星标记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军旗。从而使“秋收起义”成为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暴动的第一次。由此可见,毛泽东从领导“秋收起义”开始,就有了“新的革命军队”必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武装的明确思想。

为了坚持党对工农武装的领导,秋收起义和工农革命军认真执行党中央的“八七会议”和中央临时政治局会议的“决议案”;接受中共湖南省委和江西省委的领导;部队作战行军所到之处,都请地方党组织接应配合军事行动(包括安源、修水、铜鼓、文家市、萍乡、莲花、永新、宁冈等);特别是毛泽东为书记的中共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自始至终直接领导着起义部队。据统计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毛泽东主持开了七次会议,其中前敌委员会达5次之多,在紧急关头他抓住关键的少数,紧紧依靠党组织和集体智慧,通过党的会议统一思想,正如罗荣桓元帅回忆的:“党一开始就是起义的领导者和组织者”。这就是党指挥枪使起义部队转危为安走向胜利的真实历史。

1927年9月9日秋收起义按计划发动,参加起义的部队共4个团5000余人。但是,由于缺乏经验,加之收编的四团邱国轩部突然哗变,各团战斗连连失利,部队损失惨重。在文家市,毛泽东主持前委会议,他统观全局,从实际出发坚决主张实施战略转移,建议部队应当转到群众基础较好的湘南地区寻求发展。在总指挥卢德明等前委多数委员的支持下,前委决定工农革命军9月21日从文家市出发向湘南进军,迈开战略转移的决定性一步。在9月25日占领莲花县城后,信使宋任穷传来中共江西省委书记汪泽楷的密信:“起义军如有困难,可以到宁冈落脚,宁冈县有我们党的武装,有几十支枪”。据此,毛泽东依靠省委指示统一了前委成员的思想,于是决定上井冈山。

关于这一段历史,毛泽东晚年给身边工作人员讲到:“秋收暴动以后,我们连打了几个败仗。人不断地跑,连师长都不辞而别了,人心乱得很。当时,就有人说,‘还是散了吧,就这么几个人,能顶什么用?’有一天,队伍来到一个镇子上,大伙休息的时候,一群人又聚在一起议论散伙的事。”“当时,就有人问我:‘毛委员,凭我们这几个人,这几条枪,革命能成功吗?’我对他们说:‘我们这几个人,这几条枪,用不完,绰绰有余,愿走都可以走,不信,咱们有言在先,到庆祝胜利的那天,我们肯定死不光。’1949年开国大典后,我见了几个当时听过我讲话的人,没想到,他们还都记得那些话。”⑤

毛泽东1975年10月1日回忆这段历史,说明秋收暴动失利后的严峻形势是他终生难忘的。那时,毛泽东面临许多问题,首先是如何带兵,其次是要建立一支什么样的军队,第三是党怎样才能掌握住这支军队。难题的实质,就是如何在旧式雇佣军队的基础上建立起一支以农民为主体的新型的人民军队。这是任何一本马列著作中没有现成答案的问题,迫切需要前敌委员会书记毛泽东给予回答,毛泽东则通过调查研究的方法创造性的回答了这个重大难题。

在“部队面临严峻的考验”的危急关头,不整顿改编,这支革命力量就难以保存。很显然,这些严重问题成为决策“三湾改编”的客观要求和依据。

工农革命军到江西省永新县高溪乡九陂村后,毛泽东安排部队进行了两天休整。据房东刘日久回忆,每天加满了油的油灯都被熬得干干的。毛泽东彻夜难眠的系统研究思考了起义军存在的问题,谋划解决的办法以及部队的出路。酝酿形成了工农革命军改编的方案和办法。一个政治建军、在党的绝对领导下实行民主制度的新型人民军队建设思路形成了。这是人类军事史、军队建设史上的伟大创新!


