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美国特朗普政府开始对中国华为和中兴通讯设限,逐渐限制这两家中国企业在美国销售通讯设备和服务。
其后,特朗普政府又不断地把中国企业和实体机构列入实体清单中,以国家安全的名义,限制对这些企业和实体机构的芯片,以及相关技术的出口。
几年下来,美国不断加码,限制对这些中国企业和机构的出口,同时也限制一些企业在美国市场的销售。针对这等歧视性行为,中国方面却鲜有针对性的反击措施。其中可能的原因有二:
一,除了在稀有元素等原材料方面,在科学技术上中国能够制裁美国的项目实在不多,缺乏有效的筹码。
二,中国是谋定而后动,任何的反击措施都是经过深思熟虑,仔细评估后才会付诸施行。
2020年,美国对华为实施零技术的芯片封锁后,一些人苦苦等待中国的立即反击,但始终没有听闻任何的反制措施,直到2023年4月,中国网信办对美国美光公司的记忆体芯片展开安全调查后,中国的反击措施才初露端倪。
2020年9月,就在美国对华为零技术封锁生效后的第二天,我们在华为“云手机”的评论,以及往后的一些评论中提到一个观点,也是一个呼吁,对于一些科技产品,尤其是可能于往后被美国制裁、封锁的产品,中国政府需要提早协助相关领域的国内厂商,透过政府采购合约,不论是在软件、硬件和系统上的采购,需要扶持本土厂商,给予政策上的扶持。
前阵子,中国发布了一则《关于更新中央国家机关台式计算机、便携式计算机批量集中采购配置标准的通知》。这是继2023年之后的2024年更新版。
简单说,就是今后的政府采购案,从乡镇以上的党政机关以及事业单位,在台式电脑、便携式电脑的采购时,将CPU、操作系统的安全可靠评测纳入采购需求。
此外,美国《华尔街日报》也报道称,中国工信部指示国内的电信运营商。在2027年之前逐步淘汰其网络核心部件的美国芯片。
如此,就涵盖了CPU、操作系统和芯片,其中意义着实不凡。
首先,这是中国第一次针对一个完整的电脑系统,将之纳入采购评测需求,而且同时涵盖了软件和硬件。
这一点非常有意思,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由于美国在CPU和操作系统方面是占据绝对的优势,因为在全球个人电脑市场几乎都是Wintel的天下。
因此,一旦中国政府这边有所动作,美方很有可能会采取更进一步的限制措施。如果中国这边不是有十足的把握,很可能会适得其反。因此我们看到了,中国在充分地准备后,同时针对软件和硬件出手。
其次,前面提到,中国出台任何的反制措施都会经过仔细评估,不会贸然行事。这就意味了中国在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所需的各类型芯片,以及电脑操作系统已然成熟,成功国产化。
当然,在整台电脑方面,最为精华,最重要的是CPU和操作系统。在这两方面不仅仅是技术的问题,还牵涉市场占有率。如果没有市场力量,即便有过硬的技术,也无法成功占据市场。
三十多年来,全球个人电脑市场是由微软视窗 + Intel 的CPU所把持,独霸市场,人们称之为“Wintel”。
其实,中国厂商早已经开发出个人电脑用的CPU,和操作系统,只是基于刚刚说的原因,无法获取足够的市场份额,只是在服务器(Server)市场上占得一席之地。至于广大的、消费端的台式和笔记本电脑,仍然是Wintel的天下。
不过,套用一句英文,Not any more,至少未来在中国市场不再是Wintel一家独大。
这方面,政府可以扮演一个推手的角色。前面提到的,在广大消费端的CPU和操作系统,技术不是唯一的问题,甚至不是个大问题,由于美方 Wintel已经占据了庞大的市场份额,基于消费者习惯性的市场力量,新加入者难以切入市场,人们宁可选择已知的品牌,而不是新品牌。
这就是市场的“进入障碍”,几乎是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
对于一个成熟的科技用品市场,最困难的就是在初期如何进入市场,获得一定比例的市场销售。如果不是知名的成熟品牌,消费者几乎不会使用,商家也不愿意冒险。
这时候,政府的作用就出来了。据闻,中国政府单位 + 国营事业总计有5000万台。按照个人电脑在机关单位的平均使用年数5~8年的时间,这5000万台就是国产产品的基本市场份额,足够克服市场进入障碍。
有了这“基本盘”,再加上和公家单位、国营事业往来的私人商家,学校教育机构等,此一数目还要进一步扩大。形成风气之后,自然能够和Wintel体系一争雄长。
这就是政府的推手力量,有效扶持本土厂商一把。中国企业不缺乏有能力,有技术的厂商,缺乏的是克服市场进入障碍的机会。
大家不要以为美国是完全的市场经济,是自由的市场经济,姑且不去评论美国这几年的贸易保护主义,以及对中国所施加的(美国)市场进入障碍、芯片封锁等措施,美国政府本身就是私人企业的庞大孕育者,为私人企业提供庞大的市场机会。
大家只看到美国每年8000多亿美元的军事预算,向美国军火商采购大量的武器,以及维修合同,其实美国政府也对私人企业提供许多的采购和维修合约,举凡软件系统(含开发)、电脑设备、系统维护,网络系统、云服务和人员的雇佣等,都是庞大的合约。
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美国政府非但没有缩减开支(行政开支的缩减不考虑),反而增加了对外采购和服务的合约。
2019年,美国联邦政府授予微软100亿美元的云计算合同,这是全球最大的云计算合同。
虽然微软赢得这份大标案后,全球第一大云服务商亚马逊极力抗议,因而出现不小的波折。然而,美国政府为其本土企业撑腰,支持本土企业的做法值得参考。
中国这一项决定牵扯重大。电脑工业是庞大的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厂商极多。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它带动了全球资讯工业的成长,也带动了美国和一些国家的经济增长。
中国政府此举,对美国相关商家的影响也是极其深远。这意味了,中国政府和事业单位将逐步淘汰美国 Intel 和AMD所生产的CPU,排除微软视窗操作系统,另外,还涵盖了数据库软件。
大家还记得20多年前,美国甲骨文数据库公司(Oracle)是多么的牛逼?但是现在中国不需要了。中国已经有了好多家的数据库公司。
请注意,涵盖大数据应用的数据库公司不是几家或十几家,而是几十家。中国本土市场都不够用了,哪里还能够再分给美国的数据库公司呢?
