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去年年初我认为是熊市,但是当时判断是年底到 2019 年一季度会见到历史大底,然后展开上攻万点行情。5 月份在长江证券研究所做培训的时候也是这么讲的。9 月份 10 月份跟关注我们的朋友们争论,坚定认为这次底部是 v 反,也没人信。虽然目前行情也让我发懵,但是至少仓位在底部时候买的足够,跑平了沪深 300 指数。
我觉得现在有必要修正一下我的一些预判和时间节点,虽然我们都不愿意面对错误,但是在市场面前我们什么都不是,卑微到不如一棵草,认错是对市场和自己最好的尊敬。
有可能这一轮的上涨会达到一个我们不敢想象的高度后才会出现所谓的回调,在目前的任何一次回调都是上车的时候,而不是下车的时候,在这个时候自作聪明的做波段是最害人的,那个行为只是我们自以为自己比市场聪明的愚蠢可笑的行为而已。而那次真正的调整将成为 A 股史诗级牛市的第一个杀人浪,这一次调整将成为一些着急资金和专业技能欠缺的投资者的清洗浪。也许那个时候会伴随着美国股市的危机完成一次大清洗( 美股也有可能再创高点,然后的下跌有可能就是危机的导火索,要按照我们 2015 年股灾模式去衡量创新高后的美股 )。那么原来预定的 9 月份进入缓慢爬升期就应该变成相反的情况了。
史诗级大牛市不代表不会杀人,也许会走出至少两波的中国特色杀人调整浪。让我们拭目以待,先拥抱疯狂,再迎接黑暗吧。
1
这是史诗级牛市的开端
我是从 2018 年 1 月份的时候开始写的【估值逻辑】微信公众号,当时第一篇传播比较广的文章叫《世间再无阿尔法,我们赚的都是贝塔的钱》,然后在上证指数冲击 3578 的时候写了一篇文章,主旨就是一个—— 2018 年是熊市,是堪比过去历史上大熊市的熊市。在那一篇文章中又阐述了我的另外一个观点:在 2018 年年末我们将迎来历史性重要的低点,堪比 2005 年的 998 点级别的底部,之后我们将迎来一场史诗级别的牛市,这个观点在 2018 年 5 月份去给长江证券研究所做培训和长江的大宗品论坛的时候也在阐述,当 2018 年 10 月份的跌到了 2449 的时候,我写了《我在寒冷的冬天等待不远处的春天》系列文章,系统地阐述了大盘距离底部已经没有什么空间了,这个见底宣言用学术化和专业化名词解释就是——价格到了,趋势没到。当时市场还在一片悲观和喧嚣中,甚至出现了「屠龙」的宣言,不破 2000 不回头的架势。乃至到 1 月份中旬给中泰研究所做年会培训的时候,我还在讲一场史诗级别的牛市,我们将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我会在下一篇文章中详细的阐述为什么我们有可能进入史诗级别牛市,这个是宏观层面决定的事情,是一个长周期维度,这种长周期维度的事情是未来一定会发生,但是是现在发生还是未来什么时间点发生就存在不确定性,这个就是依靠投资者专业素养来做调整。宏观决定的长周期维度事情一定会发生,没有任何疑问,这是周期的力量,周期力量不可逆,所以周天王可以封神,因为参透了天机,也是认清了周期的力量。
很多人还在用各种宏观的数据和盈利的情况来阐述股票市场涨跌的趋势,然后找各种看空看多的理由。我偏向这种做法是在「随机漫步的蒙」,市场没有那么复杂,一切都是周而复始,是估值周期的变化,「估值低孕育着机会,估值高一定会有黑天鹅」,重要的是认清估值的位置和方向。那看似繁多数据、逻辑正确的说法,条条有理有据,但是在极限估值面前,那些就是个屁,市场该涨还是要涨,在高估值面前,再多的逻辑,再好的前景也都是屁,一定会跌回去。我们在看到经济学家,一些所谓的专家找到的各种支持涨跌的逻辑 90% 都不是这个市场运行的真相,真相是需要我们独立思维去探索的。这些逻辑最多算是股票市场的「催化剂」,「催化剂」并不是投资的核心,它只是一个自我营销和欺骗说辞,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不会对真正的投资和交易起到多大的作用和帮助。
宏观的数据和盈利情况跟股票涨跌不是线性关系,经历过 2014 年、2015 年的还看不明白吗?那一轮的数据和盈利是出奇的烂,但是却是一场牛市,塑造了仅用一年时间从 13 元涨到 236 元的安硕信息和用 4 年时间从 1.7 元涨到 44 元的乐视网。现在还在用这些当做看空的理由,我唯一的感觉就是那么的苍白、无力,甚至激进、得罪人的说:「如果只是看经济的好坏和盈利出发,线性解释股票市场涨跌,也许只是刚入门的水平,没有掌握其主要矛盾」。哪一轮的牛市在开始的时候有这些指引了?
市场涨跌从来不是由短期的事情来触发的,而是内部资金筹码供需关系的匹配,用各种利好、利空、短期数据来解释市场涨跌,要么是「蒙随机漫步」、要么是「随机漫步的蒙」,乃至发展出来的结果就是「利好出尽的利空」和「利好出尽的利空的出尽的利好」。中期走势更不是由什么基本面来确定,如果相信这些还不如相信技术分析的作用。因为中期趋势一定是资金和筹码的不匹配造成,造成这个因素背后是一系列宏观运行的产物,而这个又是十分复杂的过程,很难用语言简单的描绘出来。
唯一最为可靠能形成框架、可以复制的就是理解「估值的位置」和「估值之摆的方向」。我在 2440 点时候仓位推高到接近 80%,因为我知道那里不会跌多少了,我的估值模型告诉我,那里胜率很高,10% 的回撤对应 100% 的上涨。专业投资者和散户的区别是在于哪个位置、什么时候下多少的赌注,而不是凭着一时感觉,随意的变更和买卖。买入后如何的涨、因为什么而上涨、上涨的节奏是什么样就变得不那么重要,这些是市场决定的,而不是我们能判断出来的,记住那句话,「专业投资者知道的是在哪个位置在哪些标的上下多少的赌注,而不是短期行情判断的多么精确」,宣称短期行情如何的精确都不足以信赖。「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佛系炒股」。
很多人还想问我为什么是牛市?我在 2018 年一整年通过微信公众号用了 30 余万文字来阐述中国的繁荣( 2018 年系列长文《世界的萧条和中国的繁荣》),抛出观点来说中国中长牛市的开始,甚至把我自己私募产品的名称都称为中国的繁荣。如果还要问,请回头从「估值逻辑」这个微信公众号第一篇推文看起,我不想再阐述。
坚定看空的人,我想问你们一句话,你们做空吗?看的那么空,可以股指期货放空单。在不断地阐述只是反弹不是趋势上涨,又不放空单,是不是知行不一呢?要为自己说过的话、吹过的牛逼负责任。仓位决定一切态度和判断!
任何具有一定流量关注的大 V 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要对说的话负责任,在收割流量的时候,任何一个言论都有可能影响关注者的行为和方式,做的不好就是「咪蒙」,所以我的关注者要谨防我成为「咪蒙」。
目前是牛市初期,按照我原来的预计,也是我要进行修正的地方。2800 左右调整后形成 2 浪低点是很好的买入位置。但是当券商在 2 月 22 日的集体冲击涨停板的时候,我修正了我的一些判断。原因没有其他的,市场情绪起来了。「低估值看逻辑,中估值的时候看市场情绪,高估值时候看图吧」。投资者亏钱的原因是把这些给弄混了,弄混了时期。
如果问我这部分钱哪里来,我只能说太多了,全社会 72 万亿的居民储蓄、70 万亿的银行债券和投资类资产、30 万亿的理财产品、几万亿的私募和 12 万亿的公募、大量海外再配置资金,对应 A 股一个现在只有 45 万亿总市值的盘子,钱哪里来并不重要。我们只是要知道 10 债收益率到 3% 附近是资产荒( 也是我说十年国债收益率到 3% 是见到大底的一个标志 ),这么庞大的社会资金随意的几个点流入股市就能对 A 股产生巨大的影响和波动,当 2014 年年末一天成交额突破 1 万亿的时候,「天下苦秦久已」就成为资金流入的代名词,在当时谁能知道这个钱哪里来的?现在还在讨论大妈入场和产品发行还为时尚早,没到需要讨论的时候。
有可能这一轮的上涨会达到一个我们不敢想象的高度后才会出现所谓的回调,在目前的任何一次回调都是上车的时候,而不是下车的时候,在这个时候的自作聪明的做波段是最为害人,那个行为只是我们自以为自己比市场聪明的愚蠢可笑的行为。而那一次真正的调整将成为 A 股史诗级牛市的第一个杀人浪,这一次调整将成为一些着急资金和专业技能欠缺投资者的清洗浪。也许那个时候会伴随着美国股市的危机完成一次大清洗( 美股也有可能再创高点,然后的下跌有可能就是危机的导火索,要按照我们 2015 年股灾模式去衡量创新高后的美股 )。那么原来预定的 9 月份进入缓慢爬升期就应该变成相反的情况了。
