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花猫哥哥:原创 | 理科生眼中的抗美援朝战争 |2024-03-05

今天给大家一个全新的视角来认识抗美援朝战争。

这场战争爆发的原因我在历史文章《危机四伏:1949年前后发生了什么》有过详细的阐述,简单的说就是建国初期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恶劣的国际局势,美苏两个超级大国联手挖了一个坑准备让我们跳进去,稍有不慎我们就会面临主权沦丧,东北被肢解的局面,结果我军以一场气势磅礴的抗美援朝战争实现了完美的破局。

1  可以更好

抗美援朝战争是立国之战,这场战争打出了国威与军威,也打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其价值怎么评价也不为过。

70年后我们再来审视这场战争会发现——其实我们当年还可以打得更好。

打得更好的意思就是——取得更大的战果,付出更小的代价,给敌人更大的震撼。

怎么才能做到打得更好?

很简单,在抗美援朝战争五次战役前,只调动四野部队参战,而不调动其他野战军部队。

为什么?

两个原因。

首先,4野部队出自东北,对严寒的气候条件下作战有丰富的经验。这个经验对朝鲜冬季动辄零下20—30度气温条件尤为重要,而我军其他野战军部队(包括1、2、3野)则根本不具有严寒气候下作战的经验,贸然调动其它野战军部队入朝作战,遇到严寒天气就要吃大亏。

以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为例。

二次战役分为东西线两个方向作战,东线作战是3野的9兵团,总兵力约15万,西线作战是4野的13兵团,总兵力约30万,对阵敌军分别为9万与13万。

结果战果却相差甚大。

13兵团将西线敌军打得全面崩溃,歼灭敌军2.2万,自身伤亡减员只有1万余人,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最辉煌的胜利。

不仅如此13兵团还连续参加了后续的第三次、第四次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前四次战役的主力,只是到了第五次战役,才将大部分部队撤下来休整,只有两个军参加了第五次战役。

而9兵团在态势兵力都非常有利的情况下,仅歼灭敌军1.4万,自身伤亡减员高达4.8万人,9兵团经此一战被彻底打残,整整休整了几个月,错过了第三、四两次战役,直到第五次战役才参战。

为什么9兵团伤亡如此之大?

主要还是因为严寒伤冻导致9兵团出现大量非战斗减员。根据中央党史出版社出版的《开国第一战》的数据,在长津湖作战中9兵团冻死冻伤就高达3万余人,占9兵团整体减员数量的65%以上。

9兵团总兵力15万,一线战斗人员数量不会超过10万,结果还没打仗就冻死冻伤3万余人,非战斗减员超过30%,这个仗还怎么打?

东西线对比,很明显看出是否有严寒地区作战经验的巨大区别。当然,9兵团冻伤减员如此之大,也与前期仓促入朝有重大关系,这个问题我们后面来谈。

假如,在二次战役中,我军在长津湖地区出动的也是4野部队,长津湖战役我军损失肯定会更低(不会出现高达3万人的冻伤减员),美军损失也会更大,那么不但二次战役战果会更大,而且对未来战争走势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第二个原因就是,相较1、2、3野,4野部队装备精良,战力也更为强大。

4野是在东北解放战争中发展起来的部队,在解放战争期间,不但拿到了大量日本关东军装备,而且还直接接收了大量苏军援助的装备,更在辽沈战役中缴获了国民党军队的大量美械装备。

因为上述原因,在解放战争时期,4野是几大野战军中装备最好的部队。

不但装备精良,而且一手带出4野的林彪训练部队也很有一套。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进攻时所采用的三三制战术动作大放异彩,甚至被日本自卫队收录进入军队教材《作战理论入门》。

这个三三制战术就是林彪在4野部队的训练成果。

图片

朝鲜战争中的三三制队形(来源:搜狐网)

所谓三三制战术就是3人组成一个攻击小组,一人进攻,一人掩护,一人支援,若干的小组组成一个进攻的波次,这种战斗队形在远处攻击时可以最大程度减少敌军火力的杀伤效果,在近战时又能迅速汇集到一起建立局部地区的兵力优势,颇有能聚能散的特色。

而除开4野之外,我军其它部队虽然作战也十分英勇,但是战术素养却有明显的差距。

以下摘录自27军81师《咸南战役总结报告》(27军属于3野部队)

