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上几期说了,古代王朝的崩溃是一种必然,他们永远无法逃离历史周期律,其实就是两大公式:
第一、土地「财富」兼并,一般在王朝的150年左右,在朝廷不干预的情况下,5%左右的富人会兼并95%的土地;
第二、王公贵族、官僚体系、士绅阶层三大利益集团不断膨胀,特权阶层越来越多,并左右了整个国家的政令;
最终,面对游牧民族的入侵和自然灾害频发,国家左支右绌,根本没有财政收入解决问题,占据国家财富95%的权贵们既不纳税,也不当差,国家全指望着靠穷人缴税。
皇帝要改革,就是要动整个朝廷利益集团的蛋糕,不改革,就不停的继续征税。
但是再怎么征税,也只能在5%的财富领域里敲骨吸髓,剩下的95%的财富,谁都动不了。
崇祯登基为帝时候,已经没有人能改变大明的命运了。
大明已经病入膏肓,成为了一扇朽门,轻轻一推就倒了。农民起义星火燎原,李自成数次即将被剿灭,在最惨的时候就剩下18骑躲进了深山老林,但只要没弄死他,马上就可以再度崛起卷土重来,可见在明末整个管理制度已经完全崩溃了。
事实上,以上的两个公式适用于很多时候,比如美国。
一是财富高度集中,二是华尔街等权贵直接左右了美国政局。
美国已经长期入不敷出了。
美国如果要搞好经济,任何时候都有机会,首先堵住医疗的黑洞,就可以至少省下2万亿美元,但是华尔街和华盛顿都知道,就是没人干。
因为摆明了开动印钞机就可以解决的问题,为什么搞那么复杂去得罪美国的利益阶层?说不定还没开始,总统已经被神经病枪手干掉了 。
所以全体美国精英一起推着美国下地狱。
这和我们古代的权贵阶层是一个心态,东林党宁愿让大明去死,也不愿意拿钱出来。
为什么不改革?
因为古往今来的改革派,很多时候不得善终,还要被人骂。
如果我是大清的一个农民,家里6口人,爷孙三代人,在顺治康熙朝励精图治,吃了苦中苦,就要成为人上人,刚攒了三代的钱买了30亩土地,眉开眼笑,即将实现阶层的跨越,从贫农到中农,突然县太爷说:现在朝廷改革,以后摊丁入亩。
什么是摊丁入亩?
比如原来我家里6口人,每个人一年要给朝廷缴纳3两银子的人丁税,一年18两银子,不管家里有多少地,没有地也好,有100亩地也好,都是交18两银子。
现在摊丁入亩,不收人丁税了,全部合并到田赋里面。
说白了现在税收就是资产税,谁的财产越多,缴的税越多,无地的农民不用缴税了,但是对应的,原来一亩地按照十税一的标准,一年缴3两银子,现在就要缴纳4.5两了。
而且更要命的是,以后官府的修桥补路的徭役,不针对人丁来了,也是针对资产来,谁的地多,谁相应的被摊派的徭役就多。
我原来每年给县衙干1个月活,或者折算2两银子交上去就不用干活了,现在我多了30亩地,相当于我要折算8两银子上去。
我心里头那个恨啊。
这个天杀的狗皇帝,合着我勤劳致富,你皇上就奖懒罚勤,老子刚买地,你就收拾我,你不是昏君谁是昏君?
这对我也太不公平了,隔壁的张大户,这50年不断的买其它村民的土地,原来都是一亩地3两银子的税收,占了50年的便宜,合着到我这里就活该我吃亏?
但是我再怎么恨皇上,我也就30亩地,隔壁的张大户恨不得把皇上千刀万剐,张大户家里600亩地,占了他们村一大半的地,现在摊丁入亩加上徭役,张大户一年要损失几千两白银,恨不得吐血!
而且皇上这一招真狠,原来缴人丁税,人是活的,每次衙门来调查人口的时候,张大户就让家里的人躲起来,现在可好,不缴人丁税了,就看有多少地。
地是死的,逃不掉了!
张大户现在每天早上就往县衙里面跑,和县太爷商量怎么抗税,怎么糊弄过去……
终于,县太爷告诉我,没事,隔壁乡的李员外,家里的儿子在康熙朝就在朝廷里当礼部侍郎,3个村6000亩地都是李员外的,李员外现在悄悄告诉县太爷,朝廷的这个新政策,长不了。
政策刚一发布,朝廷里面的官员各个骂娘,听说八阿哥正在联系关外的王爷,要搞八王议政,推翻狗皇上的新政。
我听到了这个消息,天天盼着这皇上早点倒台…..
不仅仅是我、张大户和李员外,王村的王秀才也在天天骂皇上,还写了手抄报,说皇上狼心狗肺,杀兄屠弟,简直不是人!