当然我也会存在看错的可能性,也就是刚改观点然后又被打脸,两面被扇。但是从应对的角度,我依然会做书面调整,因为我想对我的关注者负责任,不会因为我的错误而陷入比较尴尬的境地。
1、如果这一轮只是在 3000 左右完成了第一波上涨,那么接下来的回调并不会如何的深,是最好的买点,意味着大盘指数回调 10% 就是要重仓压入的时候,而这个到净值的损失上也许只有 10% 的回撤;
2、如果美国提前发生危机( 虽然我说了半年多美股要大跌,但是还不跌,已经让我怀疑人生,但是从我的框架推导下来还不会修改美股跌这个风险 ),那么有可能继续考验 2440 点,但是从目前还看不到这个迹象,那么这个风险就暂时不用加以过多的权重。
所以不管怎么推演下去,在目前就是要持股不动和上车,要忍受和接受调整,因为这个是波动,而不是永久丧失本金,「享受波动、享受回撤」。
1)历史性史诗级别牛市即将展开
这一轮牛市有极大可能在中国未来的股票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为任何一个国家在工业化进程这个序列成长的过程中都会经历一段股票市场宽幅震荡生存条件恶劣、房屋价格涨幅超过股票的时候。但是到了某一个阶段都会展开一次长达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的牛市,股票指数上涨超过 10 倍,而这个的因素和为什么是我们现在这一次牛市我将会在下一篇文章中详细的阐述,在这里我只放一点数据图表来做简单的论述,后面那一篇有可能又是一篇几万字的长文和大量的数据图表。
➤ 美国股市:1900 年到 1941 年,美国工业化时期股市的宽幅震荡;1940 年到 2018 年,美国工业化后期 80 年长牛,涨幅 260 倍。
➤ 日本股市:1974 年到 1989 年,日本股市的 15 年牛市涨幅 10 倍。
➤ 德国股市:1982 年到 2018 年,德国股市的 36 年牛市涨幅 45 倍。
➤ 韩国股市:2001 年到 2018 年,韩国股市的 18 年牛市涨幅 10 倍。
所有社会只有两项资产能称为社会财富的储蓄器,一个是房子,一个是股票。所有国家都会经历房屋价格跑赢股市,股市宽幅震荡的一段,然后开启了房股收益切换的过程。
所有国家都经历经济增速下行后股票的中长期牛市。
造成中长期牛市背后应该是五个原因:
a) 社会不需要大量的固定资产形成——工业化后期的表现;
b) 低效企业的退出,带来社会资金利用效率的提升;
c) 高效企业的理财需求配置;
d) 居民房产、股票配置切换;
e) 贸易顺差带来的海外资金配置。
我会在下一篇文章中详细的阐述这些问题并再添加其他方面因素,也许下一篇又是一篇几万字的长文,但是有可能是奠定未来十几年战略性问题的分析和研究。并且我会详细阐述,为什么我看到万点的行情。
2)改变我们的认知适应新的市场变化
这一次的牛市注定会和之前的不一样,未来是专业投资者的战场,虽然也会存在各种炒作和玩法,但是未来的十年是比拼专业技能的时候,过去十余年在股市形成的经验和盈利方式方法有可能只能获得阶段性的胜利,并不能作为长久的利润源泉。未来流入股市的资金主体将会以机构投资者为主,是一个钢刀对镰刀对决的时代,看的是谁对市场理解更加深入、谁能控制风险保住利润。
我们过去几轮牛市的过程是居民财富在股市占比提升的时代,从股市占居民财富比例从 1% 提升到 4~5% 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边际流入资金主体是社会财富借助公募、游资、大户等渠道入市,是一个人傻钱多速来的市场,所以有各种神话般的收益和各种玩法并存。而在以机构资金入市为主的市场里,初期还会有炒作的生存空间和多种玩法并存,但是中后期一定要改变认知适应新的时代。注定未来不是同涨同跌的时代,注定着有一部分股票在一个短暂的泡沫之后将进入到长期无人问津的时候,仙股的出现和流行也许距离我们不远了——烂股毁一生!
