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李圆方:永乐元年,朱棣做对了什么决定性选择? |2024-05-26

说个冷知识,“明史”是清朝修的。
现今刊行于天下的明史主要有三个流派,四个版本。
一个是由明末清初著名史学家万斯同主持编纂的《明史稿》,分为三百一十三卷本和四百一十六卷本。这个版本相对详尽地记录了明朝的历史,为后来的《明史》正式修撰提供了重要基础。许多学者在研究明史时,都会参考这一版本。不过并非“官方版”。
还有一个是清朝初期的史学家王鸿绪(号横云山人)主持编纂。王氏三百一十卷的《明史稿》在编纂过程中参考了万氏《明史稿》,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修订和补充。该版本也具有一定的史学价值,为后来《明史》的修撰提供了参考。

图片
最出名的,也是“官方版本”是张廷玉等人在乾隆年间主持编纂,并经过多次修改最终形成的三百三十六卷本的武英殿本《明史》。武英殿本《明史》是清朝官方修撰的正史,也是目前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版本。

只不过或许是因为清朝离今天太近,明朝遗留下来的历史资料太多。后人发现,里面在修撰过程中对不利于自身统治的史料进行了大量的删改,所以这个版本“明史”一直被诟病比较多。
不过咱们不是做专门历史研究的,今天周末,在家读书,和大家伙一起读几段武英殿本《明史》中“靖难”之后的记载,权当休假了。

大家好,我是圆方,今天我们一起聊聊:
永乐元年,朱棣做对了什么决定性选择?

关于靖难之役,是如何夺天下的过程就不赘述了。在《明史》中,最后是这样记载的:
“……是日,王分命诸将守城及皇城,还驻龙江,下令抚安军民。大索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五十余人,榜其姓名曰奸臣。丙寅,诸王群臣上表劝进。己巳,王谒孝陵。群臣备法驾,奉宝玺,迎呼万岁。王升辇,诣奉天殿即皇帝位。”
从更长的历史维度看,夺天下难,但是如何在“夺取”天下之后,坐稳江山,其实才是一件更难的事情。
而当时明成祖朱棣,在“靖难”成功之后,就面临两个最重大的挑战。

一、如何确立皇权正统性:

朱棣是通过非正统手段(即靖难)上台的,因此他特别需要强调自己皇权的正统性和合法性(当然,后面他也一直为这个问题所困扰)。
如果这个能够确立,就可以在向朝臣和民众传达一个信息,即他现在是合法的皇帝,所有朝臣和民众都应该效忠于他。而这会非常这有助于稳定政局,减少内部的反对声音,为王朝统治奠定基础。

二、如何确立治国理念和政策方向:

朱棣上台后,为了区别于建文帝的统治(建文政治能力确实太“幼稚”),并展示自己的治国能力,他需要提出一系列新的治国理念和政策方向。包括加强中央集权、整顿吏治、发展经济、加强国防等方面的措施。

赞(9)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李圆方:永乐元年,朱棣做对了什么决定性选择? |2024-05-26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