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政委袁华智将军在接受采访时,提到的中国海军第四艘航空母舰的信息,引起了外界广泛关注。
袁华智将军指出,中国海军在航空母舰的发展上“没有什么瓶颈”,至于第四艘航空母舰使用什么动力,“很快就会告诉大家”。同时,袁华智将军特地强调,中国海军发展航空母舰,完全是为了自己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并不是为了要和某个国家对抗。
从昨天到今天,不少媒体自媒体都在讨论中国海军“第四艘航空母舰”,一些军迷将袁华智将军的表态,解读为中国海军“即将开建第四艘航母”,还有人干脆认为这是对外宣示中国海军的第四艘航母“一定是核动力”,甚至连这第四艘航母叫什么名字都想好了。那么中国海军是否存在这“第四艘航母”,这艘可能存在的航空母舰,是否如军迷期望的那样,是核动力航空母舰呢?
大伊万的观点,从中国海军航空母舰的发展历史来看,目前也确实到了出现新一艘航空母舰的时间节点了。
我们看之前中国航母发展史的重要历史节点,“辽宁”号航空母舰是在2012年9月25日交付人民海军的,同时“山东”舰已经进入备料和钢板预处理阶段,2013年11月19日在大船集团切割钢板、正式开始建造;“山东”舰在2019年12月17日加入人民海军战斗序列,但早在2016年,“福建”号航母已经开始了钢板预处理,2022年6月17日下水。
因此,从中国海军航空母舰的发展历史来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中国海军在航母建造上,基本采取的是“不断线”的发展策略,前一艘航母刚服役,后一艘航母已经开始建造,且建造速度越来越快。这与美国提出“重返亚太”和“印太战略”后,东亚西太平洋地区战略态势整体趋于紧张,我军备战工作进度大大加快有较为紧密的联系。
故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福建”号航母建造已经进入后期、即将试航、估计会在明年加入人民海军战斗序列的节点上,我们展望一下中国海军第四艘航空母舰,似乎没有太大问题。
新航母的动力系统
那么中国海军新一艘航空母舰,可能会采用怎样的动力系统呢?相比较很多军迷翘首以盼的核动力航母,大伊万并不认为核动力航母对现阶段的中国海军来说,是个好主意,不能美国人有什么,我们就跟着搞什么,有几个因素:
从海军战略的因素上来说,中美两国对航空母舰的定位不一样,兵力运用思想不一样。美国海军是把航空母舰当成了全球部署、耀武扬威的工具了,它的定位和陆地的军事基地、陆上的机场是没有区别的,所以会有航母常态化海外部署这种兵力运用的模式,航母一出海就是六个月起步。
而中国海军目前没有这种需求,我们暂时不需要在海外维持军事基地,更不可能把航母开出去威胁大小国家,我们对航母的定位,更类似于二战时美军对航母的定位,那就是舰队决战的主战兵器。平时除了远洋训练,很少出动,但是一旦出动,那就是惊天动地的大事,是要拉开架势跟人干仗的。
海军战略的不同,对航母的定位就不同,美军讲求全球部署,因此航母必然要求长续航力,否则几十天就要返港补充数千吨油料;我们讲求舰队决战,因此对核动力航母级别的无限续航能力,属于有它当然好,但是没它也不耽误事的状态。
而从航母战术运用的角度看,其实核动力航母和常规动力航母,在一些关键性的战术数据上相差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
比如在比较重要的航母航渡速度上,按照美军的统计,无论是核动力航母还是常规动力航母,二者之间的航渡速度没有区别,基本都是18到20节。就算是在紧急奔赴战区的情况下,两种航空母舰都可以跑到24节以上的航速,就算是常规动力航母,也可以在一路不喘气的情况下做到全球部署。
当然,由于核动力航母的功率提升能力强,动力系统响应速度快,在战时核动力航母的战术机动速度要快于常规动力航母,但是在这其中二者之间差距也就是十分钟和数分钟的差距,没有大到完全不可接受的程度。