图片

《咸南战役总结报告(27军81师)》第8页,新兴里战斗

这个报告总结的问题其实就是一个,就是27军在长津湖咸南地区作战还采用密集冲锋的人海战术,结果被美军优势火力大量杀伤。

同样的错误不仅在9兵团比较突出,5个月后在五次战役中,3兵团(2野部队,司令员就是《亮剑》李云龙原型的王近山)也出现同样的错误。

五次战役总结会上,3兵团参谋长王蕴瑞将军就直言不讳地提出,本次战役3兵团就犯了“人海战术”的错误。

图片

王蕴瑞将军总结(来源:科普网)

作为一个军事爱好者,过去十几年我曾经无数次复盘抗美援朝战争,在复盘过程中我多次感慨,如果这场战争中央军委只调动4野部队就非常完美了。

那么,当年中央军委为什么不这样做?

下面我们回顾一下我军入朝参战前调兵遣将的全过程。

2  调兵遣将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这场在中国东北边境邻国爆发的战争立刻引起了毛泽东的高度警惕。

7月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84号决议,授权美国组建“联合国军”支援韩国抵御朝鲜的“侵略”。

当日,毛泽东亲自下令,调动中央军委驻扎在河南的战略预备队——4野13兵团3个军(38、39、40)与黑龙江的42军以及炮兵3个师共计25万人组成东北边防军向中朝边境集结——伟大领袖这种对国际局势的机敏与远见实在让人感佩。

这4个军在东北地区集结之后迅速进行兵员、装备、训练上的调整与强化,包括淘汰老弱,保留精干,充实战斗人员;另外还动员了2000多朝鲜族青年参军,让每个连都配备了2个朝鲜族青年,作为入朝参战的地方联络人员。最后就是加强了部队武器配置。

后来事实证明,毛泽东这个未雨绸缪组建东北边防军以及前期的准备工作对于后来的入朝参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3兵团这4个军基本就是后来五次战役中前四次战役的主力,也是将联军从鸭绿江边赶到三八线的主要贡献者。

但是,在7月7日美国即将组织所谓的“联合国军”进入朝鲜之后,仅靠13兵团这4个军兵力是肯定不够的。

那么,当时为什么不调动更多的部队在东北集结呢?

原因很简单,从1950年7月到年底,新中国面临着四面作战的复杂局面。

一方面是追击国民党军残部,准备解放台湾。

二方面是国民党撤出大陆之后,留下了大量的特务在各地发起叛乱,全国土匪高达数百万人,解放军面临着极为繁重的剿匪任务;

三方面是组织部队准备解放西藏。

最后才是为朝鲜战争做准备。

解放军在1950年下半年兵力虽然高达600万,但是其中有近200万是国民党投降与起义的部队,军心不稳,真正可以依靠的力量只有400多万,要同时应付四个方面的作战任务,兵力也非常吃紧。

更为重要的是,前三者作战都是迫在眉睫的事情,而为朝鲜战争只是未雨绸缪的准备——

中央层面直到10月5日才确定入朝参战,在此之前,为朝鲜战争做准备对于中央军委而言,反而是最不急的事情。

8月19日,聂荣臻提出应该为东北边防军增加兵力配置。那么,聂帅建议调动哪些部队去东北呢?

因为4野部队或者在大西南剿匪,或者刚刚占领海南岛,所以,聂帅建议调动驻扎在上海的9兵团与西北的19兵团。

9兵团是准备解放台湾的部队,因为美国第7舰队进入台湾,所以这支部队就可以调出来;19兵团是完成了解放大西北作战任务,暂时没有作战任务,正好可以调出来。

现在我们站在上帝的视角,8月这个时间窗口最好的决策是调动9、19这两个兵团南下,将大西南剿匪的四野部队替换出来开赴东北做准备。

但是,当时中央都没决定入朝参战,而且8月朝鲜人民军在战场上正是节节胜利的时候,能够想到增加东北兵力配置已经是非常有远见的举措,如果再苛求替换4野部队实在有点说不过去。

但是9月之后,朝鲜局势骤然巨变。

9月15日,美军在仁川登陆,人民军主力被合围。

10月1日,美军不顾我国多次警告,悍然越过三八线。

10月4日,中共中央召开会议讨论出兵朝鲜问题,参与会议的中央军政领导都反对出兵朝鲜。

10月5日,继续讨论,从西安匆匆赶来的彭德怀支持打,周恩来也支持出兵,这才确定了出兵朝鲜的决策。

确定出兵朝鲜之后,马上就涉及要增加兵力的问题,但是朝鲜局势变化很快,美军在越过三八线之后几乎就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所以推进很快。

