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谢美荣:文明的形成与竞争|2019-05-09

 

这图涵盖了人类的一切。

咱们的毛老人家说“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人类在奋斗中,就形成了三类文化。

 

天和地,相对于人来说,就是一元因子,人类和一元因子的抗争,就形成了“解决人与自然(物)之间关系的学问”;大致同一天地区域内不同群体之间的抗争,就形成了“解决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学问”;不同天地区域的群体经常跑到某一区域里去抗争,这个某一区域就极可能形成“解决人与自己内心关系的学问”。

 

天地条件形成人类群体;人类群体形成学问类型;学问类型+制度,形成文化;文化层级影响事(产业、金融、科技、政治)层级。

 

所谓历史,就是过去的纪录;天地条件和科技水平决定所记录的内容,不管天地条件和科技水平如何,所记录的一切内容都是强势群体的人性史。

 

  

1

形成文明的条件—

狩猎文明转为农耕文明

 

 

 

2

文明的竞争

 

  中国文明

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决定了中国这块区域适宜人口生活,也就是说有可能成为“地少人多”的文明群体,但地又有纵深,就从纵深这一维度来说,是“人少地多”,这样的文明群体,人和地都非常重要,是重要的生产资源,都是财富。所以中国古代权贵又要占有地,又要控制人。

 

在一定阶段,对某一区域来说,是“地少人多”,这样时间一长,就容易形成“解决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学问”,这就是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内容都差不多集中在“解决人与人之间关系”这一领域的“一元因子”因素。所以从这一角度来说,百家争鸣,其实就是一大家—都是同一领域的学问。

 

放到有纵深这一维度来说,当时的中国是“人少地多”,在繁荣的地区,又是“人多地少”,这两个因素交织在一起,就是人也是重要资源,地也是重要资源,这样一来,只要是分封,都嫌地不足人口不足繁华地区不足,因此都想拥有更多的地更多的人口占据繁华的地区,所以,分封后,很快就会出事,各王就会造反。

 

文明形成的核心条件是语言和文字;文明的竞争力在于掌握当时科技的文化原住民的规模。所谓文化原住民,就是拥有同一文字和同一语言的人群。

 

中华文明的文化原住民的规模是由秦始皇和隋朝的杨广牵手打造的,可以这样说,秦始皇和杨广是中华文明的两大始祖。

 

随后中华文明演变为以汉族为主,用汉语文字讲汉语的群体文明。中华文明最危险的时候就是五胡乱华的时候,还有一个就是三国时期,汉族人口从汉朝文景之治时的6000多万,到三国时期,汉族人口大概还有700万左右。

 

给中华文明带来很大危害的就是“科举制度”和“满清统治”,特别是满清统治。

 

科举制度创立之初,是一个非常伟大的创举,一是打破阶层的固化,让部份有水平有理想的进入国家管理层;二是可以普及文化教育,使得文化原住民规模持续稳定扩大。不好的地方也有二个:其一就是当时没有自然科学,科举考试的内容自然不包含有自然科学,而全部是关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学问,科举制度实行的时间一长,就让全社会文明思维方式固化为经验式或体验式,而非逻辑式,这样的文化思维一固化,就天然地和逻辑式的自然科学失之交臂;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实际上“发明”这个词属于逻辑思维文化,而当时的中国文化属于经验式或体验式文化,所以中国的四大发明从文化思维角度来看不能用“发明”这个词,而应该用“发现”这个词,即中国的四大发明应该称之为“四大发现”。其二就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学问”实际上就是讲情商,讲关系,时间一长就演变为“厚黑学”,柏杨称之为“酱缸”文化。“厚黑学”的危害就是把一个人的一生分成两个阶段:有激情讲情怀讲理想阶段和世故阶段—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中国文化就是官讲权,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读了书做什么啊?卖与帝王家—学而优则仕,讲家族,讲裙带关系,讲厚黑学。儒家的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北宋大家张载的名言,都把中国精英的一生分为两个阶段—追求“位高权重”阶段和“实施理想”阶段,此理想就是平天下或“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但中国文化最终造成精英们的一生两个阶段是矛盾甚至对立的—活了大半辈子,最终活成当初自己讨厌的模样。当年的苏东坡,年少时一身抱负,历练人生后,写出“此心安处是吾乡”,此话被现代人译成“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追求到了“位高权重”了,可追求的过程,早已把自己变成少年自己时讨厌的模样了,所以人生的第二阶段的理想追求自然也就变了,甚至成为别的少年追求理想的最大阻力了。

