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俄乌战争已经打了快两年了。
目前除少数地区有俄军在推进外,大部分地区就只剩下蹲战壕的士兵和定期消耗的弹药,打仗已然打成打卡上班。
这就是典型的消耗战。
既然是消耗战,那么作战双方除了比拼作战意志外,最重要的就是比拼各自钱包的血量了。
乌克兰烧西方的援助,俄罗斯烧自己的金库,看谁烧得过谁。
而最近从俄罗斯传出来的两个消息似乎预示着这个大国情况不妙。
一个消息是俄罗斯在寒冬腊月里闹起了电荒。
有传闻说莫斯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在前段时间发出通知,宣布从2024年1月14日到3月31日,莫斯科地区将实施供电限制,每天预计停电12小时。
另一个消息则是俄罗斯现在缺鸡少蛋,菜市场里闹起了蛋荒。
现在大批俄罗斯人不得不跑到大街上去排长队抢鸡蛋,一股苏联解体的气息扑面而来。
泱泱五常,电蛋双荒,看起来俄罗斯钱包的血量已经告急。
不过这个局面倒是颇为符合人们的常规认知。
正所谓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战争本来就是钞票粉碎机,再加上俄罗斯自身的经济实力有限,大战两年,家底被榨干也在情理之中。
然而就在同一时期,这个国家又在宏观经济层面甩出了一个反常识的数据。
俄罗斯2023年的GDP增速预计为3.5%左右,是该国近十年来的第二高速。
相比之下,欧盟2023年的GDP增速预计还不到1%。
另外如果按购买力平价ppp算法计算GDP,俄罗斯的经济规模在2022年就已经超过德国,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五。
同时俄罗斯人的工资水平在2023年增长了7%,实际可支配收入增长了4.4%。
西方著名经济杂志《经济学人》用了一句话来评价俄罗斯2023年的经济表现:有过热风险。
这就很矛盾了。
一边是连年战乱经济崩溃,一边是越打越富经济过热,到底哪个才是真实的俄罗斯呢?
电蛋双荒
我们先来看看俄罗斯的“电荒”是怎么回事。
首先,“莫斯科地区从1月14日到3月31日要每天停电12小时”这个传闻,它是个谣言。
莫斯科能源公司从未发出过这样的通知,在俄罗斯国内的正规媒体上也有辟谣声明。
当然这并不是说俄罗斯的电力系统没有问题,这个谣言之所以可以得到广泛的传播,主要是因为莫斯科州近期确实出现过大范围的断电事件。
1月4日,莫斯科州波多利斯克镇的克里莫夫斯克弹药厂发生供热总管爆裂事故,导致该镇2万左右的居民停电。
莫斯科州在之后也对受灾居民采取了一些补偿措施,包括免缴1月份取暖费,补偿部分经济损失,为居民提供有供暖的免费住宿等等。
考虑到当地的气温是零下20度,这个停电事故属实坑爹。
因此在事故发生后,肇事工厂的总经理和一批负责人全部被抓,连没有尽到安全检查职责的波多利斯克市副市长也锒铛入狱。
抓完人后普京就把这个工厂直接收归了国有。
此次事故虽然是个意外,但供电系统出问题的情况在俄罗斯并不少见,尤其是近两年。
这里面主要有三个原因:
-
首先是基础不行。
俄罗斯的很多基础设施都是超期服役的状态,啃苏联的老一直啃到现在,出问题是早晚的事。
-
第二是经费不足。
俄乌战争打响后,俄罗斯的政府支出被迫向战场倾斜,至于类似“维护电力设备”这种非紧急开销自然就大砍特砍了。
-
第三就是直接的战争影响。
开战后,俄罗斯境内的电力设备曾多次遭到乌军无人机和间谍的直接打击,这也是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所以俄罗斯的电力系统虽然不像谣言中说的“莫斯科每天都要停电12小时”那么拉胯,但问题确实也不少。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蛋荒”。
鸡蛋一直是俄罗斯人餐桌上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很多菜离开了鸡蛋就做不出来。
那么现在俄罗斯的鸡蛋价格上涨到了什么程度呢?
