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我在上网的时候刷到了一条颇有意思的文章,一手信源是德媒《每日镜报》(tagesspiegel),说是2024年就要到了,这一年对欧盟的命运和前途来说,都将是一个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年份。因为4年一度的美国总统选战将于2024年烽烟再起,作为美国身上最大的那一号“腿部挂件”,欧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2024年美国大选的影响。因此,《每日镜报》不无忧虑地提醒欧盟各国:风暴将至,欧洲必须趁早做好万全准备。
文章提到,虽然欧盟一向都把对美关系看成是欧盟外交中的主要矛盾,但是具体到欧盟各成员国,情况就变得复杂起来了。因为欧盟各成员国对美政策的优先事项不尽相同,有些国家更重视对美军事合作,比如波兰;有些国家更强调对美经贸往来,比如意大利;有些国家更偏向对美政治同频,比如德国自己;还有些国家无论美国怎么走它们都只会亦步亦趋,比如捷克;甚至还有国家在各个领域和美国都有些不对付,比如匈牙利。
因为欧盟各成员对美利益诉求不同,所以就导致欧盟在制定对美外交策略时面临着很大的阻力,基本上就弄不出一份能调众口的对美外交政策来。虽说有着欧盟委员会这么个看似能代表欧盟统一意志的超国家机构在上统辖,但在事关本国核心利益的问题上,欧盟各成员国往往还是更倾向于自己去和美国人谈。
《每日镜报》的文章说得很直白:欧盟不希望2024年的美国大选半路再杀出一个川普来,因为这对欧盟来说将会是不可承受之重。虽说就目前美国的政治局势来看,这种可能性应该不会太大,但凡事就怕个万一。毕竟遥想2016年,当时的欧盟有多少政客能够预料到,最后粉墨登场的居然会是川普这么号混世魔王呢?
为了避免潜在的第二次黑天鹅事件所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欧盟理应是需要整合各成员国的力量来共同制定应对策略的。然而,正如前面提到过的那样,因为欧盟各成员国在对美关系上各有各的小算盘,欧盟委员会的政令在很多时候甚至连它们的议会大厅都出不了,所以期待欧盟各成员国抱团以抵挡由美国大选所掀起的惊涛骇浪的想法,说到底也就是个美好的想法罢了。
我应该≠我能够。如果2024年美国大选再爆冷门,欧盟最有效,同时可能也是唯一的预防手段,其实就是自祈多福。能不能躲过一劫,全看老天爷赏不赏脸。这一点就连《每日镜报》自己都不得不承认:"欧盟的命运竟如此地取决于一场境外的选举,这对我们来说真是苦涩的现实。”
除了美国大选之外,《每日镜报》还在文章中提到了2024年欧盟可能面临的另一大考验,那便是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得愈发紧张的中美关系。相比美国大选,中美博弈给欧盟的前途和命运所造成的影响可能还要深刻得多。因为美国大选再怎么波诡云谲,好歹这盘俄罗斯轮盘赌还是4年才耍一次,可中美博弈却是无时无刻不处于进行时态的。原本欧盟在和域外大国打交道时就缺乏内部凝聚力和统一执行力,要招架一个美国就已经够要命的了,而现在好死不死,中国也做大了。夹在中美之间的欧盟,正变得越来越像丘吉尔当初所调侃的那个美苏英关系:
“一边是强壮的北美野牛,一边是硕大的北极熊,被它们俩夹在中间,我们活脱脱就是一头可怜巴巴的英国小毛驴。”
说到这里,我突然想起了12月早些时候在网上刷到过的一张图片。那是德国媒体《西塞罗》(Cicero)杂志2023年12月月刊的封面图,图上绘制了三头动物:一只白头海雕,一头毛茸茸的棕熊,还有一条通体赤红的东方龙。他们都把自己的爪子搭在小小的地球上,并且还都把目光聚焦在了小小地球上的小小欧洲。看着《西塞罗》杂志封面图上龙鹰熊这仨那张牙舞爪、虎视眈眈的狰狞模样,我仿佛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欧洲人那满到快要溢出来的焦虑感。
很多看过这张封面图的网友都说,它让他们想起了那张中国人都记忆犹新的《时局图》。《时局图》,又被称为《时局全图》,或《东亚时局形势图》,据说它的创作者是兴中会成员谢缵泰,而兴中会又是由孙中山在晚清所创立的革命组织。
晚清时期的中国舆论场上一度十分盛行“列强瓜分中国论”,当时的中国正经历着甲午战争惨败后的阵痛期。东有美日,南有英法,西北还有沙俄,一个个都对宛如风中残烛的晚清政府虎视眈眈,人人恨不得往富饶的神州大地上撕下一块肉来。对于孱弱无能的晚清政府一而再、再而三地给列强割地赔款的国耻行为,深感痛心的谢缵泰遂怀着无比悲愤的心情,创作了日后国人都眼熟能详的《时局图》。
谢缵泰以大灰熊指代沙俄,斗牛犬指代英国,青蛙指代法国,秃鹫指代美国,长着四肢的人脸太阳指代日本,德式香肠指代德国,并在《时局图》的两侧配上了8个大字:不言而喻,一目了然。而且还在《时局图》的下方附上了一首发人深省的画外诗:
“沉沉酣睡我中华,哪知爱国即爱家!国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
根据维基百科上的说法,《时局图》最早是刊登在1898年7月的香港报纸《辅仁文社社刊》上的。如今一晃眼125年过去了,还是那个似曾相识的构图,还是那对指代美俄的鹰熊,在德国人所创作的2023年版的《时局图》上,欧洲人所关注的焦点已不再是东亚,而是变成了欧洲。当初谢缵泰所绘制的《时局图》上的那些来自欧洲的魑魅魍魉,如今也早已被新中国的主人从屋子里赶跑了。反倒是在亚欧大陆的西端,一条欧洲人眼中的东方巨龙,正冲着他们欧罗巴的膏腴之地,张开红色的皇牙帝爪。
整整两个甲子了啊,也不知道如果谢缵泰泉下有知,看到如今德国人在他们的刊物上创作出来的欧洲《时局图》,心中又会是怎样一番滋味呢?