 

中国文化反应到当下的证券市场,就和欧美有本质的区别—欧美是经济的晴雨表,上市是起点;中国的上市公司,是中国文化的反应,上市是终点。

 

满清统治中国的危害性就是一个落后人少的民族统治先进人多的民族时候的自然反应—不让社会民众学习先进科技掌握先进文化,因为这些先进科技极可能被利用来推翻他们的统治政权。最不幸的事,满清统治中国的时候,恰好西方正进行科技革命,人类从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正是满清统治的所作所为,造成中华文明用冷兵器对抗热兵器,人多的规模优势不再,中华文明落后挨打了近200年。

 

 

  欧洲文明

欧洲的“一元因子”—高纬度和海上碎片板块。高纬度决定了寒冷时间长,不利于动植物的生长,人类的食物来源少,人类也不愿意生存在这样的地区,这样欧洲就是“地少人也少”,相对地少来说,人更少,所以人比地更有价值,所以欧洲以控制人为主,庄园主,城堡,农奴,这三个词是早期欧洲文明里最常出现的。海上的碎片,对早期的文明来说,要跨越海峡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所以欧洲国家多每个国家都不大,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就是跨过海洋杀过去抢夺和占有,所以欧洲非常重视海洋的技术应用。

 

欧洲这样的条件,早期人类生存不易,所以思维里都想着怎么去和自然抗争,多点安全多点食物,这样欧洲文明就是“解决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学问”,这就形成了自然科学的思维基础—逻辑思维,在这个思维上所产生的结果才能用“发明”这个词。

 

这样中国的“四大发现”中的火药,在欧洲才有“黑火药”、“无烟火药”、“高能炸药”等持续的推进和精确的配方;指南针和罗盘,在欧洲有了经纬度和时区的划分以及定位系统后,海上航行才是相对安全的。

 

  中东文明

中东的“一元因子”是处于亚欧非的结合部,有陆地相连,没有海洋、高海拔的山地大河形成天然障碍,难于长时间独立不受外部其它文明群体的干扰。成长于自己区域文明的政权也难较长时间保持独立。即中东就是各方势力和各种文明演戏的舞台。

 

不同文明之间的竞争所带来的苦难,是人类最大的苦难,远比同一文明内部竞争所带来的苦难。

 

经常遭受这样的苦难,让人类心中苦闷得不到排解,有这样的需求,必定会有解决方案—这个方案就是宗教,宗教体系把人类分为前世、今生、来世,今生是前世的结果来世的原因,这样来源、现状、未来出路连结在一起了,且前世和来世在当下又无法验证,这样宗教就解决了人类的当下的苦闷,让人类平静地接受现状甚至安于现状,这对全社会和统治阶级都是非常有利的,所以统治阶层也有意无意的鼓励宗教。

 

有些制度也用宗教的形式让当地的人民遵守,如伊斯兰教的不吃猪肉,好多文章说是因为猪脏(更多脏的动物都有,为何就说猪脏?);有的说是猪什么都吃,连自己同类都吃;有的说是猪没有信仰,生理结构问题,猪无法抬起头望天。其实这些说法都无法让人信服,不吃猪肉应该是出于生存和利益考虑,只有生存和利益解决后,才会升级到信仰问题。应该是猪太消耗水,同时猪又是杂食动物,几乎什么都吃。而伊斯兰教居民生活的区域几乎都是缺水,除了印尼和马来西亚,在伊斯兰兴起的中东,缺水缺食物,在当时文明条件下,人类生存艰难,而猪的生活习性,使得猪成为那个地区人类的竞争对手,所以当时伊斯兰教的领导把解决猪与人类争资源的问题上升到宗教信仰,从而得到非常彻底地解决。

 

  亚文明

亚文明主要有三个:日本文明、犹大文明、美国文明。

 

日本文明是属于一元因子决定的,而犹太文明和美国文明不是一元因子决定,而是二元因子决定。所以,如从文明的一元因子属性角度出发,犹太文明和美国文明不能称之为文明,只能称之为“习俗”或“偏好”。

 

