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中法两国元首会面时,中国都会提到一句话:“法国是第一个同新中国正式建交的西方大国。1964年,毛泽东主席和戴高乐将军以超凡的政治远见,作出两国建交的历史性决定,不仅影响了当时的世界格局,也对今天世界发展有重要意义。”
这既是中国人不忘老朋友的一种表达方式,也是对新一代法国领导人寄于希望。
60年前,法国总统戴高乐就是这么做的,他摆脱了美国的牵制,积极响应毛主席的政治远见。
1964年中法建交就像一枚“外交核弹”,震撼了整个世界,并改变了国际政治格局。
毛主席和戴高乐总统虽然缘悭一面(戴高乐原定于1970年冬天访华,却不幸在1970年11月去世),1973年蓬皮杜总统替他了却了这个心愿)
中法建交之路并不平坦,曲折颇多,随着外交档案陆续解密,更能令人体会到两国领袖的非凡远见。
中国的外交战略
上世纪50年代末,中国怼美帝反苏修,还揍了印度一顿。表面上看,中国似乎在大国里面没朋友。
英国虽然在1950年就承认新中国,但只是半建交状态,而且它的外交政策紧随美国。
而法国的许多做法得到了中国的认可:
一、独立发展核武器的愿望。
美苏英大搞核裁军把戏,美国和苏联都宣称本方阵营里面有美苏核保护就够了。
但法国拒绝参加核裁军,坚持研发属于自己的核武器,而中国也要拥挤属于自己的核武器。
所以中国对法国的立场给予高度赞赏。
二、法国要求得到与美国平等的地位。
为此法国收回了地中海舰队、大西洋舰队、空军的指挥权,赶走了美国部署在法国战略轰炸机,并计划脱离北约军事体系。
三、戴高乐一票否决了英国加入欧共体(欧盟)的申请,要维护欧洲的独立性。
四、法国在新中国成立后,曾打算承认新中国,但在议会投票时该提案被否决(法兰西第四共和国)
美法矛盾、苏法矛盾是法国接近中国的动力,这一点,毛主席看得很准。
但在1958年之前,由于法国内阁极不稳定,与其讨论建交事宜纯属浪费时机,因此当时中国并没有寻求与法国的进一步外交接触。
1958年,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建立,戴高乐执政,法国政坛趋于稳定,此时中国调整了对法政策。
从外交空间上来说,非洲有一大批法语系国家,如塞内加尔、尼日尔、中非共和国、乍得、喀麦隆、贝宁、科特迪瓦、吉布提等等。它们虽然陆续独立,但在政治、军事、经济、外交上仍受到法国巨大影响。
在中法建交之前,它们绝大多数是不敢先与中国建交的。
从经贸领域来说,中国需要拓展对外贸易空间,以打破美国对华全面封锁政策。
而法国企业界有与中国开展贸易的强烈意愿,我们急需的设备和原材料也可以从法国及其“附属国”获得,这对中国工业化进程非常有利。
从政治意义上来说,法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欧洲领导者之一、是西方阵营中重要成员。中国要在国际政治舞台突围,法国就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
不过,中国并不着急,毛主席不是用示好的方式来实施外交战略,而是以斗争方式促进中法建交。
中国与法国分歧
戴高乐有大国雄心,他将法国定位为“东西方沟通桥梁”,跳出了意识形态束缚,想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
中国对法国恢复大国地位非常重要,戴高乐认为在亚洲事务上,如果没有中国参与,就不要谈什么战争与和平。
然而,中法之间分歧首先出现在非洲,也就是阿尔及利亚问题,它关系到法国的核心利益。
对中国而言,支持反帝反殖民运动是我们的原则。只要阿尔及利亚独立斗争未取得胜利,中国就不会停止对阿尔及利亚人民的支持。
