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内忧外患的文在寅
10月18日,19名大学生让坐困愁城久矣的文在寅露出了难得的笑容,19名韩国大学生高呼“哈里斯滚出韩国”的口号翻墙进入美驻韩使馆。
这个哈里斯就是那位不断制造“中国威胁论”的美前太平洋舰队司令,另一层身份是日裔。在韩日关系极度恶化的情况下,这更恶心到了韩国人。
事毕,哈里斯绝口不提大学生要求“消减驻韩美军的军费分担”的诉求,只说了“幸好我的猫咪没受惊吓”,更是引起了韩民众彻底的愤怒 ——“韩国人难道不如一只猫”。
其实,这正是当今国际政治中“富民弱国”的外交现实写照。G20峰会后,安倍敢冷不丁地往韩国踹上一脚,与韩国开打贸易战,就是因为韩国综合国力比日本更弱,国际战略环境比日本更差。
文在寅可谓是“内忧外患”,一是不得不面对因“曹国事件”引发的韩国国内多个财阀组织和朴谨惠嫡系黄教安势力的反扑——10万人要求其“下课”的大游行。
韩总统下课意味着什么?这个都懂。
二是由日本率先发起的日韩贸易战才刚刚开始,韩国大企业的“命根子”拽在日本手中,短期内看不到解套的任何希望。
三是美国“趁你病要你命”,向韩国狮子大开口把驻韩美军的军费分担要求提高四五倍。
就在文在寅民调支持率跌破40%生死大关时,“韩学生翻越美大使馆抗议”事件适时爆发,由于哈里斯应对不当,文在寅民调支持率立马上升破了45%。
文在寅想借“民意可用”破局,安倍当然是第一个不答应。面对这个“反日抗美”的斗士,安倍想的是我斗不过普京大帝还斗不过你草根出身的文总统,而且还是韩国的。
2 日本欺负韩国
安倍的想法是有道理的。
在东亚,日本欺负韩国从来不手软的,一是历史长,二是数量多,日本对韩国有巨大心理优势,这也是韩国普通民众比中国更讨厌日本的原因。
举个例子,韩语中的‘狗肉’叫“小西”,就得名于万历年间日本侵朝后,大肆烧杀抢掠的日将军“小西行长”。
韩国人喜吃狗肉实际吃的是日本人。
其次,日本文化有“物哀”传统。“物哀”文化在日本根深蒂固,影响着日本的方方面面。
在做事情上,“物哀”精神一旦被激发,就会让日本人不转圈做事,认定一个目标就一直干到底,干到黑(日本多出匠人,也是此因)。
在军事上,它就是“武士道”“忍者”的绝对精神内核,追求“瞬间壮美死去”,“忍者神龟”不达目的死不罢休;在文学上,它赋予了日本文学在东亚及世界文学上的独特价值,古有“源氏物语”“枕草子”,今有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春上村树等;在美学上,它创造出了“幽玄、侘寂、意气”等极简审美观,也是时下流行的“性冷淡风”装饰风格的鼻祖。
“物哀”对日本的上层和精英人士影响尤其深远(三岛由纪夫剖腹自杀就是受此影响的明证),安倍作为日本正宗的“官三代”,所谓“一切社会经济活动皆是文化”,你认为他会在自己挑起的日韩贸易战中轻易认输?!
我们先看日本欺负韩国的历史吧。
这个历史可以长到公元399年,日本进攻当时朝鲜半岛的新罗,并与高句丽交战,占领了四个城池。
那时日本刚从弥生时代进入古坟时代,也就是刚从洞穴中出来不久,刚懂得了筑高屋而居,刚懂得了建前方后圆的坟葬(所以叫“古坟时代”,日本的命名就是这么直白),日本人就可以提起裤子,拿起长矛抢地盘。
要说战斗民族,其实日本人也应该算一个(所以,不要被善于点头哈腰,口呼必“呦西”的现代日本所迷惑。毕竟,历史基因和文化性格这东西一旦形成,它是轻易改变不了的)。
不过,当时日本的“大和政权”还是相当聪明,一方面通过插手朝鲜半岛各国之间战事,保持自己在该地区的影响力,以获得必需的先进生产技术和以铁为主的金属资源。
另一方面,不断派遣使节到中国大陆朝贡,获取在日本列岛与朝鲜半岛的统治权威(这和今天日本主动提高驻日美军军费分担,对美开放本国农业市场,与美交好而狠揍韩国的套路何其相似)。
而当时的中国正处于两晋南北朝的混乱时期,到底该拜哪个皇帝中国人自己都搞不清楚,日本的策略是搞不清楚咱都拜。
从公元413年到502年,大和政权先后13次遣使到东晋、宋、梁各朝,要求获得册封。这种找大哥壮胆欺负小国的路数,日本玩得源远流长、得心应手。
如今,日韩共举美国大哥,奈何大哥也要利用小弟间的矛盾,攫取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在与中国因“萨德事件”交恶后,韩国就有点“求告无门”了。
这也是韩国的宿命吧。
之后,为保证自己在朝鲜半岛的影响力和利益,日本至少发动了四次正式战争和两次未遂战争。
这四次战争分别是唐朝时的白江口之战、明朝万历时的朝鲜战争、清朝时的甲午战争以及席卷中国的抗日战争。
两次未遂战争发生在隋朝。
公元600年,日本的推古朝廷为恢复在朝鲜半岛的据点,派遣万名大军征讨新罗,无功而返。同年,主政的圣德太子派遣使节到隋朝,但被隋文帝训斥为“无礼”,使节空手而归,受其刺激,推古朝开始制定“冠位十二阶”和《十七条宪法》,以表示自己的文明程度。