根据该国联邦统计服务机构 Rosstat 的数据,从2023年初到年底,俄罗斯鸡蛋价格上涨幅度达46%以上。
这个涨幅确实刺激,跑赢了大多数金融投资品。
不过这个价格真放到现实中其实也没那么严重。
因为鸡蛋这个商品本来就没多贵。
俄罗斯人卖鸡蛋习惯10个一盒这么卖,最近莫斯科超市的价格是每盒140卢布左右(大致等于12块人民币),涨价前是不到100卢布。
也就是说俄罗斯的鸡蛋在2023年从几毛钱一个涨到了1块多钱一个。
这个价格跟我们国内超市里的价格其实差不多。
那么俄罗斯人为什么要去排队抢呢?
这并不奇怪,我们这边的加油站涨个几毛钱也会有大把人去排队。柴米油盐嘛,省到就是赚到,况且俄罗斯人也不富裕。
造成“蛋荒”的原因有这么几个:
-
首先是经济制裁。
俄罗斯家禽养殖场的设备和饲料大都进口自西方国家。战争爆发后所有国际贸易被西方一刀切,养殖场的运营成本自然一路飙升。
-
第二是天灾。
俄罗斯今年爆发了大规模的禽流感疫情。根据俄罗斯兽医监管机构的记录,该国在这一年里有24个省份爆发了疫情。
-
第三是农场劳动力出现短缺,人工成本上升。
这是不是因为农民都被送到前线去了呢?不能说没有关系,但关系有限。
俄罗斯为应对俄乌战争,比平时多征召了80万左右的士兵(包括动员兵、义务兵、合同兵在内)。
这肯定会对劳动市场造成影响。但俄罗斯毕竟是个大国,其人口总数是1.44亿,劳动人口数量接近7200万。
80万只占7200万的1.1%左右。
而且这几十万人也不可能全部从养殖场的农民里抽调。
所以除了征兵以外,农场劳动力短缺肯定还有别的原因。那么原因是什么呢?
我们在这先卖个关子,后面再说。
目前俄罗斯对这个蛋荒的情况也采取了一些补救措施,主要就是对进口鸡蛋进行免税,从土耳其、阿塞拜疆、白俄罗斯等国进口了大批鸡蛋。
看到这里我们会发现,俄罗斯的“电荒”和“蛋荒”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但只能算是局部问题,对宏观经济数据的影响是有限的。
真正的问题是,俄罗斯这个亮眼的宏观经济数据是怎么来的?
顶着整个西方的压力鏖战近两年,居然越打越有钱,这合理吗?
这不合理。
发战争财?
战争会摧毁经济,这是常识。
因为炸弹炸不出增量财富,它只会毁灭存量财富,同时还会破坏正常的交易行为。
当然了,参战的一方确实有可能因为战争胜利而获得超高回报。
比如说俄乌战争如果按照现在的战线结束,那么俄罗斯就获得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工厂、以及本来就亲俄的高质量人口。
这些增量财富如果算到经济数据里,那就是爆发式的增长。
但预期收益再大也只是预期,再多的增量财富也只能等到战争结束后再结算。
在战争持续的过程中,经济受到的影响肯定是负面的。
在这里有必要提一下,战争虽然会对军工产业创造大量需求,但并不能拉动整体的经济发展。
因为这些投入到军火生产中的资源,原本是可以投入到其他地方的,包括建设基础设施、增加人民福祉、提高生产力等等。
如果钱都变成军火在战场上烧掉了,其他行业就会饿肚子,就比如上文提到的俄罗斯电力行业。
还有人会举美国的例子,说既然战争是亏钱的,那为什么美国还经常打呢?而且看起来他们的日子过得还是挺滋润的嘛。
美国打仗和其他国家的逻辑不太一样,他那是真的在下一盘大棋。
美国赚钱靠的是凌驾于各国之上的美国秩序,而维护美国秩序就需要时不时地出手教训不听话的刺头。
所以美国打仗也是亏钱的,只不过这个钱是它维护秩序的必要成本,而秩序本身又是它的利益源泉。
这是一个美国特色的“曲线救国循环”,其他国家是学不来的。
所以按常理,在俄乌战争持续的时间里,俄罗斯的经济应该是非常困难才对。