如果志愿军不能在美军占领朝鲜全境之前入朝参战,那么,出兵朝鲜在政治上将陷入极为不利的处境。

所以,10月5日中央才确定入朝参战,10月19日13兵团就匆匆进入朝鲜,与此同时中央军委也手忙脚乱从各地调兵遣将。

第一个调动的是驻扎在东北的50军,这个军前身是长春起义的国民党60军,放在东北最初只是作为卫戍部队,根本就没有做入朝参战的准备——包括兵力与装备都没有加强,但是形势紧张,也只能匆匆入朝。

第二个调动的是66军,这是驻扎在华北的一支部队,在华北部队战力也只算2流,但是没办法,距离东北最近也最快能调动的只有这支部队。

于是10月23日66军接到紧急调令,同样也没做任何准备就匆匆入朝,因为时间紧急,66军一支4万人的大部队仅带了3部电台。

即便如此急如星火的调动,50军也只有少量部队参加了第一次战役,66军入朝之后也只赶上了第二次战役。由于两支部队前期准备不充分,所以在二次战役中表现很不好。

然后就是驻扎在上海的9兵团,这支部队调动更为仓促。

1950年9月7日,9兵团接到命令正式取消解放台湾作战计划,该兵团准备调往山东整训,然后再调到东北加入东北边防军序列——

这个命令一直让我非常不解,既然是加入东北边防军序列,为什么不直接调到东北整训?毕竟,山东气候条件与东北差距太大了。

但是9兵团北上计划一开始就非常不顺利,从上海到山东要经过南京渡江北上,当时没有长江大桥,恰恰南京下关轮渡又损坏,加上北上铁路运力不足,所以直到10月28日,9兵团3个军才全部到达山东。

10月25日抗美援朝战争打响,首批入朝13兵团4个军加上炮兵部队只有25万,要应对美国为首联合国军队23万人的进攻,顿感兵力不足联军在空军与火力上有巨大的优势)。

虽然紧急调动了50军与66军入朝,但是这两个军只有7万人,我军如果对联军没有较大的兵力优势,是无法打出大规模的歼灭战的。

所以,9兵团刚到山东,中央军委再次下令,取消在山东的整训,立即开赴东北入朝参战。

因为前线战事紧迫,所以这一次调动更为急迫,9兵团沿途几乎没有做任何停留就被火车拉着直奔鸭绿江边。

当时在沈阳短暂停留时,时任东北军区副司令员的贺晋年看到9兵团战士还穿着南方薄棉衣非常震惊并且立即警告说:“你们这样入朝,别说打仗,冻也把你们冻死了。”

贺晋年立即下令将库存的5万多套棉大衣、棉鞋全部拿出来调给9兵团使用,沿途东北边防部队干部战士也纷纷脱下自己的棉衣、棉帽给9兵团战士可惜贺晋年调拨的棉衣棉鞋很多没有送上车,9兵团就出发了!

以上就是9兵团入朝过程。如果说50军、66军入朝仓促,准备很不充分,还主要体现在兵力与装备配置不够,9兵团作为未来二次战役东线作战主力入朝更为仓促,准备更不充分,连基本的棉衣棉帽都只配了一部分。

以上就是我军入朝参战调兵遣将全过程。

这个过程中,也只有7月7日毛泽东亲自下令调动的13兵团准备最为充分,而后期的部队准备都很差。

原因当然是朝鲜战场形势变化太快,朝鲜人民军在美军仁川登陆之后就兵败如山倒,完全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根本就没有为我军入朝争取一点准备的时间。

按:当时朝鲜领袖金日成个人能力颇有问题。

朝鲜战争初期人民军节节胜利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人民军核心主力为4野的3个朝鲜族独立师,为了支持金日成统一朝鲜事业,我们连人带装备全部送给朝鲜。

当人民军占领朝鲜半岛90%的领土时,金日成志得意满完全无视中国方面一再提出的警告——美军很可能会在仁川登陆!

中央军委的一个参谋甚至准确预测到了美军登陆的时间并且精确到某月某日某个时间段!

美军仁川登陆之后,金日成方寸大乱,不但没有迅速组织人民军主力后撤,反而封锁美军在后方登陆消息,导致人民军主力团灭。

后来在美国越过三八线北上之后,中国向金日成通报了决定出兵的决定,并且要求金日成组织力量迟滞美军进军争取时间。

结果金日成除了连连叫苦,其它啥也没做,美军北上基本就是武装大游行,逼迫我军仓促入朝,9兵团甚至连棉衣都没配齐!