公元623年,推古朝再次出兵朝鲜半岛,同样无功而返。
这两次战争基本都是受刚完成统一的强大的隋朝影响,日本才“未遂”,朝鲜才幸免于难。可见,强大的中国对于朝鲜半岛的意义。
日本千年不变的惦记着朝鲜半岛,进而惦记中国大陆,野心也是逐渐膨胀起来的。
尤其在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后,入侵大明的想法就上头了。
丰臣秀吉
心动不如行动,丰臣秀吉马上向朝鲜提出了“假道伐明”的要求,朝鲜肯定予以拒绝,心想我这国家都是明朝帮我们建立的,你是不是傻,还让我们让路给你打我的宗主国。
然后朝鲜就果断挨揍了,一个月的时间,朝鲜三都八道尽失。那么朝鲜有几个都几个道呢?答案是悲哀的,只有三个都八个道。也就是说,一个月的时间,思密达就不幸亡国了。
在冷兵器时代,无论是攻击方式还是粮草供应和推进速度,想做到一个月就亡国,其实也是很不容易的。
但幸运的是,国王跑了,帝制时代,皇帝和国王是国家的象征,只要没死,那么复国有望。
朝鲜国王一路狼狈逃到中朝边界求救。明神宗为此召开了御前会议,最后决定出兵帮助朝鲜。
日本进攻朝鲜可以说是倾巢出动,官方记载兵力达15万人之多。
第一阶段打了三年,明朝派出的是刚刚结束万历宁夏之役、未来的太子太保、左都督李如松,率领的部队都是九边精锐和戚家军,总兵力在5万人左右。
最著名的平壤之战结束后,日军被阵斩一千多人,伤亡在万人以上,而明军损失只有区区数百人。
几年打下来,日军基本被打回原地,只能说:老大,咱歇歇吧。
停战谁都乐意,于是就歇了。
两年不到,日本人皮又痒了,请求再战,这个要求得到了明国董事长神宗皇帝的批准。
又打了一年多,由于火炮、造船等科技和战斗力差距太大,日军始终在挨打,伤亡数字一直保持在明军的10倍以上,丰臣秀吉也被活活急死了。
对于丰臣秀吉非常偶然的死,日本也搞了个“密不发丧”以稳定军心。但是,还是被当时心向大明的琉球国王及时探得,连夜派船渡海告知了福建总督,然后八百里加急送往北京。
此时,明神宗正在为胶着的战事考虑日军提出的“议和”一事而犹豫不决,消息一到,当然果断拒绝。
二日后,日军只能撤军。趁此良机,明军大肆追击,发生了著名的露梁海战。
露梁海战
此战堪称16世纪世界历史最大规模的海战,参战三方有两方都是世界顶级海军选手,共有1000多艘船参加战斗,最后日军惨败而归。
1592-1598年,七年抗日援朝战争彻底结束,丰臣秀吉政权倒台,迎来了德川幕府时代,日本近三百年不敢窥伺大陆。
战争结束后,朝鲜自然复国了,这场战争朝鲜无疑是最大的受益方,摆脱了亡国之后果。
这两场援朝战争,朝鲜没出一分钱,都是大明军队自带干粮上阵,这与时下美国要求韩国提高四五倍的军费负担,形成了何其鲜明的对比。
对于中国的历次援朝战争,有些韩国人包括朝鲜人可能会认为大部分原因是中国基于自身利益考虑而作出的决定,稳定的半岛对中国有利,即使如此也可以看出真心希望半岛和平稳定的是中国,而不是美国,更不是日本。
当然,平倭胜利后,朝鲜为了感谢明神宗的“再造复国”之恩,建造了“大报坛”,作为韩国的著名景点现存于首尔昌德宫后苑。
《东阙图》中的大报坛
万历平倭之役,以日本当时的国力,即使是丰臣秀吉不死,肯定也是干不过明朝的。
当时的万历朝正处在明代的鼎盛时期,经过张居正的万历新政,不仅财政充裕,库银达千万两之巨(平倭之役花费500万两,在“万历三大征”中算最多的),而且武备振兴,“万历三大征”的全部胜利,就是一个明证。
开放海禁以后,葡萄牙、西班牙等国与中国的贸易,构筑了前所未有的跨越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的全球性的海上丝绸之路。
中国的生丝、丝织品、棉布、瓷器等商品,几乎遍及全球,中国长期处在外贸顺差的高水平线上,源源不断的白银流入中国,其总量约占全球白银产量的三分之一乃至二分之一。
有鉴于此,美国学者弗兰克(Andre Gunder Frank)认为,“整个世界经济秩序当时名副其实地是以中国为中心的”,“外国人,包括欧洲人,为了与中国人做生意,不得不向中国人支付白银,这也确实表现为商业上的‘纳贡’”。
所以他说当时的经济中心不在欧洲,而是在中国。
当时日本的国力根本无法与中国相抗衡,丰臣秀吉企图先霸占朝鲜,然后“假道入明”,甚至想把日本天皇的首都搬到北京,那不是白日做梦是什么?
如此实力悬殊,本着”胆大日龙日虎“的武士道精神及“物哀”传统,日本就干了,包括后来偷袭美国的珍珠港也是“力弱而举大”招来横祸的典型案例。
3 日本的文化
想来日本也挺悲哀的,国力稍微强盛了就想着侵略,一侵略就打败仗,一败仗就被打回原形封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