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写一则“降维打击”对于理解历史的实际应用。
中国历史上,对于王安石的变法可谓是众说纷纭,从古至今都是褒贬不一。
其实,如果放在北宋末期财阀崛起的大背景之下,就会很容易理解。
王安石变法的标杆,是青苗法,简而言之就是国家以百分之二十的利率贷给农民、城市手工业者发放贷款。希望借此而达到增加政府收入,“民不加赋而国用足”的情况。
而此举被司马光为代表的旧党抨击,高额的利息使得民众没有得到好处,反而因此深陷债务旋涡。
那么,这事儿究竟如何理解呢?
从财阀的视角来看,当时阻挠变法的,是北宋的北方财阀,原因比较简单,宋朝是继承了唐末五代长期定都开封的北方势力。
就拿当时著名的“铁打丞相”冯道来说,历经的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朝,服务过十个皇帝,各种利益在北方盘根错节。
而且,北宋开国之初,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导致北方大量的高级将领也转为大肆经商的禁军,并与宋朝联姻,形成了很多股的财阀势力。
这使得在北宋时期,北方早在统一之前就财阀云集。
而南方则是北宋挥军南下统一的,除了向大宋纳土归降的吴越钱氏之外,大部分的地方财阀势力被重新洗牌,导致了在富庶的江浙地区,大宋的国有资产反而占据一定的优势。
南北结构的不一致,使得北宋之初,南方的资源源源不断的供给北方,形成了一个相对平衡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