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密集写过两篇关于万科的文章《万科暴雷,房地产真的见底了!》、《突然之间,就要救万科了》,行业一哥,其实早就出事了,上一次还能把锅甩给惠誉下调评级,这一回,又能把锅甩给谁?
地产是个长周期的行业,这也意味着你昨天造了孽,今天还能继续奏乐继续舞,明天才看出有点不行的苗头,但要真的出事,可能得到后天了。
但正如我之前很多次说过的,往往到了行业老大都出风险的时候,其实整个行业基本已经到了风险出清的阶段。
2022年,大家都应该能猜到2024年地产销售惨淡的现实了,毕竟恒大暴雷是在2021年,而整个行业格局改变也早就显露端倪。
今天你再拿着2024年2月份的销售数据,装出一脸便秘的表情,继而恍然大悟,是不是有点晚了?
万科股债双杀源自3月初的一份传言:万科管理层到处拜码头,重点瞄准了各家保险机构,想把已经到期的非标债再延几个月,自家资金流实在太紧张了,没钱兑付。
至于为什么搞得资金如此紧张,这得问问俨然一派世外高人的颜值老王和有钱的田女士了。
子弹射出去,要很久才能正中眉心,何况是长周期的地产子弹?
怎么,你真以为老王是心中无私才会早早隐退,交出企业的控制权,带着美人跑去当网红?
话不能说太明白了,我在《突然之间,就要救万科了》里把万科之所以走到今天的原因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地产企业里,同样融资成本很低的中海、华润和保利,财务状况就要健康许多,说白了,人家总部集权更多,很多一般性事物的决定权都收回总部了,虽说在总部摸鱼的朋友天天怨天载地,说丫工作不是人干的,啥都要弄回来上会。
打工人这番抱怨很容易理解,但你们也得理解所有藏在看似官僚化作风背后的深意:这都啥时候了,不给你拖拖周期,你的销售跟不上投资速度,不得把自己给玩死了?
跑得快又换回升级了,熬到最后还能活下去的才是赢家,这行业,现在跟我谈个毛线的效率?
但地产投资背后利益牵扯太多,但凡在里面扑腾过的心里都门清,谁的面子都是面子,谁得罪了都有可能有很严重的后果,那么聪明人会怎么做?
算了,不说了,再说就要被人打了。
一直以来我都非常反对在金融行业搞创新玩高效,因为这意味着更高的杠杆,更多的风险积累,你说一切可控,投资的都是什么靠谱标的,我就笑笑不说了。
就好像当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之前,好家伙,全球投资者看到的都是评级贼拉高的债券,像两房背后还有美国政府信誉背书,你能说这个不靠谱吗?
恩,它相当长时间是靠谱的,但有剧烈的波动,有人想要通过波段牟利,于是次贷危机集中爆发,两房债券跌成了狗,但假如那时候你大胆低价大量买入,说不定就能大赚一笔。
不过话说回来,所谓的波动就是人家做局用来割韭菜的工具,假如你买了大头,我敢肯定,老美就会跟瑞士处置瑞士信贷次级债那样,一把给违约了。
恰恰是因为这个波动到了谷底,过来抄家的都是华尔街大佬,因此才能激发暴力救市。
熨平周期并不难,并且只要能持有足够长久,持有的成本足够低,最后肯定会轻松解套的。
这世界上自从全员玩信用货币以后,就再也不可能有真正的长期通缩,一切通缩都是结构性或者暂时的,通胀才是长线主流,不信你把任何一项资产拉长了周期看。
我去年年底写过一篇爆文《2024,通胀会来的》,一直说通胀,好多人非要指着最近几个月的CPI、PPI数据跟我理论,好吧,但凡过来理论的,都算你对,不跟杠精论输赢。
呵呵,印钞机的产能是无限的,世界上的资产是有限的,用有限的资产对上无限的印钞机,你告诉我会通缩,我就捂着嘴笑笑算了。
2019年年初我写过一篇《地产2019》,可惜被404了,当年对地产行业的预言基本应验了一大半,我说地产公司们都会遭遇困难,但大家也别太着急,行业最后会有国家来托底救起。
深圳会救万科的,也不存在救不起的问题,只是怎么救,如何救,有些利益就得缕缕清楚了。
这么多年来,我在地产圈里混,认识的人颇不少。
大部分人都有种奇怪的认知,即便自己拿了很多,赚了远远超过平均水准的钱,依旧不满足,总还有一股子怀才不遇的郁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