谢缵泰心中的滋味我不得而知,但是德国媒体对当下欧洲时局的看法我是清楚的。因为就连《每日镜报》也在文章里说了,“无论如何,欧盟决不能沦为中美博弈中的棋子”。
道理虽然是这么个道理,可当《每日镜报》在向欧洲读者讲述这番大道理的时候,我估计他们自己的脑子也是迷糊的。为了不沦为中美博弈中的棋子,《每日镜报》一边强调,“欧盟必须认清自己的核心利益,并且制订一份贯彻核心利益的战略”;而另一边却又不禁发出感慨,“不管是面对前途未卜的2024年美国大选,还是愈发紧张的中美关系,亦或是全球安全形势的普遍恶化,欧洲似乎都无法做好准备。”
尽管《每日镜报》用了“棋子”这个字眼来形容身处中美博弈的时代大背景下的欧盟的地位,可我总觉得吧,这个说法并不十分贴合如今欧洲的实际情况。因为欧盟毕竟是一个松散的联盟,而不是某一个国家实体,同时它的块头又太大了。这么大一颗棋子,无论是落到中美谁的手里,使唤起来恐怕也不是那么方便的,更别说是随心摆布了。可你要说它是“棋盘”吧,今天的欧洲虽然和一个世纪前的是没法比了,但怎么着也不至于沦落到中美的博弈中当背景板的地步。思前想后,如果非要用一种棋具来形容如今这个夹在中美之间的欧盟,我所能想到的最适合的物件,大概也就是棋篓了。
棋篓,顾名思义,就是用来装棋子的篓子,也被称为棋奁、棋罐、棋笥。琴棋书画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四艺,其中围棋就排在第二位。那时家境殷实的人家通常会甄选上好的木材来雕刻盛放棋子的器皿,如此制作出来的棋具就叫棋奁;而家徒四壁的人家则只能用草秆树枝来编制一个草篮子装棋,这种棋具就叫棋篓。后来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生产力的发展,制作精良的围棋棋具逐渐在我国民间普及开来,很多民间棋手在下棋时都更倾向于采用接地气的口语化表达,来称呼盛棋的器皿,所以棋篓的称谓也随之流行开来,直到今天。
随着棋篓这个称谓的流行,一些和围棋相关的人事物也开始和它产生了微妙的联系。而在与棋篓相关的众多围棋用语中,最为出名的莫过于“臭棋篓子这个说法。所谓“臭棋篓子”,一般就是指那些棋瘾大同时棋艺又菜的人。而这类人往往还有一个通病,所谓“观棋不语真君子”,可这些人菜瘾大的家伙却偏偏总喜欢在观棋的时候从旁指指点点。因此有时候,人们也会用“臭棋篓子”这个名词来形容那些棋品奇差的人。
常下围棋的同志和朋友应该都知道,在对弈的过程中,棋篓往往发挥着两个作用:一是盛放那些还没下的棋;二是收纳那些被吃掉的棋。如果落到了臭棋篓子的手里,那么棋篓就变成了无知者的摇篮,失败者的坟墓。
从某种程度上讲,有关棋篓子的这些定义,我觉得这也暗合了眼下这个欧盟身上的一些特征:明明能力就比不上吧,却偏偏还总想着与中美俄一争高下;虽然自己的内政外交搞得都一塌糊涂了,却偏偏又总好意思对中俄等国家的家务事指手画脚;纵观整个欧盟上下,不是“波三小”这群拿着无知当无畏的小愣头青,就是“欧五猪”那帮债务管控搞得一塌糊涂的老摆烂鬼。
当棋篓子也就算了,关键还是个臭棋篓子。我说怎么最近在欧洲媒体上看到的那些有关时局分析的评论类文章都那么丧呢,合着欧洲人总算也开始意识到他们的欧盟是个什么玩意了是吧?
此情此景,恰如当年的曹刘对饮,两人在谈笑之间列举的那些所谓诸侯豪强,皆不过是他们盘中青梅,釜内热酒,供两人座间畅饮的下酒菜罢了。
曾经的欧盟还以为自己是曹操,再不济也是刘备,如今看来,撑死可能也就是个袁绍罢了。
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教员的词写得多好?可惜了,给你们欧洲机会你们不中用啊。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人间的春色,欧盟这回恐怕是无福阅览了。环球同此凉热,还是让我们把这巍巍昆仑,还给世界人民吧。
给作者打赏,选择打赏金额
¥1¥2¥5¥10¥20¥50¥100 自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