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大树镇巡抚:寒门贵子的局限性是什么? |2023-12-30

今年,考研人数比去年减少了三十多万人,但这并不是好消息,因为这缺额正好被考公新增的近四十万覆盖,考公人数历史性再创新高

伴随着教育内卷加剧,“寒门还能否出贵子”和“小镇做题家”等争论兴起,人们揪心着读书还能否改变命运。

只是眼前的焦虑让我们忘了问,寒门出来的贵子,后面怎么了呢?

历史早已回答过这个问题,答案是,宋。

宋朝是历史上第一个通过匿名考试选拔人才的稳定朝代。虽然科举起源于隋唐,但当时的试卷不封名字,考官只需要从你的姓名郡望,就能看出你的文章是才华横溢还是浅薄粗俗。

直到宋朝开始试卷封名并禁止使用生僻字等记号,曾经把持人才选拔渠道的高门大族的地位才被小地主甚至自耕农取代,古代的小镇做题家才有机会成为寒门贵子,第一次作为一个阶级整体登上历史舞台。

然而,一个阶级初登上历史舞台时,往往是稚嫩的,贪婪而不知节制,有过度扩张的倾向。

宋代的寒门贵子们获得权力后,以自己的十年寒窗和金榜题名理直气壮地索要一切利益,在他们看来,皇亲国戚们全靠血统裙带,而平民百姓则“还不是你不努力”。

“陛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非与百姓共治天下”是他们“自我以上人人平等自我以下阶级分明”心态的总结。

宋时寒门贵子们过度扩张的趋势先形成了冗官,而后对有限资源的争夺化为党争。

虽然宋太祖有“不杀士大夫”的祖训兜底,避免肉体消灭,但宋朝的党争还是往无底线化发展。

因为寒门贵子们出身小地主或自耕农,家底一般,俸禄收入对他们至关重要,他们必须为保住编制斗到底。

相反,之前高门垄断的隋唐,官员往往家财雄厚,只要不搞肉体消灭,在政治斗争中失败的一方还是可以含泪回家继承千亩良田的,保存双方体面,控制了斗争烈度。

再者,大量小既得利益者比少量大既得利益者更能阻碍改革。

当朝廷考虑对田产征税时,一个兼并了几万亩农田的高门贵族很容易处理,可能他自己也愿意花钱买平安。

但千百个按照规章制度拿到几十亩地的小官吏却能形成更大的阻力。他们自己并不阔绰,为保住这点利益会更疯狂坚决。

而且,寒门当权底层反而可能更难伸冤。过去高门当道时冤案平反的阻力是世家大族的面子,而后来,阻止改判的是寒门小官们经不起罚扣的工资。脸面和饭碗,哪个更难触动?

结果,宋朝因内斗而积贫积弱,被动挨打;对内不抑兼并导致贫富差异巨大,民乱四起,甚至在崇尚生育的古代造成了“不举子”的人口出生下降的情况。

宋代的寒门贵子们完美地书写了考场上和自己仕途的答卷,但在历史的考试中成绩并不好看。

他们初次登上历史舞台,还不知道自己实力和利益的边界,也不知道自己对天下的责任,觉得靠十年寒窗和一张金榜就能让世间一切都如自己所愿。

但,这不是寒门贵子自己的问题。

高门豪族在汉魏初登场时表现也非常难看,是后来南北朝多年的残酷教训,让他们学会承担历史的使命,最终诞生了懂得“以史为镜”,“民水君舟”的唐太宗。

而寒门贵子也是如此。到了明清,吸取了宋代教训的他们开始明白天下和自身命运的关系,诞生了以王阳明和曾国藩为代表的将儒学修养和经世济民相结合的“实践派儒生”,成为当之无愧的社会中流砥柱。

如今,恢复高考四十余年,公务员考试三十余年,在近代历史上也并不长。

他们有的“上岸第一剑先斩意中人”,有的拿着幼教编高喊反婚反育,有的身处县城看着出生率和地方债恶化,却仍坚信工资总会有的编制总会有的。

我仿佛听见历史在暗处发笑。

赞(0)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大树镇巡抚:寒门贵子的局限性是什么? |2023-12-3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