又比如在航母的物资储备与持续作战能力上,由于核动力航母相对常规动力航母,动力系统占用舰体空间很小,尤其是减少了油舱的容积,因此在航空油料、淡水的储备上有比较大的提高。按照美国海军的说法,核动力航母的航空燃油油舱,可以储备高达1300万升的航空煤油,而常规动力航空母舰的油舱就只能储备700万升航空煤油了。同时,在淡水供应方面,常规动力航母还需要留出一些燃油舱用于储备淡水,毕竟常规动力航母锅炉对淡水的需求量较高,而核动力航母则可以使用核反应堆动力直接海水淡化。
这让二者在航空燃油、淡水供应方面存在差距,但是这种差距也没有大到完全无法弥补的地步。就算是700万升航空煤油,也有6000多吨,按照一个飞行架次消耗5到6吨燃油来计算,也足以维持高达1000多个架次的飞行了,就算每天维持100架次的高强度出动也够出动10余天。对于我们主打舰队决战任务的航空母舰来说,甚至都用不着高强度出动10余天,抓住目标之后,可能当天维持高强度出击,就可以完成任务了,所以燃油和淡水也不是问题。
相反,常规动力航空母舰相比核动力航空母舰,它的维护保养反而简洁一些。比如美军核动力航母的DPIA(计划增量维修)循环需要16个月时间,经常会拖长到18个月,再比如核动力航母的中期换料大修经常需要36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但这些对于常规动力航母来说都是不存在的,比如最典型的“辽宁”舰在服役11年之后实施了第一次重大改装,这要换到美国海军身上不得改装个2-3年,而“辽宁”舰改装了1年就结束了。因此,相比核动力航空母舰,常规动力航空母舰的技术优势是妥善率较高,实际执勤时间长,很适合航母规模还不算太大的国家使用。
所以总的来说,考虑到目前中国海军面临的问题是军事斗争准备,对航母的要求必然是妥善率、在航率高于技术先进性,而中国海军航空母舰的预设战场和兵力运用方式,又对核动力航母没有硬性要求,恰恰常规动力航母对中国海军而言,又能发挥出妥善率和在航率高的优势。综上大伊万的观点,中国海军的下一艘航空母舰,依然还是常规动力航母,至于核动力航母,可能是列入远期规划,但是在2030年之前,我们应该还看不到核动力航空母舰动工建造。
但即使是使用常规动力航母,传说中的四号舰,和“福建”号相比,无论是总体设计还是吨位,应该也是大相径庭的。毕竟“福建”号从一开始,体现出的就不是中国海军本世纪第二个十年的水平,而是相比“山东”号稍微拔高那么一丢丢的水平。
而且众所周知它中间还经历过一次修改设计,因此很多设计都是存在妥协的,比如最典型的那个起飞挡焰板入侵跑道、导致事实上起飞的时候不能同时降落飞机的问题,这些在成熟的航空母舰设计上都是不可能出现的。同时,“福建”号的吨位也偏小,总体上来说,它介乎于“福莱斯特”级和“小鹰”级、更接近于“小鹰”级航空母舰的水平,距真正的超级航母,是存在着比较大的技术差距的。
所以大伊万的观点,中国海军的新一艘航空母舰,就算它不是核动力航母,在技术上也必然存在着升级,其实咱之前一直这样说:“辽宁”号航母解决了中国能不能通过改造原有产品、掌握航母技术的能力;“山东”舰解决了中国能不能自行设计、自行建造中型航空母舰的能力;“福建”舰解决了中国能不能在航母上加装电磁弹射器、运行大型平甲板航母的能力。
中国下一代核动力航空母舰想象图(图源:大包CG)
而这四号舰,可能要解决的是超级航母舰体的问题,也就是从目前中国海军航母的吨位,提高到8万吨以上甚至接近10万吨,在整体设计上更加接近于美国的超级航母。就这样,在航母的设计、航母的舰体、航母的船电、航母的航空等多个关键分系统均得到解决的情况下,最后才是一锤定音,拿出我们自己的核动力超级航母的时刻,无论如何,我们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
给作者打赏,选择打赏金额
¥1¥2¥5¥10¥20¥50¥100 自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