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汉字从起源算起,有7000多年的历史。这是一件很值得我们自豪的事情,不过就是这么一个让我们自豪的文字,在一百多年前差点就跪了
清末民初的中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古代国家,被一群早早跨入现代国家门槛的西方列强揍得满地找牙,怀疑人生。
中国人开始反思自己,为什么就落后了。
这是我们民族坚韧的一面,虽然被揍得满地找牙,但是总有人不放弃翻盘的希望。而要翻盘,首先就要反思。
但是有个问题,反思这个事,一不小心就会矫枉过正,尤其是在输得特别惨的时候。
在当时看来,我们和西方的差距已经大到令人绝望的地步。
这是1908年的纽约:
这是同时期的北京:
没错,就是这么绝望
所以当时的反思有一种认为整个中华文明都已经落后的倾向。
而汉字,也被包括在内。
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九世纪初,中国就出现了汉字拉丁化运动
这个运动设想以拉丁字母代替汉字,最终废除汉字。将汉字改造为字母文字。
改成什么样呢,就改成下面这个样子:
著名学者钱玄同写于1922年的《注音字母与现代国音》一文交代了这种态度产生的源起。:
1894年,中国给日本打了一次败仗,于是国中有识之士,知道非改革政治、普及教育,不足以自存于世界。但是提到普及教育,即有一个问题发生,则汉字形体之难识难写是也。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非另制拼音新字不可。
这就是汉字拉丁化运动的一个重要的逻辑: