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韩国在11个重大科技领域首度被中国赶超”(“重点科技”首次被华赶超,韩媒心拔凉,再不努力要被中国追上了)的有关新闻被韩媒披露至今已有一个多星期了,但是相关话题的讨论热度在韩国舆论场上不仅丝毫不减,反倒还有点越烧越旺的意思。
我这两天在上网的时候看到了一篇题为《韩国核心科技水平已被中国超越,急需逆转战略》评论文章,信源是韩媒《每日邮报》,作者是《每日邮报》的专栏作家、城北区城市管理公团理事长朴根宗(音译)。
在这篇文章中,这位老兄上来就是一句:“韩国的科技水平在美、欧、日、中、韩等‘五大势力’中已然沦为了垫底的存在。这令我大受震撼,我感受到的不仅仅是一种冲击,更是一种难以置信的屈辱感。来了,该来的终于还是来了。中国依托低廉劳动力优势,通过大量制造‘仿冒伪劣’的山寨货来推动技术急速发展的策略,现在终于显山露水了。是时候了,我们是时候该打起十二分精神了。”
不仅如此,朴根宗还说:“在过去10年来,韩国好不容易才将韩美两国的技术差距拉近了1.5年,即从4.7年缩小到3.2年。可随之而来的却是中国的奋起直追,一下子就把韩国对华技术领先优势从原先的6.6年缩小到了3年。中国的穷追猛赶令我浑身都起了鸡皮疙瘩,一想到中国科技跟在韩国后头吃灰的时代已经结束了,我的胃部就感到一阵恶寒。”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虽然朴根宗的嘴上各种嫌弃揶揄,可即便如此,他也还是不得不承认,韩国被中国赶超不是昨天或今天才发生的事,中国的科技发展早在几年前就已经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了。文章援引韩国科学技术评估与规划研究院(KISTEP)在去年4月发布的《2021年度韩国科技论文发表和引用情况》报告称,从2020年首度摘得科技类论文引用排行榜第一名的桂冠起,这几年中国科技类论文在学界存在感一直很高,而且是越来越高。
截至2021年,中国科技类论文被引用的次数已经上升到了大约138万次,高居世界第一,占全球科技类论文被引用总次数的18.68%。紧随其后的是美国,大约114万次,占比15.17%。至于韩国嘛……情况就有点惨了,仅有大约16.9万次,和中美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的。至于中美韩三国今年来发表的高质量科技类论文数量,其占比和排名情况也是差不多的。
这项数据就相当于是一个缩影,当今中韩科技发展水平的缩影,中国的体量优势就摆在这儿,而且眼瞅着还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在朴根宗看来,一个能产出如此之多的优秀科技类论文的国家,其科技水平就是再差也不可能差到哪儿去,因此中国实现对韩国的科技赶超只不过是时间问题而已。“这件事情就算今天不发生,明天也一样会发生的。”
聊完我们的科技类论文之后,朴根宗话锋一转,把目光聚焦到了我们的“中国制造2025”产业规划上来。朴根宗认为,自该规划于2015年提出来,中国就一直专注于深耕高科技产业领域。凡是配合国家大政方针,有志于在高科技领域闯出一片新天地的企业,中国政府都会给予慷慨的人才和预算支持。如今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的表现之所以亮眼,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拜了先前中国政府大规模产业扶持政策的良政所赐。“人家前人那么辛苦栽的树,现在轮到后人乘凉也正常。”
话虽如此,但是“中国制造2025”这棵参天大树的树荫之厚密、范围之广大,依然远远超过了朴根宗这样的韩国精英人士的预想。即便是在韩国人最引以为傲的二次电池领域,如今其实也是中国企业在独领风骚。先进的技术、丰富的资源、雄厚的人才储备,再加上政府的鼎力支持,所有这一切有利因素叠加起来,才共同造就了如今中国科技的繁盛。
以电动车为例,光是在去年这一年时间里,中国的电动车出口总量就比前年猛增了58%,达到了恐怖的491万辆。这一数字超过了同期日本的442万辆足足16个百分点,中国也由此一跃而成为了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出口国。
除电动车以外,中国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等未来的核心科技产业上也是风头正盛,大有要和美国一较高下的势头。无论是在今年1月初于美国拉斯维加斯举行的世界最大的消费电子及IT展CES 2024上,还是在2月末于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的世界最大移动通信展MWC上,中国企业都可以说是全场瞩目的焦点所在。
“时代已经变了,中韩两国在国际产业链上的关系,已经从与垂直分工变成了水平竞争。”以前中国制造成品还需要仰仗从韩国进口的精加工部件,而现在,中国已经打通了本国产业链的上中下游,以往韩国在中间环节所扮演的角色已经失去了出场的机会。无论是合唱还是独唱,中国制造的大舞台现在都不太需要韩国的演奏团来帮忙吹拉弹唱了。