中国本土厂商抢占数据库市场的速度,可能比替换美系CPU和操作系统还要快。
接下来,就是企业级的大型软件应用市场,例如ERP和CRM,国外品牌、美国品牌其实都不需要了,因为本土厂商都有,更别说云计算服务。
中国政府这样的带头作用,会产生很大的效果,能够培育本土厂商,从芯片、CPU,到操作系统,各型软件应用,再到系统服务等,这是庞大的上、下游产业链。而且会带动许多本土厂商。
至于这原本是美国厂商的优势,那就抱歉了,中国市场这一杯羹会慢慢随着“东风”扬起,渐渐远去。
这就是你(美方)脱钩你的,我脱钩我的,大家各脱钩各的,两不妨碍,“你情我愿”。
不过,中美双方各自脱钩,谁吃的亏更多一些?这是非常有趣的问题。
美国不让华为和中兴通讯进入美国市场,没错,这是中国商家的损失。在通讯设备领域,华为和中兴通讯的确具备非常好的竞争力,却损失了美国市场的机会。
然而,微软视窗操作系统,Intel和AMD的CPU却是垄断型的力量,眼看就要逐渐失去中国市场,谁亏得更大些?
如果不是美方极力和中国搞脱钩,这些美国的垄断性厂商可能还可以继续垄断市场“很多年”。
然而,由于美方搞脱钩,中国也就陪着美方玩,也相应地进行脱钩。
其实,更准确一点说,在美方的打压和封锁之下,中方试图自立自强,避免日后再被美方封锁。
现在好了,美方的极力封锁和打压,给了中国厂商机会,是个大好的机会,
中国厂商不再需要考虑科技市场的“马太效应”(大者恒大),美方在这方面实在是“厥功甚伟”啊!
2024年的更新版,确认了中国政府的决心,同时,也是中国的极大信心,否则,中国断然不会采取此项措施。
从2020年5月,华为被美国零技术的芯片封锁以来,一直到2023年,才不过3年的时间,中国在科技领域开始了与美反脱钩,速度相当快。
再加上今年第一季度以来,中国在电动汽车和电动汽车电池领域对美西方的产业优势,这就是美方和中国脱钩的结果。
说实在的,美方虽然和中国脱钩,限制一些中国厂商进入美国市场,造成中国厂商的损失,然而美方此举实则激励了中国厂商的自立自强,并且把原本的中国市场份额,拱手“送给”中国企业。
那一期文章《中国反脱钩大浪,第一波袭击来了!》我们说,电动汽车和电池领域是第一波脱钩大浪,那么芯片和操作系统就是第二波,而且已经来了,还会持续多年。因为后面还会有先进制程工艺的芯片脱钩。
从另一个层面思考,美方这是帮中国政府与美脱钩,找到正当的理由,合理化中国政府培育本土厂商的措施。美方自己搞贸易歧视,搞补贴,今后可找不到任何理由来评判中国。
因此,美方非但没有占到便宜,甚至跟中国比起来,吃的亏还更大,为中国本土厂商带来机会。
就以芯片来说,涵盖了个人电脑、服务器、云计算、通信产业等的芯片运用。可以说,这是中国和美国芯片业者脱钩的开场戏。
再看看操作系统方面,会逐步从个人电脑扩及到手机操作系统,以及各式的应用软件,美方厂商将逐步退出,或是减少在中国的市场份额。
而且,不用等待中国厂商搞出5nm、3nm的芯片,或发展出EUV光刻机,中国就已经开始和美方芯片业者脱钩。
戴尔电脑(DELL)不是于2022年底宣称,将逐渐在其个人电脑和服务器淘汰中国芯片吗?才不过一年的时间,中国也有样学样,没差。
最后一点,美方始终没有了解一点,跟中国科技脱钩是行不通的,最简单的解释是,中国本身就有庞大的市场。中国本土的电脑市场和手机市场还比美国大。美国竟然对一个比自身市场大的国家封锁、脱钩,这是哪一位天才想出来的道理?
|
给作者打赏,选择打赏金额
¥1¥2¥5¥10¥20¥50¥100 自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