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有一份5月“部分”中国乘用车销量数据,在悄然流传。圆方去简单核对了几个诸如“日产”,“比亚迪”数据,应该说这个榜单不够全面(比如缺乏德系车,韩系车)但感觉大体上符合市场的体感和预期。
可以看到比亚迪,奇瑞,吉利三家在本身销量就领先的的情况下,依然在放量增长,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部分合资品牌的“全面溃败”。
东风日产下降2.8%,广汽丰田下降17%,广汽本田下降41.3%,上汽通用下降58.3%……下降幅度,真可谓是惨不忍睹……
而且比亚迪第五代DM技术,与秦L DM-i、海豹06 DM-i的发布是在5月底(参见中国新能源给钱学森回信),理论上对于上面这四家的正面冲击还没有到。而想来,随着6月份比亚迪的在B级车领域的“大杀四方”,这个数据变化还会更剧烈。
与这个“销量表”共同引起关注的,还有最近2024中国汽车重庆论坛”(CACS2024)上,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的一番话:
内卷下去不是办法。企业的目标是什么?是盈利。而盈利的目的是什么?是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缴税、创造就业机会。但如今,裁员的情况如何?广汽集团也不得不裁员不少。这样下去,对社会和国家将带来怎样的影响?”
曾庆洪董事长并不是汽车行业的新兵,早在2005年曾庆洪就已经担任了广汽集团总经理,2016年升任广汽集团董事长。而那个时候,正是日系车在国内攻城略地,加价都买不到车的时候。
而今天,广汽丰田和本田的销量的溃败,以及曾董这个“不要内卷”的表态,到底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大体意思是,在汽车产业,即便中国品牌“卷”赢了外资品牌,也是靠的低工资,而外资品牌被“击败了”,外资品牌的那些“高工资”岗位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是中国品牌的“低工资”岗位。所以,在汽车产业,中国品牌的崛起,最终反而降低了中国汽车产业的“薪酬”水平。
这段话咋一听好像有些个意思,仿佛是说,在汽车这个十万亿大市场,中国汽车品牌的崛起,是一个“劣币驱逐良币”的过程,事实真的是这样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