日本的地区位置比欧洲好,气候条件远比欧洲优越,如东京的纬度和中国的济南差不多,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利于植物动物生存,这样人类居住也是方便的,方便人居住的区域人就容易多,人多的地方就容易形成“解决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学问”。但日本的地形地貌类似欧洲,岛屿多,四周是海洋,日本的国土,纵深方面比欧洲还差,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日本是地少,地少的区域容易形成“解决人与自然关系的学问”。再加上日本身边有一个以“解决人与人之间关系学问”的中国作为邻居,耳濡目染,也会受中国的影响,特别是在农耕时代,中国文明那么优秀,那么有竞争力。所以日本文明就是中国文明和欧洲文明的综合—形式上是中国文明(解决人与人之间关系),表现形式为茶道、等级制度,骨子里是欧洲文明(解决人与自然之间关系),所以二战前和二战后,日本就是“脱亚入欧”,实际上就是学习欧洲的科技。

 

犹太文明实际上就是犹太民族认知到社会组织的本质—明白“节点和路径”原理,在金融这个关键节点上着力,最后形成规模优势,然后自然而然地从优势出发,抱团一直强化这个优势。犹太文明就是利用“货币和财富”难于界定的问题,扎根和深耕金融行业,通过这个掌控社会财富,从而成为社会的强势群体。

 

犹太教,在不同文化冲突中,从“节点和路径”上着手,形成了以“金融”为节点和路径的文化,金融非常符合人性特征,同时从本位上来说,金融仅仅是财富的工具或表现形式,所以又是“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亚文化”,亚文化的特点就是很容易和主流或强势文化结合。这就是为什么人类科技革命后,“科技+金融”似乎就是天生一对的主要原因。

 

美国文明本质上就是“欧洲文明+犹太文明”,在全球区域化朝前球化演进的阶段,通过规模优势,演变为文明优势。

 

至于非洲,从文字、语言、政权持续角度来看,非洲还没有出现过文明,现在更不算。所以非洲的人还是属于没经文明熏陶的群体,缺乏国家概念、组织观念、责任感、团队意识。

 

3

文明的融合

 

生产效率达到哪里,势力范围就能划到那里;生产效率达到哪里,文明的融合就会达到那里。

 

人类这100年,就是处于生产效率区域化朝全球化演进的阶段,这个演进阶段,最终变为纸币美元1.0版本。

 

生产效率全球化,必然会带来各种文明的全球范围内的融合。在全球总需求和债务率还没有触及到红线之前,全球的财富分配还属于增量阶段,那时各民族、各文明的融合可以和谐平和宽容,当可供分配的财富不再处于增量阶段,而是处于存量甚至缩量阶段,各民族、各文明的融合就会矛盾不断,冲突不断,甚至战争。

    

在各文明融合过程中,中国文明容易和欧洲文明结合,而欧洲文明和中国文明结合不容易。

 

4

美国文明–

杠杆财富模式

 

 

“科技+金融”并不一定是错的,前提是符合本位设计。

 

货币和财富的不可分辨性,结果就是天然地把一个货币体系周期分成两个部份:货币定价资产和资产定价货币两个阶段。

 

  

在这两个阶段里,库存和产能对应财富来说价值是不一样的。库存和产能的价值可以用“生产出来、销售出去、有效使用”三个维度来判定。

 

   

最致命最扭曲本位的就是当前流行的股市的设计,以及大件消费品(住房、汽车)的分期模式,最终把全社会带进了“杠杆财富模式”。

 

5

杠杆财富模式的结局

 

杠杆财富模式确定的结局有两个:

 

其一、在可供分配的财富属于增量阶段,结局就是通胀。通胀原因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政府一定会超过当时财富而印出钱来;二是杠杆财富对当前财富的挤兑。

 

其二、在可供分配的财富属于存量阶段,此时一定是全社会总刚需或全社会总债务触及了红线,在这个阶段,一定会造成杠杆财富对当前财富的挤兑—就是上市公司股东清仓式减持和房地产杠杆财富的兑现。

 

杠杆财富模式主要是股市和房地产的分期付款,全面的通胀也主要出在这两个领域;后期的杠杆财富对当前财富的挤兑也是如此。

 

所以,杠杆财富模式就是“从小到大”—从国家层面来说,就是从小国家(区域)到大国家(区域),就是“日本—东南亚—中国”;从一国国内产业来说,就是“实体—房地产—股市”,日本是这个路径,东南亚也是这个路径,接下去中国也很可能是这个路径。

 

 