人的认知泡沫是比一线房地产更大、更致命的泡沫,在杠杆的作用下会发挥极致的杀伤力。
我对创业板和科技股是持反对态度的,很早的时候我就阐述这一轮的主角是传统+周期,创业板和小股票只有筹码炒作的意义,而没有真正投资的价值。
不管在哪个场合,我还是强调 TMT 板块未来 5 年我有可能都不会关注( 除了极少数的个股 ),即使涨到天上去,我也不会过多关注,因为在创新时代的静默期,这个行业很难再出现当年的盛世。在这个行业整体进入衰退期的时候,行业和公司的估值如何去估量我心里没有谱,这一点我们也许就能理解为什么美股市场的苹果公司扣除现金后只有 7 倍但是估值就是不涨,市场的伟大和聪明的地方就是如同有一只无形的手在设定着某些运行。
我大体估算过,2018 年 12 月份创业板扣除大股东持有的流通股的换手率是 1.5 月换一次,而最近的大涨,这个换手率已经达到 2 周到 3 周换一次,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市场?都在拼命的买卖,这是一个大赌场,这是博傻( 什么叫博傻?当没有人去接棒的时候,我就是那个傻子 )。上一次这么高换手率的时候我记得好像是熔断前和第二次股灾前。
在这个情况下,跟我说「创业板为代表的小股票有多好的价值投资价值」,「5G是多好的投资品种」,不是你把我当傻子,就是自己是傻子。你们就是在炒作,按照炒票的形式在做,就不要再用价值投资分析股权的思路去思考问题,容易神经分裂,亏钱一般都是这么来的,炒股炒成了股东。现在想想炒作的这些逻辑,是从 2014 年那一轮牛市就有的逻辑和东西,过了 5 年了,累不累??
A 股饶过谁?就一个简单的规律,任何一轮牛市的主角都不是上一次的主角,上一轮疯炒的行业绝对不会成为下一轮牛市的主角。我在给两个卖方研究所的研究员培训的时候就说过:当年 TMT 如何把周期研究员拉下神坛,把他们清洗出这个市场,如何把消费类( 白酒、医药、家电 )研究员逼的躲到厕所里面哭,未来市场就会如何的修理 TMT 这个行业,都是周期轮回,大势不可逆。
大部分的创业板、科技股炒无所谓,每个投资者都有各自的盈利方式,反正最终是在市场上做差价的投机分子,但是我反感的是还拿价值投资来解释炒,要讲就讲炒的框架,别整价值投资名头来骗人,坑人坑己。
2
耐得住寂寞、守得住繁华
是什么让我们能在股市赚到大钱?是天天炫耀的如何精准抄底逃顶,每天的精准操作?一副股神的面孔,每天勇猛的在股市里面追涨杀跌,去赚涨停板?猜测短期市场如何的走,我判断的如何如何精准?
这不是投资,是赌徒!!!!
能赚大钱是判断大势,在框架内判断大势,重仓长期持有。在短期波动变化盈利方面,我偏向认为百年时间内无人能超越李佛摩尔,然后李佛摩尔在早期就转变了这个思维,并着重强调大势是投资最高层级的主导。
在上一篇,我特意把《股票大作手回忆录》的一部分内容放出来,单独成文,就是想说一个是智慧,一个是智力。
资产价格短期的波动就是随机漫步,到了今天我发现绝大多数的投资者还在这个方向努力的狂奔,包括我自己在内。在投资领域短期的波动判断,只能算是智力。在大势面前会被碾压成渣。
专业投资者非要把自己降到和散户一个层级去在市场上讨饭吃,这个是有些不太合适的,那些都是我们自以为是的小聪明。
虽然我也见过几个做短线,从几十万身价做到十几亿乃至几十亿。但是他们知道在什么时候休息,什么时候到市场抢钱。而且这些的成功概率真的很低,要比私募基金长期跑出来 15% 的投资收益的比例还要低,在这些人的背后是累累尸骨,是无数人爆仓和损失掉资本金,我见过几个企业工作人员,用 20 万资金做短线交易,一年半下来只剩下 2 万,还在不亦乐乎,希望能扳回来。
在趋势向上的过程中,我们不知道他会以什么样的速度完成,例如这一次从 2440 点直接突破了 3000 点走得如此迅猛,我也一脸懵逼看着突破了 2800 上到了 3000。绝大多数投资者估计和我一样盼望着一次回调,可以上车( 虽然我仓位已经加的足够 ),但是截至到 2019 年 3 月 5 日收盘也没有出现任何像样的回调。2005 年 998 筑底起来,当年的某公募基金在 1300 点卖出了很多持仓,希望回调后买入,之后就一路到了 3000 点他们才买回来。我们很难猜到股市短期,甚至两到三个月的波动节奏的,任何的猜测都有可能被市场打脸,并做错。
