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印闲生:国民党扳回一局|2024-05-25

5月17日的《台湾立法机构首战》只是拉开了这场“扩权”大戏的序幕,5月21日,经历过“全武行”的蓝绿白三方再度开火。
从早上9点开始,台立法机构展开了长达15个小时的马拉松式表决大战。
由于前几天的混战极大损害了台湾所谓的“民主形象”,故此番民进党方面表现相对克制。
会议开始前,韩国瑜首先讲话称:
“上星期五打架打到头破血流,让全世界看到不是真善美的台湾,今天是台湾地区新领导人就职第二天 ,如果再发生冲突,我们怎么交代?”
已知势不可为的民进党籍民意代表们没有再诉诸武力,他们头顶白布条,高举宣传口号,大喊诸如“反黑箱、反扩权、XX已死”等口号,试图通过“案海战术”“清点人数”“点名表决”等程序性方式阻碍法案的推进。
而国民党和民众党则希望趁热打铁,将相关改革法案毕其功于一役。
晚上11时46分,立法机构负责人韩国瑜宣布散会,预计24日、28日续审立法机构改革法案。
截至散会,国民党和民众党提案中的“藐视立法机构罪”修正案等条款已获得二读通过,还有一些条款尚未完成二读。
事后,民进党激烈批评在野党的扩权主张违背规则,组织民意代表和支持民众分别在议场内外抗议,民进党党团总召柯建铭还抨击国民党是“卖台集团”“由大陆授意”云云。
国民党方面则将“藐视罪”修正案二读通过视为重大胜利,并认为可以对赖清德当局未来的施政构成相当压力。
尽管台立法机构场外聚集了数千名绿营抗议者,但整体上还是在野党占据了舆论上风,岛内舆情分析机构的数据显示,支持立法机构改革的民众高达六成五,强力抵制法案的几位绿营民意代表出现了负面声量暴增的现象。
图片
民进党支持者在台立法机构周边进行抗议。
按照岛内立法程序,法案通过二读是一个标志性事件,二读通过的法案大多都可获通过并成为法律。
具体来说,二读期间需要逐条审议,并交由各位民意代表辩论和表决,表决通过后法案送交三读。
三读的议题仅为是否照案通过,除非出现内容互相矛盾或跟其他法律相抵触的情况,否则只能修改文字,不能调整实质内容。
若三读获得表决通过,下一步会将法案送到台湾地区领导人和行政部门手中。
如果行政部门无异议,法案将于10日内公布。
如果行政部门提出复议请求,经台湾地区领导人同意后,法案会被打回立法机构重审,行政部门负责人通常需要到立法机构做复议说明。
熟悉美国国会制度的朋友不难联想到,这其实就是三权分立中白宫对国会的“否决权”——白宫可以否决国会提案,国会可以用三分之二多数推翻白宫否决、强行通过提案。
不过台湾地区的规则十分有趣:
“法案复议时,如经全体民意代表二分之一以上决议维持原案,行政机构负责人应即接受该决议。”
换言之,台湾地区领导人的“否决权”效力很弱,只能利用繁琐的程序去拖延时间,毕竟立法机构还是只要过半数同意就行,相当于又表决了一次。
为什么台立法机构会出现这种不伦不类的奇怪规则呢?
这就不得不说,岛内的政治架构设计其实很混乱,它同时融合了内阁制与总统制的诸多元素,是个“四不像”。
图片
英国国会大厦是伦敦的地标建筑

赞(3)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印闲生:国民党扳回一局|2024-05-25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