王秀才前年才考取的功名,15年寒窗苦读,不容易,现在在考进士,考取了秀才,就有了特权,不用纳粮,不服徭役,每年看大家为官府修坝补路,累得半死,自己家里人屁事没有,可以在梨花海棠树下悠闲的喝茶,心里甭提多高兴了,自豪感油然而生。
可是现在都扯了蛋了,朝廷新的政策,是一体当差,一体纳粮!以后和穷人一样,该缴税缴税,该服役服役,别想跑。县衙已经通知了,下个月就要去黄河修堤坝,要不想去,就交银子。
这尼玛简直是千古奇谈,要干掉读书人的尊严。
自己的特权都没有了,自己居然和那帮穷人一样了,好不容易来的优越感没了,以后出苦力自己也跑不了!
王秀才对皇帝日日夜夜的骂,这个天杀的皇帝,真是狗胆包天,这么干就是逆天而为,就是和天下读书人为敌!
古往今来的皇帝,从来不敢得罪读书人,否则就是千古骂名,张秀才不仅仅每天写手抄报骂皇上,还天天逢人就说皇帝坏,告诉旁边的穷人,这个皇帝昏庸嗜杀,当年就是他把自己的老爹给搞死了,本来皇位是不传给他的,是给他14弟的,他当了皇上,为了掩盖自己的罪名,猜疑心极重,杀功臣,杀兄弟,见谁不满意就杀谁,是千古暴君。
旁边的农民懂什么,连字都不认识,官府的告示都读不懂,也不知道皇上的新政到底是个啥,听张秀才这么一说,也觉得皇上坏,跟着王秀才一起骂,看大家都在问候皇上他家祖宗八辈,王秀才心里乐开了花,好歹找到了些平衡。
但是这还不够,一定不能让皇上的新政继续推行,王秀才和其他读书人在搞串联,还有两个月就要搞省考了,大家都不考试了,当天就要抬着孔圣人的牌位去游街,控诉皇上的暴行。
我们骂的这个皇帝名叫胤禛,年号雍正,是清朝的第五位君主。
每天民间一群人骂雍正是狗皇帝,雍正他知道吗?
他当然知道。
中华文明向来注重教育,连古代普通人家,只要解决了温饱,就要给孩子请私塾老师去读书,皇帝受到的教育,自然更不用说是最顶格的。
古代的各个王朝,除了宋徽宗那样荒淫无度,明武宗那样不务正业,多数皇帝都是将历史读了个通透。
他们知道喜欢玩乐的皇帝都会被人指责为昏君,但是历史上的改革家多数也落不到好名声。
商鞅,改革改成了,成就了大秦,但自己落了个车裂的下场;
张居正,死后人亡政息,而且家产被抄,家里人被活活饿死;
汉武帝想法最多,打击豪强,征收财产税,事实上在历代皇帝的教育中被视为反面人物,是穷兵黩武的暴君;
这些还是改革有一些成效的,但多数时候,改革不仅会冒巨大的风险还大概率失败,因为新的政令往往会有较多的漏洞,被各级官吏所利用,皇帝忧国忧民,下面的官吏大发横财,稍有不慎就会走向失败。
所以王安石变法失败,下场凄惨,而支持他变革的勤奋的皇帝赵顼年仅38岁死于忧郁,庙号「神宗」,就是不知道怎么评价。
历史周期率是黄炎培在1945年才提出的,中国古代的皇帝懂不懂?这个还真的不知道,但是多数皇帝都是个聪明人,他们知道怎么让自己活得潇洒。
中国古代的变法,除了少数创新型的变革或政治制度的塑造,多数时候,就是财产的重新分配,或者说是今天我们说的二次分配。
抑制贫富分化,打击权贵,是改革的重要内容。
什么是权贵?
皇帝身边的人全是权贵,要么是如长期有特权的八旗,要么是各级官僚;
书写皇帝功过的读书人,传颂皇帝功业的士绅阶层,也在打击范围之内;
打击权贵,就是和自己周边的所有人为敌。
不仅落不到好,而且是高风险的干活,在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完全绝对的权力,你能干掉别人,别人也有机会干掉你。
而打击权贵,在客观上必然有利于穷人。但对皇帝来说,得到了什么?
中国古代的识字率,最高不超过15%,而且在信息化落后的古代,又不是今天,有啥文件,通过网络,3分钟全国都知道了。
古代从官府到乡村的基础士绅,层层传递信息,加上可怜的识字率,皇帝究竟想做什么,到底层没几个人知道的。
况且就算对穷人有利,他们不读书不识字,也没法在历史上留下记录。
穷人,离皇帝太遥远了…..
但权贵阶层,不仅是皇帝的帮手,更是巩固权力的纽带,是自己真正的朋友圈,底层人民离自己十万八千里,为了他们得罪所有人,至于吗?