在趋势面前我们能有自信相信自己卖飞的股票还能买回来吗?往往到了那个时候我们很难战胜自己的心魔,卖飞的股票再买回来真的需要莫大的勇气和战胜自己的人性。
同样在下跌过程,我们是不是特别喜欢找反弹的理由,希望反弹到某一个位置,然后我们卖出,2015 年的时候多少人是在等待 B 浪反弹直接死在了股灾里,杠杆式的股灾把认知泡沫伤害发挥到了极致。
牛市初期,很容易陷入空头陷阱,还在熊市思维中,喜欢看熊市反弹的观点和文章,寻找自我认同感。牛市末期,熊市初期,还在牛市思维中,总在寻找心灵寄托和为自己亏钱寻找安慰。
也许这些言论的发言者并不是为了主导投资,他们更多是以收割流量为主,可以问问他们的仓位是不是有做空股票的股指期货,「看空为什么不做空」。用各种数据和似是而非的逻辑来证明自己比别人聪明和深邃,用这个方式达到收割流量的作用( 包括我自己 )。在这个市场上我们即使再聪明,能聪明过当年长期资本的那群天才吗?能聪明过达里奥?那位在 35 岁的时候就能坐在美国众议院、参议院、美联储会议桌上教育美国的主要政客?我们都不如他们聪明,我们都很卑微。然而他们都爆仓了,长期资本的天才交易员爆仓了两次。我们在市场面前卑微的就是一根草,要时刻提醒自己是不是错了,尤其是连续正确之后,一定要防止自己的膨胀埋了自己。所以我是比较反对看快餐式文章的,要保持独立思考。我们不知道背后的作者是不是会把收割我们的流量如同当年一些唱空房地产的专家一样,转身自己买了房子,把我们都卖掉。
对于「牛市初期唱空」和下跌途中发「大师如何看待暴跌」的文章是有些不妥的行为,为了收割流量而不会去承担任何的责任。「在这个市场上人们都愿意分享自己的思想,但是很少有人会对自己的言论负责任( 例如我现在写的文章 )」。
下跌趋势开始之际「大师如何看待暴跌」是一剂最毒的心灵鸡汤,他会让人们坚持错误的理念和错误的行为,经历熊市的血洗,甚至丧失参与财富分配游戏的本金和能力。
在我理解的股票市场中,止损的概念只发生在牛熊转化的初期和熊市第四个阶段的初期,其余的时间不要在意那些波动,那些只是股票这艘颠簸的小船告诉你:「你要下车,我要换别人了,我要让别人赚钱」。
在趋势面前,你要享受波动、享受回撤,直到达到有可能出现的估值极致才是下车的时候。
我的一个关注者,在我三地巡讲的时候场场不落,每到一个地方做演讲他就会坐飞机过去,他本身也是中国前几大公募基金中管理规模还较大的一个基金经理,听了我的课后在 1 月份的底部配置了 40% 的非银,他在券商疯长的时候问我,「涨的发慌想卖掉,怎么办,换成别的没涨的?」。我跟他说的是「耐得住寂寞,守得住繁华」。
在一轮趋势下来什么收益率最高?重仓持有,而不是做板块轮动,一笔一笔的赚小钱和追涨杀跌。2019 年市场上周期类股票涨幅是按照 3 倍起算,但是当年公募、私募净值涨幅能超过 1 倍的屈指可数,当年的上证指数是从 1664 涨到了 3478,沪深 300 从 1606 涨到了 3803,也就是大部分人都没有战胜指数。因为我们除了仓位的问题,也和我们做板块轮动有一定关系。在趋势面前跑赢指数真的好难。
「在重仓持有」的过程中一定会出现某一段无法跑赢别人,被客户、领导、同事、同行所羞辱的时候,我们要耐得住寂寞( 当然这个时期不要超过 3 个季度,否则人会发疯,真的很难顶住那个压力 );而真正趋势起来的时候,上涨也会让我们恐慌,人性的贪婪和恐慌在这个过程表现的淋漓尽致,所以要有自己的定海神针,能知道自己赚的是什么样的钱,什么时候我一定能赚钱。