最后这些准备不充分到了战场上就要用人命来填。

3  第一次战役

下面我们来复盘抗美援朝战争过程。

抗美援朝大的战役有五次,这五次战役我军打赢第一、二、三次战役,第四次战役是平手,第五次战役先胜后败,我们一个一个来说。

第一次战役规模比较小。志愿军刚刚入朝,对敌情地形都不熟悉,兵力也只有13兵团4个军,所以彭总准备先拿韩军练练手。

具体部署是,在美军为主力的东线,用42军两个师阻击美军进攻,在韩军为主力的西线,集中38、39、40军三个军又一个师(42军)准备围歼韩军两个师、美军一个师,即将入朝的50军、66军作为战役预备队——

两支部队还未入朝,就已经被志愿军司令部确定为全军预备队,可见第一次战役志愿军兵力有多么紧张

换句话说,如果作战不利,50军、66军又没及时赶到,志愿军就要面临无预备队使用的危险局面。

至于远在山东还没启程的9兵团,则被志愿军司令部内定为接替42军在东线阻击的部队。

现在大家明白为什么中央军委对50、66军以及9兵团调兵令急如星火——在志愿军首次作战计划里,这些部队都安排了重要的任务,如果调动迟缓贻误军机,那就是不得了的大事。

但是战争总是充满变数,第一次战役双方错进错出,志愿军没有实现自己的战役企图,却阴差阳错对第二次战役产生了微妙的影响。

图片

第一次战役志愿军作战计划图

当时志愿军计划是在东线黄草岭、赴战岭两个点顶住美军攻势,集中主力准备在西线云山这个点吃掉韩军第一师、第六师以及美军骑兵第一师。

北朝鲜山岭纵横地势险峻,加上美军将领狂妄自大目空一切,所以,联军东西线部队被朝鲜狼岭山脉隔开了80多公里——这个巨大的美军战线缺口恰好可以让善于穿插渗透的志愿军大显身手。

但是要围歼西线这三个师就要切断其退路,这个迂回穿插任务就交给38军(还加强了42军一个师),要求38军必须迅速拿下熙川这个点,然后穿插到云山联军后背,将其聚而歼之。

战争一打响就出了意外,东线42军阻击很成功,39军、40军对云山攻击也很顺利,但是38军的穿插却出了问题,原因是38军在攻击熙川时出现情报失误,误认为守卫熙川的是美军黑人团。

因为是第一次出国与美军作战,当时志愿军打韩军没有任何心里负担,突然遇到美军就心里没底,于是38军军长梁兴初没有大胆进攻执行原定的穿插任务,没有及时堵上云山之敌后路,结果美军骑兵第一师在损失一个团之后跑掉了,连带韩军第1师、第6师也跑掉了大半。

歼灭战打成击溃战,彭总勃然大怒,在总结会上将梁兴初骂得狗血淋头,连“挥泪斩马谡”都喊出来了,受此刺激,也为38军在第二次战役中的辉煌表现埋下了伏笔。

志愿军初次作战虽然没有达到预期战役企图,但是却产生了一个出人意料的结果,由于美军损失不大(虽然韩军损失上万人,但在美军眼里,韩军损失是可以无视的),时任联合国军司令麦克阿瑟由此判断志愿军出国兵力不多。

狂妄的麦克阿瑟决定继续执行之前的进攻计划——隔着一道巨大的狼岭山脉,东西线联军继续向中朝边境推进。然而这一次,美军就没有第一次战役的好运气了。

4  第二次战役

图片

第二次战役经过图

第二次战役西线打得很出彩,东线却打得不好。

我们首先来看西线。

38军军长梁兴初被彭总一顿臭骂,本次战役憋足了劲要雪耻。

38军这支精锐也不负众望,首战德川一天就将韩7师歼灭大半,然后113师在14小时穿插作战72公里,如神兵天降占领了三所里、龙源里这两个要点,掐住了美8集团军后路。

接下来113师在三所里与龙源里这道闸门硬扛美9军与美骑1师南北进攻,弹药打完继之白刃,白刃断折继之血肉,一只志愿军轻步兵硬生生将兵力、火力都占绝对优势的美军士气打崩了。

魏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对这场阻击战有生动的描述。

西线战斗唯一的瑕疵就是博川方向的50军、66军打得不好。66军正面只有一个韩军第一师,50军正面也只有一个英军27旅,我军兵力都占据绝对优势。

然而50军与66军进攻却打成夹生饭,113师在三所里、龙源里都打成尸山血海,66军与50军竟然还没有拿下博川。结果在三所里、龙源里堵住的美军有一部分从博川后面的安州跑掉了。

我后来常常在想,假如在博川方向进攻的不是66军与50军这样的二流部队,而是4野的主力部队(也如同13兵团那样有三个月在东北整训的时间),在113师占领三所里与龙源里之后,迅速攻占博川,拿下安州,美军西线第8集团军就是瓮中之鳖,第二次战役战果就更为辉煌。

可惜!

尽管有上述的遗憾,西线作战志愿军也是大获全胜,西线联军差不多被打得全面崩溃。

但是东线打得不大好。

东线朝鲜地形都是崇山峻岭,美十军所辖陆战1师,第7师等部被复杂的地形分割成若干个相互无法联系的驻扎营地。

美军这样的态势本来是非常有利于我军分割围歼的,但是东线9兵团在11月中旬才进入朝鲜,本来就是长途跋涉,连棉衣都没配齐,进入朝鲜之后仅仅过了十天东线战斗就打响,东线9兵团也只能仓促投入战斗。

准备不充分,又缺乏在严寒地区的作战经验,导致9兵团在长津湖作战时最大的敌人还不是美军,而是朝鲜恶劣的气候。

9兵团在悄悄包围美军各个驻扎点之后,还是按照国内作战的惯例让部队提前一夜就进入潜伏阵地。结果在零下三十几度的低温中,潜伏一夜的士兵大面积冻死冻伤,次日吹冲锋号时才发现整连整营的部队都冻僵在地上。

图片

长津湖冻僵的士兵(来源:新浪网)

不仅一线作战人员因为冻伤减员高达30%,而且9兵团大部分部队还延续与国民党军队作战模式,采用密集的人海战术冲锋。

在西线4野部队采用三三制战术3个班(9个小组)最大可以展开800米攻击宽度的时候,东线3野9兵团甚至出现过在一个100米宽的正面投入3个连(27个班)的兵力进行冲锋,攻击兵力密度是西线的几十倍!

东线9兵团志愿军战士的勇气是非常惊人的,但是在美军密集的火力网下牺牲也是惊人的。

西线13兵团以伤亡1万余人代价,歼灭敌军2.2万,不但交换比达到1:2.2,并且打崩了美军第8集团军。

在东线,9兵团光是冻死冻伤减员就高达3万,加上作战伤亡,总体减员达到4.8万,仅仅歼灭敌军1.4万,交换比高达3.4:1,错失全歼美陆战1师的大好时机。

第二次战役虽然有些遗憾,但是从战场态势来看却是志愿军全胜之局。

说实话,在美军越过三八线北上之时,对于中国的警告是不屑一顾的。麦克阿瑟就公开说过,如果中国军队参战将面临美军单方面的屠杀。

在麦克阿瑟看来,中国军队装备简陋只是一支轻步兵,怎么可能与装备、火力、后勤等各个方面都占据绝对优势的美军作战?

结果麦克阿瑟被啪啪地打脸。

因为志愿军装备简陋,所以在任何恶劣的地形都可以迅速部署、快速机动,不依赖后勤,不需要重装备,任何敌军部署的漏洞都可以穿插渗透。

一支轻步兵居然可以打出大纵深快速穿插的战术,军一级的野战大部队也能变成风暴突击群,居然可以打出特种兵专利的胡蒂尔战术。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无处不在的志愿军战士以无畏的勇气以及旺盛的作战精神打得美军晕头转向,溃不成军。

二次战役面对志愿军排山倒海的攻势,美韩军大败亏输,一下子溃退300多公里,志愿军一举收复三八线以南广大的地区。

这场胜利震动了全世界。

面对朝鲜战场的惨败,为了挽回颜面,时任美国总统杜鲁门口不择言地向外界表示——正在考虑在朝鲜战场使用原子弹。

这个表态没有吓倒中国人,反而在欧洲引发了恐慌,惊慌失措的英国首相艾德礼亲自飞到华盛顿,试图让杜鲁门亲口保证,如果要使用原子弹应事先取得英国的同意。

与此同时,金日成也亲自跑到北京向毛泽东表示感谢——在志愿军入朝之前,金日成都准备在中国东北建立流亡政府了,现在志愿军不但收复了北朝鲜绝大部分领土,连首都平壤都拿回来了。

这是复国之恩!