6

中国的应对

 

杠杆财富模式是邪路,就如邪派武功一样,看似效率高很霸道,但一定会伤及自身,这样路数的武功因为能走捷径,所以对人的诱惑力非常大,本身练这样武功的人心术就不正,正符合“你在凝望深渊,深渊也在凝望你”,所以具有这样功夫的人对社会的危害性就非常大,所以创立这样武功的人都要进行“止损管理”—欲练此功,必先自宫。

 

所以掌权者首先要有“本位”思维的训练,明白何为本位。然后想清楚后进行顶层设计,把经济权力和政治权力关进笼子里,这个“笼子”不是制度不是权力,而是“本位”—即按本位原理进行顶层设计,对各种制度也要按本位原理进行顶层设计。

 

全社会开设“本位原理”教育、顶层设计原理教育、全民教育顶层设计;中国当前的教育完全违背自然规律,学龄前、幼儿、小学,应该是等硬件形成阶段,此时的教育应该是养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习惯,而不是进行大量的经验式或体验式的训练;大学阶段,不是招收大量的经济金融类的学生,而是应该大量的根据可能的职业而进行职业技能教育,当前中国的教育体系,是全社会最大的浪费。

 

欧美因为思维上是“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所以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知识比较缺乏,再加上欧美思维习惯的讲法律责任少讲亲情责任,所以欧美的小学,要培养出一些体育方面的爱好,这样长大以后才可以用爱好交际,减轻孤独感;中国人比欧美的运动类教育理解为锻炼体格,确实没有错,欧美非常重视体育,除了培养爱好外,还有锻炼体格和养成习惯接受失败的认知。

 

按(科研投资+教育投资)免税,工农业投资低税,商业高税,来设计社会产业;按(宗教融合+民族融合)地区免税,设计全国区域税收制度;按(“船长负责制”+“当年可减持数量=可减持股数/市盈率”+“反二级市场操纵体系”)设计股市;规定全社会企业负债率最高上限;收购国外资产的类别和企业负债率上限;资产负债表中存货的比率上限;按照本位原则制定商业银行法。

 

当前的应对:

1、  管住房地产杠杆财富对当前财富的挤兑;

2、  管住股市杠杆财富对当前财富的挤兑;

3、  管好对外投资品种和债务率上限的管理。

 

棚改房政策,使得中国最没有杠杆能力的群体都加了不低的杠杆,这实际上就是中国的“次按揭”,这个次按揭如处理不好的话,会在教育、人口、社会治安、消费等方面影响中国30-50年;在纸币美元1.0版处于结束阶段,在自己还启动了农村四五线城市棚改房加杠杆后,还去说什么强国牛市,后面会面临股市杠杆财富对当前财富挤兑问题,应对不当,又会触及信心和信任问题,为人民币币值的有序和稳定可控增加不可控因素。

 

7

中国的未来

 

中国的规模竞争规律短时间内难于打破,即人工智能短时间内不可能大面积应用,即使能应用,中国也不会掉队,所以中国的规模优势会在未来20年左右继续发挥优势;中国科技人才绝对数量的优势最终会转化为科技生产力,虽然中国还有非常多的制度设计问题;美国由于错误的模式问题,后面优势不再那么突出,只要优势缩小到一定程度,美国国内就会暴发一系列问题,就如当下的法国和英国一样;当然中国的未来也取决于对当前问题的应对,如应对不当,也许日本的当下就是中国的未来。

 

8

未来的增量在哪里?

 

增量主要就是四个方面:能源、材料、食品、人本身的健康和寿命;能源就是能规模化和经济化替代石油煤炭的能源;核聚变还遥遥无期,充电电池不叫新能源,太阳能和风能有天然的效率转化天花板问题。现在看,暂时能替代或过度产品是“氢能源”。

 

如真是这个,投资机会为丰田、中国一汽、还有三家离子膜材料生产厂家;材料,这个材料就是替代钢铁的,现在看还没有出现这样的企业;食品,粮食的新技术和食品的新技术,要称得上增量的,目前有美国上市的“人造肉”企业;人本身的健康和寿命,基因公司、医药公司以及替代人的智能机器人公司,改变人口规模的一定是人工智能,谁能低成本掌握人工智能,谁就能打破以前的人口规模模式,重新改写规模竞争规则。

 

 

赞(0)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谢美荣:文明的形成与竞争|2019-05-09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