二、毛泽东领导的“三湾改编”是我党创建新型人民军队的伟大创新,是革命军队的新生


起义部队9月29号上午离开九陂村,沿着山间的茶马古道走了15里山路下午到达永新三湾村。当天傍晚毛泽东就在协盛和杂货铺召开了前敌委员会扩大会议,会议扩大到连一级军官。会议除了增补前敌委员会成员,研究联络袁文才上井冈山的办法,最重要的议程就是讨论研究毛泽东提出的部队改编预案。前委扩大会议用了整整一通宵的时间,总结经验教训,认清革命斗争形势和部队存在的主要问题,深入研究部队整编的必要性和具体方案。与会同志经过激烈的思想碰撞、争论,最后在毛泽东主导下达成共识。把毛泽东提的“预案”明确为“三湾改编”的三项任务。

一是压缩编制纯洁队伍。针对部队严重缺编和人员混乱的情况。前委决定把部队由一个师的编制调整缩编为一个团,保留了1营和3营,7个连队,3个直属队700余人,1000余条枪,45匹骡马。在对部队进行组织整编中,毛泽东的创造性贡献是宣布了“去留自由”的政策,即不愿坚持革命要回家的人,可以发路费回去,但是枪必须留下。这是中国共产党关于革命自愿原则在部队建设中创造性运用。毛泽东1965年重上井冈山回忆三湾改编时说:“当时要走的人,他们都是参加秋收起义的,不是坏人,因为吃不了苦要回家,只好让他们走,事情不要做的太绝。”⑥面临严重的思想和组织混乱,毛泽东没有用极端的方式处理离队人员,而是用了最人性的方法:放行。其结果,也正如毛泽东指出:当时“留下的都是经过战斗和过惯艰苦生活的,政治上坚定的贫苦出身的工人、农民和革命军人。人虽少了,但却精干的多了”。毛泽东用理想信念和革命目标纯洁巩固了革命队伍。


二是健全党的组织体系。毛泽东主要是抓住四个工作环节建立军队党的组织体系,第一、增补前敌委员会委员。不仅增补了2名军官,为了使前委决策能够接地气,还增补一名士兵党员熊寿祺参加前委的领导工作。第二、决定在部队各级建立党的组织。要做到班有党员或党小组,排有党小组,连一级建立党支部,营、团、师各级成立党委,部队最高的领导机关是前敌委员会。这一举措把党的组织一直建到基层作战单位连队,即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表述的:“把支部建在连上”。第三、取消指导员建立党代表制度。第四、积极审慎的发展党员队伍。

毛泽东在加强军队党的建设上的创造性贡献是:首创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是为人民军队注入军魂,注入党的政治灵魂的伟大创举。实施政治建军,在部队中从上到下建立完整的党组织体系和党代表制度,使之完全置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绝对之下,确保了党的理想、宗旨、路线和方针、政策对军队的领导。特别是在连队建立党支部,使基层部队有了坚强的战斗堡垒,促进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极大地增强了部队的凝聚力,正如毛泽东后来给中央的报告中指出的“红军之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⑦

三是实行民主制度成立士兵委员会。前敌委员会决定在起工农革命军中实行政治民主、军事民主、经济民主,在各级建立士兵委员会,赋予“士兵委员会”的任务是:教育士兵、检查纪律、宣传群众、管理伙食、监督长官。士兵委员会实际上是三大民主运行的载体。

毛泽东在军队实行民主制度创造性的贡献,是在人类军事史上首创军队民主管理制度,坚持民主平等和民主监督,废除了中国旧军队流行几千年的体罚制度,保障了士兵最基本的人权和民主权利,从而划清了新型人民军队与一切旧式军队的重要区别,正如毛泽东拟文:“中国不但人民需要民主主义,军队也需要民主主义。军队内部的民主制度,将是破坏封建雇佣军队的一个重要武器。”⑧;在艰苦环境中“什么人都一样苦”确立了官兵同为阶级兄弟的新型内部关系,大大增强了部队的凝聚力,提高了战斗力,而且使“红军象一个大火炉,俘虏兵马上就被熔化了”。“尤其是新来的俘虏兵,他们感觉国民党军队和我们军队是两个世界”⑨。“两个世界”的表述是多么生动深刻的诠释。

与此同时,毛泽东还以维护群众利益为核心,加强部队纪律建设的创造性工作,使新型人民军队从根本上区别旧式军队。在实施三湾改编过程中,毛泽东规定了行军纪律:“行动听指挥,说话和气买卖公平,不拿老百姓一个红薯”。部队刚到三湾时,老百姓都躲到山里面,毛委员严格要求部队:老百姓不在家里不准进民房,不能乱拿老百姓的东西。为了不与民争水,他安排战士顺着山上流下的小溪挖了两个大水池,自行解决起义部队800余人喝水问题,不影响群众用水,树立了不扰民的良好形象,三湾老百姓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当时毛泽东住进三湾村的协盛和杂货铺,老板走时留下一本“水浒传”,他如饥似渴一连几天彻夜阅读消化吸收。10月3日上午部队要离开三湾时,毛泽东把这本“水浒传”放在老板的桌子上,树立了严格执行纪律率先垂范的形象。后来,在井冈山斗争中毛泽东又逐步把部队的纪律概括为“三大纪律六项注意”。

1965年5月毛泽东重上井冈山,陪同他的湖南省委书记张平化在途中曾问道:“主席,您那时怎么就会想到要规定三大纪律,六项注意的呢?”毛主席回答说:我研究过历史,观察了社会,一个没有纪律的队伍老百姓是不会拥护的。想当年,茶陵县都守不住,就是因为部队没有纪律。他进而告诫张平化:“老百姓的利益,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我们胜利的保证。”

在三湾,毛泽东对前委同志们说:“我们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军队,党是我们的领导,而工农是我们的上帝,但我们不称党军,还是称工农革命军好。”⑩ 毛泽东第一次明确了这支军队的性质是党领导的人民武装。“三湾改编”五天四夜,是毛泽东领导前委对旧式军队和农民武装凤凰涅槃的改造前所未有。毛泽东说:“工农革命军一个师整编成一个团,那是一次新生。” 


三、毛泽东领导的“三湾改编”奠定了新型人民军队发展壮大和永不变质的坚实基础


关于“三湾改编”的历史意义,罗荣桓元帅指出:“三湾改编,实际上是我军的新生,正是从这里开始,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当时,如果不是毛泽东同志英明地解决了这个根本性问题,那么,这支部队便不会有政治灵魂,不会有明确的行动纲领,旧军队的习气、农民的自由散漫作风,都不可能得到改造,其结果即使不被强大的敌人消灭,也只能变成流寇。” 

在新时代纪念毛泽东诞辰130周年和迎接建军100周年的时候,深入研究党和军队的建设发展历史,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三湾改编的意义伟大影响深远。

(一)“三湾改编”解决了创建新型人民军队的根本问题,是毛泽东建军思想产生奠基的重要标志

毛泽东建军思想全称毛泽东人民军队建设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长军事家,把马列主义军队建设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战争和军队建设实际相结合,系统解决如何把以农民为主要成份的革命军队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性质的新型人民军队的理论体系,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建军思想经历了武装斗争与和平建设两个历史时期共四个发展阶段进一步丰富完善的。


“三湾改编”在时间上,处于土地革命战争初期,在全党都面临着如何创建一支新型人民军队重大难题的历史关头,毛泽东从秋收起义失败后工农革命军面临严峻形势的客观实际出发,通过调查研究,果断做出对部队进行改编的正确决策。罗荣桓回忆说:“在革命军队的建设方面,秋收起义的部队,在毛泽东同志的亲自培育下,也创立了无数宝贵的经验。如果没有党的领导,即使有了大量的起义农民,有了军事骨干,部队还是没有灵魂。不经过政治改造,起义的农民缺乏组织性纪律性,一触即溃;不经过政治改造,军事骨干不能同时是政治上的骨干,其军事骨干的作用就不能发挥。” “三湾改编”解决了为工农革命军的建设关键性问题,给这支新型的人民军队注入了无穷的生机和活力。毛泽东关于人民军队建设思想的首次展现,是毛泽东新型人民军队建设理论和实践的奠基之作,“三湾改编”必然成为毛泽东建军思想正式产生的重要标志。

“三湾改编”的政治举措在理论上,处于全党尚无适应中国革命战争和军队建设需要的理论的空白期。毛泽东提出的新型人民军队建设的几个根本指导思想、制度和原则,从理论上填补了我党没有自己的军队建设理论的空白,也从理论上为毛泽东建军思想奠定了基础。百年党史表明,在随后的井冈山斗争和转战赣南闽西人民军队建设,到古田会议决议人民军队建设制度、方针、原则的定型,毛泽东政治建军思想的初步形成,都是建立在“三湾改编”政治建军基础之上的,都是对“三湾改编”毛泽东提出创建新型人民军队根本原则的运用、完善、充实和发展。在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四个历史时期,人民军队建设理论的形成、基本成熟、全面发展和进一步丰富完善,都一以贯之的坚持了“三湾改编”中毛泽东提出创建新型人民军队根本原则,都闪烁着三湾改编精神的光辉。


