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写了一篇《当下超出了“经济周期”的问题么?》。
个人的答案是,没有。经济规律和万有引力一样,依然在发挥着作用。只是在这一轮周期中受损的那些,那些在周期前两个阶段赚到“资产增值”账面财富的人,不愿意面对罢了。
之前在文章中曾经反复说过:我们这一轮对于泡沫和危机的处置,其实比想象的要早的多,从17年开始的“供给侧改革”就是在为今天我们所面对的一切做准备。
我们当时的判断今天可能遇到的危机会出现在2020年前后。而疫情打乱了所有国家,企业,利益群体的节奏。新的科技革命的“突然”爆发,也让在上个时期奋力赶超的我们措手不及。
举一个不太恰当的例子,我们向每天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加家长的约束下”“在学校强力管控下”按照高考规则特别努力题海战术卷出来的卷王。到高三了,突然通知在家上网课,要自主学习,然后临近高考了,突然又通知,体育分要占高考分数30%。
说实话,心态不崩,节奏不乱的没几个。但是你要说过去这十二年我们学的一切都白学了,其实也远不至于。
的确是回不到过去。按照“IMF执董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2023年第四条磋商”中所提及的:
对疫情后中国经济的强劲复苏表示欢迎,同时也指出,当前房地产市场的调整以及地方政府公共财政面临的压力将继续影响私人投资和消费者信心。执董们同意,当局需要继续提供宏观经济支持并开展市场化的结构性改革,以缓解下行风险,改善经济实现高质量、绿色和平衡增长的前景。(IMF执董会完成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2023年第四条磋商)
房地产的造富效应也好,地方政府公共财政的狂飙突进也好。这个过去的确是不会再来了。能够在未来三五年,稳住,就是一个很好的结果。
不管是“房地产的账面财富”也好,还是“地方公共财政的扩张也好”,本质上是对于财富的“分配”。而且主要是“我们内部对于财富的分配”。这种分配其实是有其他手段去进行的,而且方法还挺多(特别是对于中央政府而言)。
而我们的制造业,我们的出口,这些是对于实物资产,也就是真实财富的“创造”,而且主要是对“我们外部财富的获取”,在这方面,没有稳定可预期的货币,政治,以及有竞争力的产品,是做不到的。
所以,在遇到大的经济波动的时候,到底保谁?其实答案不言自明。从中期(3-5年来看),经济终究不是仅仅被情绪驱动,还是要回归真实世界的。正如同企业的股价,最终还是要回到市盈率,ROE的层面。
哪再说另外一个问题,我们会回到过去的过去么?在这里说几个数字吧:
那一年高中毕业生人数:43.3万人,高校招生数13.3万人,根据全国第二次人口普查数据。1964年全国拥有高中(包括中专)文化程度9116831人。具有大学(包括大专和本科)文化程度 2875401人,
加起来,真正意义上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不到人口比例的1%。
只一年全国拥有高中(包括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约为2.13亿。拥有大学(包括大专和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约为2.1亿。
给作者打赏,选择打赏金额
¥1¥2¥5¥10¥20¥50¥100 自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