由于韩国技术优势的不断丧失,朴根宗很害怕韩国制造会被后来居上的中国智造挤出全球最大的中国市场。如果中国市场这一方核心阵地都丧失了,那么韩国制造日后在全球市场沦为中国智造的手下败将也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文章指出,美国一直主张美国优先主义,在科技研发上一向舍得花钱,故而才能在当今的互联网和生物科技等高科技领域占据压倒性优势地位。而中国则依托14亿庞大人口的单一超级市场、强大的资本和中央政府的坚定意志这三重优势,与美国在技术领域你追我赶,互不相让。
为了从中美之间杀出一条血路来,身为后来者的韩国不得不在科技研发上倾注大量资源。仅以科技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而言,时至今日,韩国仍然是世界上排名第二的存在,仅次于美国。
然而,朴根宗感慨道:“曾经贵为全球科技研发模范生的韩国,其技术竞争力正日益衰退。现在的韩国似乎已经失去了往日的锐气与盛气,更倾向于追求稳定而非创新,总想着躺在以前的功劳簿上赚容易钱。韩国政府不肯放宽规制,也不愿提供金融支持,韩国的民间投资因此后劲不足。去年甚至还出现了民间投资大幅倒退的诡异局面,此举在韩国科技界也引发了不小的冲突。”
对于韩国人来说,他们眼下所面临的困境是全方位的,不仅是我们,美国、日本和德国等世界上主要的科技发达国家,现在都在大搞产业补贴。朴根宗认为,韩国有必要在产业补贴政策上向中美等国看齐,不能让韩国的科技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沦为“后妈养的孩子”。中美两国的科技巨头一边依托庞大的本国市场赚得盆满钵满,一边还吃着国家财政补贴的奶水长得膘肥体壮。如果韩国政府面对这种局面还不出手加以扶植,这让先天发育本就不如人的韩国科技企业如何斗得过别人家的孩子呢?
不仅是朴根宗,另一位姓朴的韩国专家,韩国成均馆大学中国研究生院教授朴基顺(音译)最近在接受港媒《南华早报》采访时也谈到了政府在国家产业升级的过程中的重要性。
朴基顺认为,中国的技术优势预计将成为韩国“巨大的负担”。这种负担一是心理层面的,二是产业层面的。“韩国政府需要站在宏观视角去重新审视未来国家科技发展的方向。特别是在那些基础技术领域,政府扮演的角色非常重要。稳步提高科研投入占GDP的比重和研发资金的利用效率都很重要,而所有这些,都离不开政府的积极参与。”
坦白说,虽然这两位韩国专家的对华观点多少都让我觉得有些想笑,但是他们此时此刻的那种心情我是能够理解的。没有哪个志存高远的国家能够在别国反超的时候还能保持淡定的——哪怕这种“反超”其实只是他们自以为的,韩国专家们能够意识到他们现在落后了,需要向领先者学习对方做得好的一面,这在某种程度上讲其实也算是韩国的福报了。
尽管韩国人的反思其实是建立在对我们的虚假的优越感幻灭之上的,但是有反思总好过没反思,所以韩国才能凭借着巴掌大的地方和几千万人口,在竞争异常惨烈的世界民族之林里艰难地争到一席之地。而不是像印度那样,浑浑噩噩了几十年,直到现在也没琢磨明白制造业到底该怎么玩。
不过,也就这样了。这边的太阳升起来了,你那边再怎么琢磨着给手电筒换颗亮点的灯泡,装颗大点的电池,到头来也一样是于事无补。在制造业领域的中上游,韩国和我们的产业重合度实在是太高了,在全球消费市场无法进一步扩大的情况下,我们的力争上游必然伴随着韩国的节节败退。这不是说你韩国政府突然间想明白了,要大力推进产业扶持政策就能解决的问题。你的产业扶持政策力度再强也是有限的,毕竟你韩国的体量就摆在那儿。同样是产业补贴,中美两国随便从指甲缝里抠一点出来,韩国就是家底都掏空了也未必抵得上。
对于韩国这样的国家来说,他们的科技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最大的无奈,莫过于市场端始终都要看别人,尤其是中美两国的眼色。以前中国的高科技企业没起来的时候还好说,现在轮到我们崭露头角了,韩国的日子自然就不好过了。
事实上,不光是韩国,美国的高科技企业现在在我们这儿的情况也没好到哪儿去。这两天我看到彭博社的一篇报道说,苹果的最新款iPhone在华销量暴跌了24%,2024年头几周在中国智能机市场上的占有率已经下跌到了第4位。而与此同时,华为则是一路猛奏高歌,现在已经以64%的增长份额跃居到了第二位。
在明天的苹果身上,我仿佛已经隐隐约约地看到了昨天的三星的影子。或许,假以时日,特斯拉没准也会步现代的后尘。
朴根宗和朴基顺们还在幻想着韩国核心技术力的“再逆转”,似乎只要韩国政府在产业扶持这块发力了,那么一切就都会好起来的。
但是早就把产业扶持这一招给玩得炉火纯青的我们心里最清楚,那其实只不过是韩国专家们用来帮助自己走出精神内耗的安慰话罢了。
我觉得稍微改改,拿来它形容中国的产业升级,尤其是中国汽车行业的产业时间也是合适的。
给作者打赏,选择打赏金额
¥1¥2¥5¥10¥20¥50¥100 自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