2023年初,欧洲委员会预测俄罗斯经济将至少萎缩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甚至预估他们会下滑2.3%以上。
这也不是西方势力在故意抹黑俄罗斯,因为连俄罗斯人自己都是这么认为的。
俄央行、经济发展部等部门在最开始的时候也认为俄罗斯2023年的GDP将出现大幅萎缩,甚至有些人比西方机构预计的还要悲观。
毕竟一边在战场上燃烧着真金白银,一边还满世界被西方制裁,这很难不让人对经济前景感到担忧。
事实上在2022年的战争初期,俄罗斯人对经济前景的态度已经不能说是悲观了,简直就是恐慌。当时能携款跑路的基本都跑了,剩下的都是“贫贱不能移”的。
然而就当所有人都准备开始“吃糠咽菜”的时候,该国经济却莫名其妙的就起飞了。
俄罗斯在2023年不仅GDP预计增长3.5%,财政赤字的GDP占比还较2022年明显缩小(2023年为1.9%,2022年为2.3%),失业率也降到了历史最低水平。
不仅如此,该国的资产价格也表现亮眼,2023年的平均房价比2020年上涨了40%左右(按卢布计价)。
考虑到战争胜利的巨大预期收益,俄罗斯本来就可以忍受战争过程中的经济萎缩,结果现在“不缩反胀”,简直是意外惊喜。
看到俄罗斯的钱包血量如此充足,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肯定有人在背后给他“输血”。
这个想法确实没错。
俄罗斯虽然不复苏联之勇,但他的国际处境要比苏联好得多。
当年的苏联是被全球孤立,现在的俄罗斯则是在战争状态下继续和全球的大部分国家保持正常合作。
这里面不仅包括了中、印、伊、巴等地区大国,甚至连欧洲各国也没有完全切断联系,很多被他们自己禁止的交易仍在通过各种中间商保持运转。
在俄罗斯的这些合作伙伴中,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现代工业国、货物生产国和资源消耗国。
俄罗斯有的,中国需要,俄罗斯需要的,中国能造。
所以只要和中国这个世界工厂保持正常的业务往来,是否和西方国家互通有无就没有西方国家自己想象的那么性命攸关。
但是话又说回来,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合作者,并不是俄乌战争爆发后才从天而降的,而是一直都有。
也就是说这些朋友并非增量朋友,而是存量朋友。
对于俄罗斯来说,失去西方市场是实打实的损失。
东方市场即使加大合作力度,顶多也只能是尽量弥补这个损失,并不能让它变得比遭受制裁前更富有。
所以“西方不亮东方亮”的逻辑只能解释俄罗斯为什么没饿死,还不能解释他们为什么越打越有钱。
要增长,就得有增量。
那么那些让俄罗斯经济增速笑傲欧洲的增量财富是从哪里来的呢?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就得先从一个故事讲起了。
寡头的奇幻漂流
米哈伊尔·马拉托维奇·弗里德曼,俄罗斯跨国公司阿尔法集团的联合创始人之一,长期在俄罗斯富豪榜前十的位置徘徊。
此人出生于乌克兰,拥有俄罗斯和以色列双重国籍。这个身份一看就不简单,直接把现在的国际热点都包圆了。
这种大佬平时跟普通人并没有多少关系,但普通人往往比较喜欢参考他们的各种观点。
这是因为我们的脑子里有一个常规的认知:成功人士的看法肯定是有道理的,要不然人家咋成功的?
那么对于这场事关俄罗斯国运的俄乌战争,弗里德曼是怎么看的呢?
他曾公开表示过反对开战,并暗示俄罗斯将走向失败。
这个立场完全站在了俄罗斯政府的对立面。而他本人也算是知行合一,说完就收拾包袱润(run)去英国了。
站在俄罗斯的角度上看,这叫叛徒;站在西方的角度上看,这叫自由民主的朋友;站在润人的角度上看,这叫偶像。
那么西方国家是怎么对待这么一个“自由民主的朋友”的呢?
