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唐如松:诛心的谈判|2019-05-12

      传授张良《太公兵法》的黄石老人

       昨天说到了张良,突然间就来了兴致,咱们今天再细说一下张良张子房这个中国历史上罕见的谋略大家。

当年刘邦和项羽对峙鸿沟时,急躁的项羽不耐烦这样无休止的对峙状态,就对刘邦说“咱们这样耗下去也不是办法,不如你我出来对打一番,你赢天下归你,你输了立马滚回关中。”面对勇冠三军,力能举鼎的项羽,刘邦当然不会那么傻,真的去和项羽单挑。而是笑着说“我喜欢斗智,不会和你单挑。”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刘邦无论是在楚汉争霸时期还是在起兵灭秦阶段,都喜欢用谈判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而不是通过武力。刘邦喜欢这么做主要是因为他打仗总是好输,当年韩信在北方一路凯歌的时候,刘邦却坐拥五十多万大军败于项羽的三万铁骑。只要韩信不在场,刘邦几乎没有打赢过项羽。所以我们看到,鸿门宴刘邦靠嘴皮子逃命,入咸阳,刘邦还是靠谈判受降。好在他手下有着郦食其和陆贾等众多忽悠高手,所以谈起判来,倒也是无往而不利。于是在鸿沟对峙时,尽管刘邦兵多粮多,还是不能打败兵少粮匮的项羽【项羽之所以不能取胜,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他的粮道被彭越截断,军心不稳,士气低迷。】而刘邦不敢发动强攻的原因之一则是自己的爹和老婆等人被项羽拿住,有些投鼠忌器,更重要的是的确打不过啊。于是,刘邦祭起了老法宝—谈判。

善于力战的项羽是不愿意和刘邦谈判的。这才导致双方对峙两年四个月之久。尽管项羽粮食匮乏,士气不振,但依然想寻求战机来打败刘邦。所以当刘邦派出陆贾【其时汉军第一大忽悠郦食其已经被齐王烹了,所以才启用排名第二的大忽悠陆贾。】但是无论陆贾怎么说,项羽都不为所动,最终陆贾铩羽而归。于是刘邦又派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出马,此人名唤侯公。不知道对着项羽说了什么,居然就把项羽说动了,答应签署和平协议。双方以鸿沟为界,两分天下。然后项羽放了刘邦的爹和老婆,班师欲回徐州【项羽的首都】。

这里多一句话,侯公是如何说动项羽的,这是历史上的一个迷,但侯公办完这件事,被刘邦封为平国君后,二人就再也没有相见。按照我的揣测,侯公之所以能把这件事办成,并不是侯公的嘴皮子比陆贾厉害,而是因为刘邦给了侯公一些不可以向外人道的特殊政策,也就是答应一些有损刘邦脸面的条件,至于是什么条件,那就只有刘邦和侯公俩人知道了【按照刘邦的尿性,我猜想会不会是托侯公做媒,要把鲁元公主嫁给项羽呢?毕竟,这件事刘邦此前曾干过,鸿门宴前要和项伯结为亲家;此后也曾干过,白登之围后,刘邦对匈奴实行了和亲政策。】要不然双方也不会就此不再见面。作为功臣,侯公理当受赏,作为一个秘密所有人,只要侯公不犯什么大罪,刘邦也不能杀他,最后只好用封赏堵嘴,此生不再相见。说实话,如果这个侯公真的有不世出之奇才,我想刘邦也不会就这么把他雪藏起来。要知道,刘邦手下的大阴谋家陈平,谋划了多少见不得光的事情,但刘邦不是照样用着?且还是颇为重用。所以侯公的功劳并不是他自己挣的,而是适逢其会之下,刘邦送给他的。

楚汉达成协议后,项羽向东回徐州,刘邦也准备西归。此时张良和陈平站出来说:“现在天下有一大半都在您汉王的手里,诸侯们也都听您的话,而反观项羽的楚国,兵疲粮尽,这正是老天送给你灭楚的机会啊,不如我们趁机追上去干掉他,如果这次放他回到徐州,那岂不是养虎为患?”刘邦一听,正中下怀,于是接下来就发生了垓下之战,项羽败走江东,乌江自刎。

