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亮剑》的最后一集,是一场军事学院毕业结题报告会。
晋西北“铁三角”中的丁伟和李云龙给了全篇镜头,孔捷没能够出境。
李云龙的报告虽然压轴出场,但更多是在呼应主体的“亮剑精神”,大家感兴趣的不多。
丁伟的报告则不同,原著作者赋予了他穿越时代的眼光,利用大结局的场合提出了日后中国国土防卫的核心问题——苏联威胁。
电视剧中,丁伟、李云龙等人参加军事学院培训的大背景发生在五十年代中期,按照时间线的设定,大致在1953年前后。
建国初期,出于军队正规化、现代化建设的考量,解放军在南京成立了一所军事学院,很多高级将领都曾在此进修过。
军事学院于1950年下半年开始筹办,1951年初成立,下属战役、战史、高级速成、高级函授、政治速成、基本等若干个系。
编制为大军区级,直属军委领导,原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刘伯承同志任院长兼政治委员。
南京军事学院日后的发展非常坎坷,经历过多次拆分重组。
1985年底,原南京军事学院的部分单位成为新组建的国防大学的一部分。
军事学院成立之初,刘伯承元帅聘请了多位原国民党高级将领作为教官。
这种历史渊源也体现在了电视剧《亮剑》中,那便是大家熟悉的暂七师师长常乃超常教员。
一般认为,常乃超的原型是国民党11师少将师长王元直。
王将军是黄埔军校六期毕业生,淮海战役中与兵团司令黄维一起被俘。
南京军事学院成立之初,王元直被刘伯承点将担任教员,怎料在课堂上却遭到钟伟(李云龙原型之一)的当众奚落。
不过与功德林里的同僚们相比,王元直的经历可谓是开挂一般,五十年代他长期在军事学院任职,还被授予了中校研究员的职称。
2、对台湾、美国、日本、苏联四个主要假想敌的分析;
美国由于国家体制的原因,不会轻易卷入大战,且中美刚刚在朝鲜签订“停战协议”,短期内的直接威胁暂时解除。
日本的国防工业在二战中被完全摧毁,恢复元气至少要二十年。
放眼周边,能够对中国国防安全产生直接威胁的国家只有一个——苏联老大哥。
现实历史中有没有诞生像丁伟这样的“前瞻性预测”我们不清楚,不过站在电视剧的情景下,1953~1957年其实是中苏关系最好的时期,这时能有人提出如此“离经叛道”的见解,着实不易。
在第三部分作战军事计划中,丁伟大致推演了可能发生的战争剧情。
苏联对中国大规模军事作战的选择方向非常多,有西北、内蒙、东北等多路可以进军。
中路方向,从中蒙边境到北京只有两道山脉可以布防:第一道是张家口-坝上一线,第二道就是八达岭,非常适合苏联大规模装甲集群突击。
东路方向,中国东北地区位置突出,容易受到来自北、西、东三面的联合攻击。
2、全攻全守,采用“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的策略,派出精干力量突入苏联境内,切断西伯利亚大铁路。
1945年发动对日“八月风暴”作战前夕,西伯利亚大铁路曾昼夜不停的运了整整三个月物资、人员和装备,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后勤保障的角度看,西伯利亚大铁路的确是苏联远东地区的命门。
另一方面,整个苏联远东就靠这一条铁路连着,百万大军的补给全指望它。
电视剧《亮剑》中,当丁伟提出将战火烧到苏联境内、切断西伯利亚大铁路时,台下的军事学院领导打断了他的演讲,称他的思想“非常危险”。
不过经刘伯承私下劝导,丁伟的论文最终还是顺利通过并存档。
在1969年中苏交恶的巅峰期,苏联方面确实是摆出了丁伟演讲中的阵势:
西路新疆方向,苏军计划以精锐部队切断河西走廊——1969年8月的铁列克提冲突中,苏联国防部长格列奇科拟定新疆一带作为重点突破口。
中路方向,苏联红军陈兵中蒙边境,考虑到内蒙草原无险可守,解放军不得不放弃在内蒙高原一带与苏军决战,而是将兵力重点放在大同-张家口至长城八达岭一线,依托绵延一百多公里的山区地形层层布防。
|
给作者打赏,选择打赏金额
¥1¥2¥5¥10¥20¥50¥100 自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