毛主席在原则问题上不会让步。
地中海南岸的阿尔及利亚,在战争时期是法国本土防卫的屏障,和平时期又是法国获得非洲自然资源和社会财富的重要跳板和基地。
50年代中期,阿尔及利亚发现了大油田,又提升了它对法国的重要性。
为了扑灭独立之火,驻阿尔及利亚法军兵力高达40万以上,但就是打不赢数万名“叛军”。
1958年9月19日,阿尔及利亚临时政府宣布成立。法国向全世界发出警告,要求各国不得承认该临时政府。
中国则在9月22日宣布承认临时政府,并邀请阿尔及利亚代表团访问北京,毛主席亲自接见。
这次接见对非洲反殖民主义斗争鼓舞非常大,也令法国极为难堪。
除了道义上的支持,中国的军火也不断地来到阿尔及利亚。
法国政府多次要求中国停止对阿尔及利亚临时政府的援助。
1961年2月8日,毛主席在杭州南屏接见了法国社民党参议员。
毛主席告诉他,阿巴斯总理(临时政府)说法国将军也在学习毛泽东游击理论,想以此来扑灭阿尔及利亚游击队,但这是徒劳的。
毛主席向法国传递了一个信息:靠武力维持殖民统治的做法必将失败,法国应当认清这一点。
这名参议员回国后,便积极推动阿尔及利亚独立进程,他称阿尔及利亚是消耗法国国力的无底洞。
这名参议员就是后来的法国总统密特朗。
戴高乐希望中国放弃对阿尔及利亚的支持,以作为中法建交前提,但被中国拒绝。因为我们不能拿原则做交易,否则,众多非洲国家会怎么看待中国?
阿尔及利亚独立与中法建交都是历史趋势,两者并不矛盾,法国不可能阻挡历史的进程。
事情的进展正如毛主席所料,1962年3月18日,法国政府与阿尔及利亚临时政府签订了《埃维昂协议》,承认阿尔及利亚独立。
中法建交最大障碍消失了,周总理立刻指示进一步开展对法工作。
但中法之间又遇到了第二个难题–台湾问题。
台湾问题并不仅仅是中法之间的问题,它是美国破坏中法建交的一件利器。
北京、巴黎、华盛顿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关系,各方在斗智斗勇。
1962年之前,美国认为中法建交可能性极低。
当阿尔及利亚独立问题解决后,美国就坐不住了。
1963年9月,CIA向白宫提交《重新评估法国对华政策报告 》,称有许多迹象表明戴高乐有意与中国建交。
肯尼迪总统婉转地询问了法国外长,但法方表示并无此意。
不久,法国前总理富尔以私人身份开始了亚洲行。
在暗中观察的美国,怀疑富尔并不是亚洲旅行者,而是戴高乐的特使,目的地是北京。
1963年10月23日,富尔果然前往了北京。
他身上携带着戴高乐亲笔信,作为身份证明材料。戴高乐在信中写道:我重申我对你会见中国领导人的重视,请相信,我相信你所看到的和你所听到的一切。
美国猜的没错,富尔实际上就是总统特使,他的使命是与周总理就中法建交问题进行非正式谈判。
富尔来北京是公开的,但使命却是绝密的。
CIA从东南亚得到了消息,富尔在出发前曾与戴高乐共进午餐。富尔到了北京住的不是北京饭店,而是钓鱼台国宾馆。
美国决定进行干预,要对戴高乐、法国内阁、法国国会全面施压,打下这只出头鸟。
但人算不如天算,11月22日肯尼迪在达拉斯遇刺身亡,美国就顾不上法国这头了。
林登.约翰逊接任总统后,12月5日,美国驻法国大使波伦求见戴高乐,询问法国与中国的关系进展。
戴高乐表示目前没有与中国建交的计划,但早晚会有这么一天,波伦就不敢再追问下去。如果法国是个小国的话,美国大使绝对会厉声责问。
12月16日,北约峰会在巴黎召开,美国国务卿腊斯克再次就中法问题向戴高乐询问。
戴高乐告诉美国人,孤立中国对西方没好处,如果西方愿意跟中国建立关系,有助于改变中国人的好战性格。
腊斯克把话挑明,“根据总统的意思,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法国正准备跟中国建交?”