这是很明显的违约了。张良唆使刘邦违约并不止这一次。当年进军咸阳的时候,面对城池坚固,兵精粮足的峣关,刘邦一时无计可施,张良献计说峣关守将贪爱财帛,不如送金钱给他,让守将投降。喜欢谈判的刘邦当然愿意,果不其然,峣关守将拿钱办事,立马答应投降刘邦。此时的刘邦欣喜若狂,这就准备收拾收拾进关。但张良却说,守将虽然答应投降,但士兵未必愿意,毕竟那都是强秦训练出来的精兵。所以,趁着守将准备投降,无心防守的时候,咱们干他一票,直接攻进去得了,这一招果然损,果然妙。得益于张良的违约,刘邦很快就攻入关中,拿下咸阳。满足了刘邦那颗“先入关中者王之”的冀盼之心。

张良的两次违约,可以说是刘邦阵营获得天下的关键所在。按说,男子汉大丈夫,吐口吐沫是根钉,瞬间翻脸不认账的人是被人看不起的,但我们遍览史书,也没看到有人对张良的两次违约有任何指摘,相反,留侯大名,光耀千古,张子房几乎成为中国智慧的代名词。可见,谈判不过是达成目的的一种手段,如果通过谈判没有达成自己最终目标的话,那么这种谈判不过就是一种临时的对应策略,只要时机来临或时局有变,通过谈判达成的协议也不过就是一张废纸而已。

事实上,我写这些既不是非议张良,更不是瞧不起刘邦,相反,我倒是颇为敬佩刘邦的为人,该认怂时绝不逞强,该装孬时绝不做好汉。如果自身的实力不够强大的时候,和对手谈谈心,聊聊感情未尝不可,当自身实力足够强大时,向敌人猛下狠手也绝不心软。这才是一个成功人士应具备的素养。在我们个人的人生道路上,有时候是因为自信【自负】,有时候是因为自尊【面子】,当遇到险阻之时,绝不愿意拉下脸面去向别人服软,甚至拒绝沟通。这导致了我们就像面对一座陡峭的大山,虽然明知道凭一己之力翻不过去,却总是不愿意借助另外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难题,只知道拼命的向上爬,向前走,摔得鼻青脸肿也在所不惜。而这时候我们只要退一步认真想一想,去找根绳子,去寻个梯子,甚至低头服输,绕道而走,大多都能避开这座山并达到自己目标的。只是对于自己的能力太过相信,对于自己的面子太过看重,所以不愿意这样做,最终的结果就是把自己有限的生命耗费在这无谓的赌气上。

写到这里,我忽然想起了自己的一段经历。2005年的时候,我曾负责一段工程的建设,由于涉及到当地农民的征地赔偿问题,我们的施工进程总是被当地村民阻挠。这其实怪不得村民,那个时候,征地补偿款经常被当地政府截留甚至克扣,村民自然不答应,但他们又没有办法去讲理,只好围堵工地,让我们的施工难以进行。这其中我们是最冤枉的,作为施工单位,我们没有办法来处理征地事宜,但作为施工方却一直受到业主方的催促和责备。两难之下,很多工地出现了停工的情况,甚至有的工地和当地村民都发生了械斗。这种情况真是悲催,被伤害的两方居然还在互相伤害。

但我的解决方法不一样,从工地进场后,我就一直和涉及的几个村村民不停的联络,抽烟喝酒吹牛逼,很快就成为他们的朋友,对于他们反映的事情,只要涉及到施工给他们带来的不便和损失,我立刻就会处理,绝不会因为他们前一天堵了我的路就故意冷落他们的诉求,而涉及到征地赔偿这一块我无法处理的事情,也在抽烟喝酒时和他们说的明白,并保证一定会把他们的意见传达上去。成为了朋友的我们,自然也就有了一些情面,所以,当别的工地都在停工时,我这边却可以做一些前期的工作。即便有时候还是有人会阻拦施工,可只要我一出现,基本上都会给我三分薄面,让工程可以慢慢的干下去。这大概就是勤于交流的好处吧。当然,说句诛心的话,交流的本质并不是交朋友,而是为了自己能顺利施工。

交流和谈判作为一种手段,无论在我们的个人生活中还是在国际博弈中,都是无可厚非的。为了达成自己的目标,勤于谈判没有错,撕毁协议也没有错,如果这件事错了,那一定是某一方对时局的判断,对时机的选择出现了误判。谈判内容的本身往往都不是最高利益,谈判造成的结果才是最高利益。就像我和村民谈征地补偿,并不是为了要解决补偿问题,而是为了达成施工的顺利进行。嗯,感觉好诛心啊。。。。。。

接下来还要说吗?哈哈哈。。。。不说了。

 

赞(0)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唐如松:诛心的谈判|2019-05-12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