我们中华文化里有一个千金买骨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不惜花费重金购买千里马的骨头,以彰显自己对千里马的喜爱,于是就引得大量马商带来了大批真正的千里马。
这就是笼络人心,吸引人才的正确姿势。
而且位列俄罗斯富豪榜的大佬可不是什么“骨”,简直就是“千里马本马”。
面对这样的“千里马”,西方阵营不说是曹操迎关羽,也至少应该是刘备迎黄忠。
结果欧盟和英国一上来就冻结了他的所有资产。
对此弗里德曼一脸懵逼,他对此的原话是:
“我与当前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完全无关。我不明白为什么要对我们实施制裁。”
2022年10月,无奈的弗里德曼提出可以将个人财富的 10 亿美元转移到他创立的乌克兰sense银行里,希望英国可以看在这个“善举”的份上取消对他的制裁。
这姿势,熟练得让人心疼。
于是英国人大受感动,在2个月后直接将其逮捕,罪名是洗钱、串谋诈骗内政部和串谋作伪证。
到了2023年夏天,乌克兰方面又传来消息,弗里德曼创立的那个sense银行被乌克兰财政部强行收购了。
收购价格是1格里夫纳,折合人民币2毛钱。
可能是嫌光拿到银行还不过瘾,乌克兰政府又在2023年9月对弗里德曼搞了个缺席审判,没收了他在乌克兰的全部财产,还判了他8年监禁。
当然,只要他不脑抽去乌克兰老家怀旧就不会真的被抓起来。
对于弗里德曼来说,最棘手的问题还是因为资产被冻结而有钱没法花。这就好比一个高薪码农把工资全部交给了老婆,结果自己又富又没钱。
日子越过越抽抽的弗里德曼终于忍无可忍,把英国制裁办公室告上了英国法庭。
在诉讼中,他要求制裁办公室允许他花费必要的支出来维护他的豪宅和艺术收藏品,同时他还希望每个月能花费不超过1850英镑的通信费,以及花费必要的工资雇佣一些非安保人员,包括一个司机。
作为一个俄罗斯顶级富豪,这些要求只能用卑微来形容。
然而英国高等法院毫无同情心,驳回了他的所有诉讼请求。
难道请个司机也不行吗?
还真不行,法院的解释是“他可以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有理有据,让人无法反驳。
到了这个地步,弗里德曼终于意识到,欧洲是真的待不下去了,再待下去就要坐上公交车了。
当然了,别忘了人家还有以色列国籍。
成功人士,狡兔三窟,以色列怎么说也是个西方发达国家。欧洲不让混,咱去以色列嗨皮总行了吧?
于是在2023年10月初,弗里德曼去了以色列。
一个星期后,哈马斯从天而降…
弗里德曼:我@#¥@#!
这是前脚刚逃离了英国的公交车,后脚又撞上了以色列的满天火箭,没准什么时候还会被阿拉伯老乡抓去“加沙免费游”。
这个时候弗里德曼又想起了英国的好,他又想回去了。
但是英国高等法院的法官塞尼(saini)却告知弗里德曼驻伦敦的律师,弗里德曼现在已经无法再回到英国,因为加在他身上的那一堆制裁里还包括了旅行禁令…
于是在哈马斯火箭的映衬下,弗里德曼不禁陷入了沉思:世界之大,难道就没有我的容身之处了吗?
几天后,他突然想通了,他做出了一个违背“润族”的决定:回国。
对此克里姆林宫发言人德米特里·佩斯科夫表示:我并不认为这位寡头决定返回自己的祖国有什么奇怪的。
确实不奇怪,因为弗里德曼这两年的“奇幻漂流”其实是很多俄罗斯精英的缩影。
他们之前依靠俄罗斯发了大财,却在关键时候反手做空俄罗斯。
仅从技术上来说,当时做空俄罗斯未必有什么错,但他们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他们有资格去做空自己的祖国吗?
背叛了祖国,对手就会张开双臂拥抱你了吗?
当年叶利钦举国来降尚且被啃得干干净净,更何况这些手里只有钱的富家翁。
盎撒文明里可没有“千金买骨”这一说,他们看谁都是行走的肥肉,别说骨头了,真千里马来了也是直接下锅。
所以兜兜转转,还是得回去。
那么这通寡头的奇幻漂流跟俄罗斯2023年的经济增长有什么关系呢?
发财的奥秘
发展经济无非两个字:搞钱。
而搞钱的关键,是把钱搞到自己的荷包里。如果把钱搞到别人的荷包里,那只能叫“帮别人搞钱”。
上面这句话看起来是句彻头彻尾的废话,但这却是俄罗斯这几十年来活生生的现实。
弗里德曼这样的大佬之所以在俄乌战争爆发后会如此丝滑的卷款跑路,就是因为他们一直以来都是这么干的。
即便在和平时期,寡头们也是一直在把自己赚的钱往西方转移,早就轻车熟路了。
不过出现这样的局面,也不能全怪这些精英“不爱国”。真要让他们把赚到的钱全部投到俄罗斯,确实有些强人所难。
这是为什么呢?
俄罗斯在苏联解体后就面临着这么一个现实:自己的工业元气大伤,而西方有现成的好产品。
所以他们在苏联之后,就“造不如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