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美国的绝大多数武器装备我们都有与之相匹敌的对应型号,
比方说歼20之于F22,歼35之于F35,歼16歼11之于F15,
只有A10,是为数不多的美国有,而我们没有的东西之一。
如果一件装备中国长时间没有跟进研发,一般只有两个原因,
一是我有了更高维度的解决方案,可以对你进行降维打击,
二是你这件武器本身就有问题,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和战争样式的演变。
俄罗斯被打下来的苏25,是被乌克兰战斗机击落的吗?
现在的单兵近程防空武器已经非常普及,A10作为一种对地低空慢速支援飞机,生存环境早已今非昔比,
有人说A10有钛合金澡盆,一般的防空武器奈何不了它,
没错,它的驾驶舱下半部由重达半吨的钛金属装甲保护,能抵御57mm弹药的直射,
但是钛合金能保护飞行员,能保护机翼不被防空导弹的破片折断吗?
一名飞行员被俘虏可能比一架战斗机被击毁更加棘手。
A10服役已经半个世纪,美军之所以还在挖掘A10的潜力,迟迟不将其退役,
主要原因并不是它有多么好用,而是因为惯性,因为船大难掉头。
我已经有了这么多A10,买飞机钱都已经付了,
那我当然要尽可能的挖掘潜力充分利用残值,服役时间越长,成本就摊得越薄,地主家现在也没有余粮你要知道。
实际上按现在战争的打法,A10这种“飞行员还活着”的设计思路已经落后,
只有不被发现,或者就算被发现也无所谓才是王道。
换句话说其实就是体积更小、成本更低的无人机才符合现代战争对地支援的需求,
与其将大量载荷用于保护飞行员的安全,我拿它来增加载弹量不是更好吗?
战争,总的来说是成本导向,不是说打起来考不考虑钱的问题,而是你得有钱才能继续打下去。
一架飞机的成本,包括驾驶员死亡的抚恤金以及被敌人俘虏后进行营救的经济政治成本,都是应该认真考虑的问题。
中国虽然有一支规模较大,分工相对专业的空军,
但毕竟我们曾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国土防空压力极其巨大,对地支援任务的优先级很低,
所以需要优先考虑的是浅纵深突防能力,价格低廉小而灵活,能包揽前线到浅纵深所有对地任务的强-5是当时非常理想的选择。
包括我们现役的歼轰7,无论是从强击机、歼击机还是轰炸机的定位来看,其实核心需求一直都是纵深突防打击,
在这个前提上再兼顾其他,归根结底就是中国始终是在有限的对地攻击需求下,尽可能的发展打击浅纵深关键目标的能力,这一点歼轰7已经可以完全覆盖。
但是到了二十一世纪的第二个十年,这个需求又变了,
俄乌战争,巴以冲突,最近的几场战争无人机在各种用法上无不大放异彩,只有你想不到没有我做不到,
而我们在这个领域更是一骑绝尘独步全球,
翼龙系列,彩虹系列,还有更多在研的处于保密阶段的先进无人机,
无论是载弹量还是续航又或者是成本,在对地支援的各种关键要素上,统统都对A10形成降维打击,
所以说不是新型强击机我用不起,而是无人机实在更有性价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