由此完全可以得出结论:毛泽东“三湾改编”中提出创建新型人民军队根本原则,是毛泽东人民军队建设思想的奠基之石,是毛泽东建军思想产生的重要标志。因此,习主席指出:“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发端于南昌起义,奠基于三湾改编,定型于古田会议”。

(二)“三湾改编”开始打造的政治工作生命线是人民军队发展壮大战无不胜的根本保证

由“三湾改编”奠基发展起来的政治工作,被毛泽东概括为“党的政治工作是部队的生命线”。他指出:“政治工作是红军的生命线”,“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的政治工作是革命军队的生命线”,“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的政治工作是我军的生命线”,并强调“无此则不是真正的人民军队。”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反复强调“党的政治工作是部队的生命线”。毛泽东从“三湾改编”开始逐步形成的我军政治工作内容丰富,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它主要包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唯一宗旨;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决不允许枪指挥党;执行战斗队、工作队、生产队的三大任务;强有力的革命的政治工作系统和制度;实行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三大原则;实行政治、经济、军事三大民主;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等。在毛泽东确立的政治建军路线指引下,这支军队始终具有旺盛的“生命线”,所以它能始终保持强大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始终“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不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场合,只要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要继续战斗下去。”它能始终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使人民群众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几十年的战争实践告诉世人:这是一支举世无双的人民军队!

历史表明,正因为有党的政治工作生命线作用,使这支部队具有神奇的力量。打败了,又重整旗鼓,愈挫愈奋;打散了,又很快聚集起来,越聚越多;胜利了,愈战愈强,不断走向更大的胜利。长征中一方面军红三军团在过草地时断粮,他们仍然克服一切困难九死一生走出草地。在甘肃哈达铺召开的有120名团以上参加的干部会上,毛主席表扬了罗荣桓并问他带部队有何妙计,罗荣桓说:“在任何时候都要相信群众,同广大干部群众生活和战斗在一起。”一位军团长1936年12月在延安给部下讲当好师长经验的第九条中说:“要重视政治工作,亲自做政治工作。”“ 有了坚强的党支部的领导,有了坚强的政治工作,部队就可以做到一呼百应,争先恐后,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在《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一书中,美国人也不得不这样描述我军:“在战争中还从未发现一支健全的共产党军队陷入过解体。不管这支军队损失如何严重,只要其党组织还保持完好,他们就有抵御能力。”


(三)“三湾改编”奠基注入的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军魂为人民军队永不变质提供了护身法宝

“三湾改编”毛泽东确立的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制度,是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核心,是毛泽东建军思想的核心,被称为人民军队的“军魂”。这一军魂从根本上破除一切旧军队的雇佣性质,使人民军队不属于任何个人,其根本性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是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武装起来的军队;是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利益而战斗的军队。有了“军魂”,对内,它可以防止任何阴谋家野心家妄图篡夺军权的罪恶企图,张国焘分裂红军罪恶的失败、林彪和四人帮两个反党集团乱军行径的破产就是最好的证明;对外,它可以抵御国外敌对势力妄图颠覆和瓦解我军的险恶阴谋,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军成功的抵御了以美帝国主义为首的西方敌对势力“和平演变”企图,成功粉碎了妄图以“军队国家化”使我军脱离党的领导,颠覆社会主义制度的险恶用心,充分体现出党对军队绝对领导这一“军魂”的威力。

在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明确强调:“必须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因为,这是多年来各种政治势力斗争的焦点”。历史反复证明思想上建党政治上建军,继承和发展“三湾改编”的光荣传统,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不变质的根本保证。

结束语:毛主席说:“没有一支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三湾改编”在我党建军史上意义重大,但现在被严重低估了。届时如能选择在“改变圣地,军魂之源”三湾改编旧址纪念建军一百周年,这正是大家的期盼和历史本真的回归。


赞(0)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何继明:​“三湾改编”是毛泽东创建新型人民军队的伟大开端 |2023-12-3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