当然,金日成跑到北京不仅仅是表达感谢,也是要试探中国方面的态度——志愿军仅仅只是打到三八线为止,还是会继续南下拿下整个朝鲜半岛。

志愿军当然要越过三八线继续南下——来而不往非礼也,10月美军不顾中国的反复警告执意要越过三八线,现在这个三八线对于大获全胜的志愿军同样也不再有约束力。

5  第三次战役

第三次战役是志愿军的进攻战。

图片

第三次战役作战经过图

因为二次战役的惨败,被志愿军打得心胆俱寒的美军的防御部署是将韩军摆在一线,美军主力放在二线——这是一个很心机的部署。

美军的打算是,如果韩军能顶住志愿军第一波攻击,自己就协助韩军守一守,否则就用韩军做炮灰去迟滞志愿军攻势,美军主力可以跑得更快。

1950年12月31日,志愿军在结束第二次战役仅仅休整7天之后,就迅速发动了第三次战役,这次战役因为9兵团没有参战(因为在二次战役中损失太大伤了元气,不得不撤下来休整)所以总兵力锐减为30余万,相比正面的联军已经没有多大的兵力优势。

但是志愿军携大胜之威,气势如虹,开战不久就将韩军战线全部打崩,美军士气低落,也没有硬扛志愿军攻势的勇气,于是联军再次败退,从三八线撤到三七线。这一次,美军把韩国首都汉城(就是现在的首尔)也丢了。

志愿军虽然三战三捷,但也是强弩之末。

首先战线从中朝边境推进到三七线,后勤补给线延长了好几百公里,在美军飞机狂轰乱炸之下,后勤完全跟不上前线部队,导致一线部队粮弹奇缺,部分部队甚至已经开始断粮。

其次,连续经过三次战役,志愿军自身损失也很大,急需后方补充,但是当时后勤连粮食与弹药都运不上来,更何况是补充的新兵!

所以,1月8日之后,彭总断然下令志愿军停止追击。

彭总这个命令引发了金日成极大的不满,在金日成看来,志愿军在大胜之后停止进攻简直就是放虎归山,为此金日成还专门找到彭总要求志愿军继续进攻,彭总当然不会理会金日成的建议。

6  第四次战役

志愿军停止追击不久,1月25日美军就发动了大规模进攻。

美军选择进攻的时机很好,正好是志愿军前线部队青黄不接的时候。一线部队不但缺粮少弹,而且经过连续作战伤亡,兵力已经锐减到30来万,而美韩军经过大量补充,一线兵力甚至超过志愿军。

面对美军的攻势,志愿军节节防御感觉非常被动,为了保住才拿下来的汉城,志愿军在东线仓促组织了一场反击作战,企图击破东线联军,从而挫败联军攻势。

这就是第四次战役。

在四次战役中,彭总设计了一个西守东攻的作战计划。

西守,就是以38军、50军在汉江北岸阻击,迟滞美军前进速度;东攻,就是把东线美军放进来,让东西线美军前进速度产生差异,让东线美军更加深入我军腹地,然后集中主力对深入我军腹地的东线美军进行围歼。

图片

第四次战役志愿军作战计划图

如果这个计划顺利实施,东线美军在我打击下崩溃,那么西线美军因为侧翼动摇,其攻势自然冰消瓦解。

这个计划差一点点就成功了。

汉风网网站提示:
经过两天的测试与系统重构,我们的支付问题已经解决,请老友们放心支付。
建议老友们升级会员,升级会员后,可以全部阅览。如果不会操作升级会员,请加汉风网微信,我们后台给您添加。
请老友们一定点击“立即购买 或 升级vip”按钮进行购买,因服务器反应慢点击购买后大概需要8秒左右,(如果等待8秒没有反应,可以再次点击一下)会跳转到支付页面。购买成功后才可以查看到剩余内容,购买成功后如果遇到服务器没有反应则请等待一会刷新(如果还是看不了,请再次刷新一下),或重新打开本篇文章,因技术原因请老友们尽量在半个小时内阅读完,超过时限会需要重新购买。此费用为支持汉风网服务器带宽以及编辑人员相关费用。谢谢老友您的支持。如果有疑问,请加微信联系我们,我们第一时间解决   

赞(23)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花猫哥哥:原创 | 理科生眼中的抗美援朝战争 |2024-03-05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