李佛摩尔书中有一段话描述市场上的投资者:市场上有一种一定火候的菜鸟,他们会满嘴的金科玉律,各种不亏钱的大道理,但是不妨碍他们成为市场里面的肥羊。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人存在,因为他们时间阅历不够,一般在入这个行业 3 年到 5 年的时候会出现,他们还不清楚这些道理在什么时候适用,什么时候不适用,没有建立起相应的投资标准。但是这个时候又是这些「有一定火候的菜鸟」自信心膨胀的时候,也是每一个投资者都要注定掉入的那个坑的时候。「耐得住寂寞,守得住繁华」这句话是在投资到了 8 年以后才能参透的一句话,因为在此之前比较难从「每一个投资者注定的都要掉进去的深渊中」爬出来并形成投资标准,还在跟随市场随波逐流。要做到这句话没有别的办法,是要经过痛彻心扉的亏钱才能做到。
历经沧桑,看尽繁华,方能守住初心。
3
面对市场的认错
虽然我们前面和之前一直讲预判判断,这一点和很多投资大师说的不一样,一些人说:不要讲预判,你要跟随市场,在市场面前无我。
这话是我们的误读,任何的大师都是依靠判断中长期成为大师,他们不预判的是短期。而这段话讲的是认错和纠错——应对。
有一个我的前辈当时跟我说,你出去别宣传你的判断,我们这个行业对错五五开,你这样永远募集不到资金,你要讲你的交易体系牛逼,讲如何应对,我判断错了,但是我还能赚钱。
我只赞同一半,不注重判断的投资者不是好的投资者,判断十次错了八次半来说他也许不是好的资管者,他同时也在毁掉自己的信誉和别人对他的信任。但是应对不好也许更不是好的投资者。
要学会在市场面前认错,不要硬撑到底,为了维护自己的言论,维护自己的面子死撑到底,是最大的错误。我一直说我们在市场面前卑微到只是一根草,错了就要承认错误,做出及时的调整,在市场面前「不管你是谁,有错了就要认,挨打要立正,犯错了就要抗」,不要只记得自己「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的丰功伟绩,「败走麦城、垓下之围」只字不提,只是存在别人的口中。
这是投资体系中的纠错机制和风控体系,要从思想上做到无我,也是一些投资大师中说的「市场面前无我」,学会纠错。
4
既要享受这轮史诗级牛市,
但也要控制风险
我们为什么有这么恶劣的投资市场?为什么 A 股的生存条件勇冠全球?
因为是社会庞大想赚快钱的资金和供给受限的一个股票蓄水池。当面对接近 200 万亿社会可以调用的资金,A 股只有 45 万亿( 2440 时候是 38 万),一个 1 万亿资金流入就可以上涨 500 点的市场,没有成熟投资者高占比的市场,注定着是短期将市场估值打到泡沫,然后用更长的时间去消化这个泡沫,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牛短熊长。
在目前还没有完全改变社会资金氛围和股票市场整体市值偏小的今天,那么未来的股市极大概率还会存在短期内把股票市场打到泡沫峰值,然后再用一段时间来消化这个泡沫,达到消灭和清洗资金的作用,也就是百年散户清洗在短短的 20 多年时间完成。所以不要以为史诗级牛市不会杀人,至少有两次以上级别的杀人浪在前方静静等待着。
股票这个资产和房地产资产虽然并列为社会财富的储蓄器,但是房地产是一艘巨轮,只要上船了,它就能把你安全的抵达彼岸;但是股票市场却是一群颠簸的小船,要面临着各种惊涛骇浪,还要面临上错船的风险,能够安全抵达彼岸的投资者少中又少,否则按照美国 80 年的长牛,能成为大师战胜市场的却寥寥无几。
股票拼的是专业技能,是专业素养和人性的比拼,要求的条件在金融圈最高,虽然看似门槛很容易,一台电脑、一根网络、几万资金都可以玩。但是股票的门槛是在山顶,很多人入门后觉得爬山太难、太累了,就坐在了山脚下看夕阳。拿着客户的钱赌一把,赌对了赚一大笔奖金实现财务自由,赌错了自己也不损失什么。
未来拼的一定是资管者的投资素养,中国特色的牛市在迎面走来,大部分国家的这场史诗级牛市的重要涨幅是在前十年完成的,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中国特色的史诗级牛市应该是暴利和亏损本金耦合在一起。让我们迎接这个最好的时代,不要成为剧烈颠簸的牺牲品。
先拥抱疯狂,再迎接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