古代的皇帝,没几个傻的去改革。
毕竟,即使有历史周期率,100-300年的时间太漫长了,自己为什么要主动背这个锅呢,多数人的态度都是我死之后,哪怕洪水滔天。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大千世界,值得享受的东西太多了,干嘛得罪自己身边所有的人,不做个荒淫无道的皇帝,就已经很好了。
乾隆,是装糊涂的高手,即位后很快废掉了雍正的许多改革措施,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君臣和睦,其乐融融,甚至直接告诉臣子,你拿了啥好东西,别忘记和朕分享。
乾隆号称十全老人,享年89岁,不仅被奉为明君,而且潇洒一生。
而雍正离世时年仅58岁,在位13年,居然是被累死的。
雍正年间现在查明的奏折一共41600件,其中汉文奏折35000件,满文奏折6600件。如果41600份奏章在4620天内获得批准,雍正帝就没有假期,每天都要工作,那么雍正就必须每天批准大约10份奏章。
除了奏章之外,还有大量由六个部门和省份送来的政务文件。统计总数为19.2万件每天要处理的碑文数量大约是41个或更多。
这些文件可不仅仅是看了就够了,而是每一个都要认真对待,写下回复,有些回复可以达到1000多字。
雍正在位13年,亲笔写了1000多万字的批文,就是每天坚持写2400多字一天不休息。
关键问题是,这些只是雍正的日常工作之一,要知道每天还要上朝、接见各地的官员….
很多人说,现在怎么还能追捧大清的皇帝。
来,让你穿越回去做雍正看看,别说你会不会有雍正改革的勇气与魄力,就说雍正13年如一日的做劳模,有几个老板能做到?
马总桶说他一天只睡4个小时,那是忽悠人的,雍正是真的每天就睡4个小时。
雍正曾经说过:「朕每日办理政务,日朝至暮,精神倍出,身体从不困乏,倘稍闲片刻,便觉体中不舒畅。朕之勤于政事,实出于衷心之自然,非勉强为之也。」
雍正对待工作的态度,已经秒杀了99%的普通人,要搁别人,早跑后宫不亦乐乎去了。
崇祯,救不了大明,是一种必然,登上皇位可以说一帆风顺,大明的王爷,从来没出过深宫,对这个世界的运行规律,根本就不了解,底层的百姓的真实生活状态,官员们的手段和潜规则,他们一无所知,既没有城府,也没有手段,只能通过自己读过的历史书中的粗浅道理来治国。
但是雍正截然不同,登基时是45岁的壮年,所经历的「九子夺嫡」的残酷性,不亚于凶险的战争,在成为皇帝前,他已经绕过了无数的雷,迈过了无数的坑,经历的考验数不胜数。
雍正登基前多次随从巡幸、外出代办政务,足迹遍于中国主要地区,使他有机会了解各地经济物产,山川水利,民间风俗,宗教信仰,并考查了地方行政和吏治,锻炼了处理某些政事的能力,获得了从政的真正经验。
这些,让雍正一开始,就不是一个好糊弄的皇帝。
满清入关后,继承了大明的诸多恶政,才经历了顺治和康熙两朝,康熙有平定三番、台湾回归、平定准格尔三大成就,但在内部治理上并无建树,大清已经千疮百孔,雍正继位之时,国库存银不到800万两,中央和地方已经长期亏空,仅户部一处就亏空了250万两白银。
大清没有钱吗?当然不是,是因为钱都进了官吏的口袋。
雍正非常清楚,正是因为康熙的仁善,导致了这一局面,在康熙的最后10年,仅户部就一共查明有120名官员贪污,但是康熙仅仅是让他们补上亏空,而没有进行逮捕。这样的举措,自然让官员们有恃无恐。
对贪腐,康熙的批语是:
作大官者,须要得体,宽严和中,平安无事方好。若一味大破情面整理一番,恐其多事,而得罪者广。须留心斟酌。
不到百年基业的大清,表面繁荣,事实上已经无官不贪,在即位之日,雍正就说:
朕在藩邸四十余年,凡臣下之结党怀奸,夤缘请托,欺罔蒙蔽,阳奉阴违,假公济私,面从背非,种种恶劣之习,皆朕之深知灼见可以屈指而数者,较之古来以藩王而入承大统,如汉文帝辈,朕之见闻更过之。
大白话说就是:你们贪污腐败,有什么手段老子一清二楚,别想糊弄老子。
从一开始,雍正就打算向整个权贵宣战。
事实上,历史学界对雍正的公正评价是:至少为大清续命百年有余。
雍正,是个非常通透的人,他很清楚,如果和朱元璋一样,仅仅是对贪官进行严惩,剥皮都没用,最后大明一朝,所有的官员直接明面上贪污。
首先的根子就是不合理的官员薪酬制度。
清代,继承了明代的官吏薪酬制度,做县令的收益,还远没有普通农夫的收入高,根本没办法养一家子人。
这样的制度,事实上就是明摆了告诉官员去贪污:自己想办法养活自己,朝廷不管你们。
雍正的第一件事,是给予官吏们养廉银,养廉银的来源来自地方税赋,养廉银通常为薪水的10倍到100倍。
例如,台湾巡抚刘铭传的年薪为155两,养廉银则达一万两。而台湾总兵年俸67两,军事加给144两,而养廉银则为1500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