戴高乐表示无法谈论假设性的事情,但保证会提前通知白宫。
12月17日,美国国务院发明公开声明,宣称戴高乐将军已向美国保证:法国没有承认红色中国的计划。
这招非常阴毒,美国故意不去正确理解戴高乐的表态,想对他进行舆论绑架。
第二天,法新社发布声明,称法国在承认中国问题上拥有完全的行动自由。
美法矛盾公开化,除了戴高乐,欧洲还没有哪个领导人敢这么干。
1964年1月9日,中法在瑞士达成建交协议,当天,富尔接受了《费加罗报》采访,阐述了中法建交的理由和逻辑。
1月15日下午两点,法国驻美大使阿尔方正式通知美国:法国已经决定与中国建交。
美国国务院当场表示反对,说法国的行为没有任何意义。
戴高乐将军在最关键时刻没有被美国吓倒,这是法国的一个历史闪光点。
在中法建交已成定局的情况下,美国动用了王牌–蒋介石。
蒋公闪亮登场
美国国家安全事务顾问邦迪认为蒋介石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破坏作用。
只要蒋介石在中法宣布即将建交之后不生气,不撤走“驻法大使”,就能拖住中法建交进程。
因为北京不可能允许蒋介石的“大使”与新中国的大使同时在巴黎代表中国。
但法国也不愿意主动关闭蒋当局的“大使馆”,它不想将美国得罪到这一步。
也是在1月15日,戴高乐将亲笔信委托贝志高(二战时法国驻重庆代表)亲自送到台北,以示重视。
蒋介石收信后召开了最高级别会议,苦涩的气氛充满整个会场。
娘希匹,“匪来我走”,蒋介石有主动“断交”念头,他在复信中提醒戴高乐,承认北京没好处,印度不是承认了吗?结果被打了一顿。
约翰逊总统也写信给蒋介石,劝他不要冲动,“您的耐心将引起毛泽东的极大尴尬,会大大减少中法建交预期目的。”
老蒋你别冲动呀,千万不要冲动。
蒋介石迟迟没有回复,于是美国派出CIA二当家克莱因前往台北,当面向蒋介石陈述美国立场。
1月27日,克莱因与蒋经国举行了第三轮会谈,蒋经国表示可考虑美国的建议。
当晚,蒋介石的“外长”沈昌焕对法国提出严重抗议,但却不提“断交”两字。
1月30日,毛主席在接见法国议会代表团时指出:你们不要学英国人,要我们承认“两个中国”或“一个半中国”,那都不行。这一点不搞清楚,我们就不派大使到你们那里,也不接纳你们的大使来中国,事先跟你们讲个清楚。
周总理当时在索马里访问,他对法新社总裁特赛兰表示坚决反对“两个中国”的阴谋。
戴高乐动怒了,蒋介石的“大使”要是再赖在巴黎,法国将颜面大失。
2月6日,戴高乐给法国外长顾夫写了手谕,让他去告诉台湾代表,法国将不承认其外交人员身份。
意思就是,你不走,我们也会赶你走。但如果你现在走,“分手费”、“情感损失费”,法国都会给予补偿。
但台湾代表仍然拒绝离开巴黎。
2月10日,法国对台湾当局发出“最后通牒”:北京外交使者抵达巴黎之时,就是台湾代表被驱逐之日。你何必搞得大家这么难堪?
当晚,蒋介石让沈昌焕宣布跟法国“断交”。
老蒋整个心路历程,后人很难判断,但有一点,蒋介石在一个中国立场上有投机心理,如果戴高乐最后的态度不是如此强硬,他的“大使”还会留在巴黎,以配合美国的阴谋。
5月27日,法国首任驻华大使佩耶抵达北京,31日递交国书。
6月2日,中国首任驻法大使黄镇抵达巴黎,7月6日递交国书。
中法建交这一曲折历程,终于划上圆满句号。
中法建交,日本首相池田表态:哪怕全世界都跟中国建交,日本也愿意当最后一个建交者。郁闷的美国只好摸摸日本的狗头表示满意,但后来,日本人的身体又跑得很快。
中法建交的历史意义就不再过多述写了。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北京,把盟友吓得一愣一愣的。
不得不佩服以毛主席为核心的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的高瞻远瞩和斗争艺术。
同样,戴高乐将军的远见和勇气也值得钦佩。
今天的法国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国,就必须拥有独立自主的内外政策,不能被超级大国所左右。
戴高乐将军就是法国的榜样,欧洲的榜样!西方的榜样!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